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小视频《妈妈爱看我的书》王勤作词,姜丽娟作曲,于洪晶演唱。
氷冷酒海外见闻系列(八)
老留学生的故事
(摘自本人所著《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一书)

(此书在京东等十几家网上书店有售)
1、巴黎大学城各楼长争抢中国留学生
我们这批留学生是根据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期间与我签定的关于互派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协定来到巴黎的。是文革后双方交流的第二批留学生,但是在巴黎留学的确是第一批。以前的留学生都是在马赛和雷恩学习。

时任驻法国大使曾涛接见部分留学生代表
文革结束后出国交流的人很少,我们出国国家还给800块钱制装费,出国做衣服统一到“红都”服装厂。每人一件妮子大衣,两套西装,两套中山装,再买买领带、衬衫、旅行箱基本上就花完了。当时衣服的颜色基本就是黑、灰、蓝,其他颜色的料子比较少。所以,我们一到巴黎就特别扎眼,一看穿戴就知道是中国人。还有就是朝鲜留学生和越南留学生也都比较好认。朝鲜留学生每人胸前必戴金日成像章。而越南人长相都是广东人的样子,干瘦,一色男生,没有女生。所以,越南留学生特别羡慕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你们国家好,考虑问题周到,给每个男生都配了女生,男女搭配学习不累。

和巴黎第三大学的老师合影
1975年,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冷战思维还顽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女人裹小脚、男人梳辫子的局限里,红色中国对于西方人来说象厚厚的铁幕包裹的世界,神秘莫测。因此,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进一枚石子激起圈圈涟漪一样吸引着法国人的目光,牵引着他们的好奇心。

最初,我们21个人被安排在一个专科学校里,住在同一栋楼房,两人一间卧室。环境好,也安静,但总感觉这么多中国人住在一起,总说中国话不利于法语学习,不利于和当地人接触。加上,当时的服装都是同一种颜色,走到哪黑压压一片,很显眼,一看便知是红色中国来的。所以,我在征求使馆意见后带着我们的“外交部长”(学习委员),与法国教育部留学生管理中心谈判,希望重新安排中国留学生的住宿问题。一是要求分散住,二是要求住单间,现在这样的安排不利于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不利于法语学习。

图为巴黎大学城主楼国际楼
要求提出后,法国人瞪大了眼睛,说我们最初就是这样考虑,这样安排的呀,但觉得你们社会主义国家讲究集体生活,集体主义观念,怕那样安排你们不高兴,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才改成现在这种样子的,要知道你们也喜欢分散住我们当初就不会改动原来的方案了。这很容易,我们给你们换个更好的地方。听了这样的回答我们还是非常高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把问题解决了

不久我们就被安排住进了大学城。大学城位于巴黎近郊的儒尔荡大街34号,是外国留学生居住最集中的地方。1925年建造了大学城第一座建筑之后至2007年,先后建造各国建筑楼共40座,其中37座在位于巴黎十四区的大学城,2座在巴黎十九区,1座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贝利亚岛,共有约140个国家的学生先后住在大学城。 大学城拥有一家医院、一座戏剧院、一个游泳池、几座体育馆、两家饭店。每座建筑楼都拥有一个舞厅和运动厅。

大学城 图书馆一角
巴黎大学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学城。城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风景秀丽。学生宿舍楼不仅建筑风格各异,而且名字都是以某一国家的名字命名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哪个国家投资建楼就用哪个国家命名。如日本楼就是日本人投资建设的,比利时楼就是比利时人盖的,楼长也是那个国家的人。大学城的各国建筑楼,其跨越民族跨越时代的特色,使得大学城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建筑博览馆。

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受到了空前的热烈欢迎,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楼长们开会时为多争取几个中国人名额差点打起来。法国教育部的人左平衡右平衡还是没有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个别的楼长没捞到中国留学生满脸不高兴地走了。原来每个楼长都希望自己楼里的留学生国籍越杂越好,中国留学生在大学城里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现在突然来了就成了大熊猫一样各楼争抢的宠物。

简介
王勤(氷冷酒):作家、诗人,词作者,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毕业于北京大学,巴黎第三大学留学生。曾从事教学、外交工作 。著有《难忘在海外的日子》、《蓝花楹》、《并蒂莲》(与夫人合著)。现为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九江文学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美中华诗词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赋学会》、《中国燕京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北戴河作家协会》、《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文学书画艺术院》高级研究员,《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签约词作家。由本人作词《妈妈爱看我的书》、《我是外交官》等12首歌曲已先后在QQ音乐、全民K歌等网络上传唱。歌词《我是外交官》荣获全国100首原创词曲作品网络大赛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