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牛的陆军总司令张发奎》
—— 麾下竟出八位元帅
作者☆张学文
主编☆刘茂元

【诗序】张发奎,男,1896年出生于广东韶关始兴县,汉族客家人,军事家、著名抗日将领,曾任香港崇正总会名誉会长,是旅居香港的客家总会发起人。张发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1927年任第十一军军长,为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
抗日战争期间,张发奎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
张发奎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中率部英勇奋战,为推翻北洋军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铁军”称号享誉海内外。

〈一〉
革命三剑客,意志坚如铁。
东征跨战马,北伐踏飞雪。
赤胆效先贤,直肠性刚烈。
打造铁四军,战功九州赫。

〈二〉
度势不审时,职业军事切。
胆大精兵握,心细不可缺。
突闻枪炮响,义旗南昌揭。
雷鸣山河变,电内舞红色。

〈三〉
奉命征讨急,何忍部属血。
同室操戈残,兄弟怎能裂。
英雄逢乱世,好汉不自责。
慈心善念起,放马龙潭跃。

〈四〉
国共齐戮力,仗剑斩妖邪。
纵横斗恶浪,驰骋寒风冽。
运筹热血涌,挥刀倭寇灭。
荣登总司令,陆军上将杰。

〈五〉
国难山河碎,独裁遮浩月。
若非党派争,睡狮更超绝。
大江浪淘尽,辞职香港客。
昔日麾下兵,今朝堂上越。

〈六〉
归隐铁骨傲,权贵不堪屑。
创建崇正会,客家大团结。
九龄风度承,两岸仰高洁。
思念向华情,为国忠义节。
张学文撰于广安
2021年8月1日


【作者自注】①孙中山的警卫三营,分别为叶挺、张发奎、薛岳,并最早参加同盟会,时称三剑客。②近代军事家,爱国抗日名将张发奎,字向华。1896年生于广东韶关始兴县。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就有朱德、贺龙、林彪、刘佰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八位元帅,曾是张发奎将军麾下的部属,因缺少敏锐的政治思想,未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故“八一”南昌起义,无缘擦肩而过。他念其同为帐下兄弟,没能尽力奉命追剿,起义军才保存了有生力量。由于历史原因,也唯心地错杀了不少的共产党人。但在“皖南事变”的关键时刻,值得引以为傲的是,在战区长官将领中,他从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民族大义出发,是唯一没有通电反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曾出任不同战区长官,多次参加指挥了重大抗日战役。1945年,迎来了抗战胜利,成为广东战区日本受降长官。1949年初,他临危受命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但大势已去,愤然辞职归野,一直拒绝到台湾国民党仼职。这种家国情怀,充分展示了张氏清河家风和九龄风度的忠君爰国思想。1971年与薛岳将军,成功倡议创办崇正客属总会,被推举任名誉会长。于1980年3月10日病逝于香港,享年85岁。两岸领导人叶剑英、蒋经国等均发去吊唁哀悼,其乡情旧谊,可见一斑。1992年,其夫人刘景容女士,为实现张发奎将军叶落归根之遗愿,不顾某些势力的阻挠,亲自与将军的亲属及旧部近百人从香港护送张发奎将军骨灰回故里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