
《银行风云》研讨会发言提要
周桐淦
荣株先生是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姜堰人、特别是文化人非常敬重的地方领导和作家,平时经常在微信上、在坡子街群里读到他的乡情浓郁、见解独到的特色散文,这次应邀参加他的长篇小说《银行风云》研讨会,非常高兴,可以说,作为一位患有严重眼疾的残疾作家,荣株先生在身体最不容许他“犯上作乱”的领域,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居然靠半只眼睛完成了25万字的长篇小说。所以,我要代表在外地工作的、熟悉荣株先生的姜堰人,对荣株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对《银行风云》的创作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银行风云》我认真看了,而且认真看了蔡肇基老师的评论《一部精彩出奇的金融长篇小说》。蔡老师的小说评论写得很好,文章对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矛盾冲突、表现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分析,精彩、独到、专业、全面,我完全同意并十分欣赏。
的确,作为金融题材的长篇小说,《银行风云》在多方面书写了记录。考虑到今天发言的同道很多,我不在这些方面重复叙述了,我想在蔡老师文章的基础上狗尾续貂,谈一谈长篇小说的时代背景问题。我读大学时就爱看蔡老师的文学名作赏析文章,那时候,对文章解析开篇必谈“时代背景”,有点不以为然,后来,自己走上文学之路、走上文学编辑之路,对这四个字渐渐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白居易有篇谈写作的通信,《与元久书》,文中金句有:“歌诗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这里的“为时”和“为事”,都是讲的时代背景问题。时代背景有两层含意,作品反映的年代和作品写作发表的时期。特别对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事件,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写作、修改、发表?读懂了,作品的生命力就激活了一半。
《银行风云》反映的是县级江边市金融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的一段生活,发表在30年后的今天,中国这30年的时代背景是四个大字: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风云跌宕,大浪淘沙,群雄并起,鱼龙混杂。《银行风云》中郑刚、傅六八等各种人物身上,国家银行与商业银行围绕“北京话”和“江边方言”的摩擦,等等、等等,都或多或少、隐隐约约折射了中国政治社会的背景,这也是这部作品嬴得广泛好品的成功之处,也是这部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风云》如果要作正式出版前的修改,作者可以进一步在“时代背景”上开掘深度,做足文章。试想,放大了的中国的银行风云中,贪污受贿千万、过亿的大盗有之,失责、犯罪给地方和国家带来难以估价损失的蛀虫有之,相比之下,区区江边市金融界的喜怒哀乐,是否显得杯水风波了一点?
当然,杯水风波也是风波,“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但是,这滴水、这杯水,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映射和紧连着时代的潮涌。我们有理由期待着荣株先生创作智慧的再次迸发,也不尽人情地期待荣株先生再次书写新的记录!

周桐淦,原《揚子晚报》主编,著名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