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写春秋
——访庆阳镇原籍乡村教师
知名书法家马岩老师
文/马芸

在闻名全国的中国书法之乡、红杏之都的甘肃镇原县东南屯字塬,有一位多才多艺、酷爱书法的乡村教师——马岩老师。
一提起马老师,认识他的人对其钦敬之情溢于言表,无不渍渍称赞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认真的教学态度、精湛的书法艺术。于是,我怀着好奇之心有幸拜访了马岩老师。
在一个飘着墨香的书斋里,马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他不凡之谈吐及谦和性格使人肃然起敬!
马岩,字昆山。生于1962年,小学高级教师,曾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躬耕杏坛达四十多个春秋,可谓桃李满天下。
马岩老师性格开朗,治学严谨。他所担任的数学学科教学在全镇质量检测中屡屡受奖,赢得了学生爱戴、家长称赞及社会认可。
马岩老师平生好学,嗜读如渴,常常手不释卷。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对本土丧葬礼仪有很深的造诣。三十多岁就开始应邀为方圆百里之逝者题主。题主时,他出口成章,口述逝者生平及行状,不打草稿,一气呵成。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令观者钦佩不已,直呼奇才!

他为逝者所撰写的碑文屏文言简意赅、脍炙人口。既不夸大其词,亦无谄媚之语。以高尚之品格和渊博之学识享誉一方,足迹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多才多艺,为本县知名春官,曾多次代表本乡镇参加全县社伙汇演,其春官词入编(红杏之都)一书,名扬原州。
马岩老师工作之余,勤习书法,临池不辍。他先从欧楷入手,后主要在“二王”及魏碑上用功最深。他的行草书自然流畅,潇洒劲健。楷书更为漂亮,既有欧楷之秀丽又兼魏碑之古朴,其书法汲取了古人之精髓,在沉稳中见功力。都说楷书枯燥无味,但他却专心致志,一笔一划的在洁白无瑕的纸上书写着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人生。
马老师能成为老师和书法家,和他的书香门第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曾祖父祖父均为贤达之人,望重梓里。父亲曾任中学校长,不仅是教师,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母亲曾获甘肃省“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宋代有苏氏父子三家,他和弟弟也受家庭熏陶和父亲影响,弟弟亦为教坛新秀,年轻画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平时父亲不是看书,就是画画、写毛笔字,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胡乱涂鸦。父亲看到他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很是欣慰,把他收藏的许多古法帖都交儿子保管,更是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等他长大一点,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时候,庄邻院舍都会来请他书写对联,这样他的书法也很有长进,他由此更加喜欢书法。
马岩老师现为庆阳市书协会员,书法作品多次获奖。一九九三年获“腾飞的庆阳”全乡首届教师书法三等奖;二零零五年获由省书协举办的“丝绸之路”首届书画大赛入选奖;同年获“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二零零六年获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银奖;二零一三年获“中国梦美丽甘肃”全市教师书法二等奖。其书法作品曾经被镇原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镇原县检察院收藏。
马老师虽然在书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认为,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名家举不胜举。如今的书法特别难,不要说超越前人,超越身边的书法老师也很难。自己的功力还很浅薄,他决不会放弃,他要虔诚的向古人学习,临摹碑帖。
马岩老师在书法和文学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凭他的执着追求和潜心学习,他的书艺和学问一定会更加进一步的提升,愿他的梦想和他的书法水准如展翅的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