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邙上空的这束阳光……
文/杨西京
周朝初期,巩域的荣锜弓箭,阙巩铠甲,在这方土地播下了原始工业的阳光;当代,回郭镇乡镇工业的创举,被一代伟人赞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这方满溢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秀山丽水,世有开创之新,代有领先之光……2016年,一个国企——“十一科技”,在这方土地的将军岭上,播下了第一束光伏发电的生态阳光……

三月,惊蛰的雷声在嵩邙上空飞翔,
三月,这方土地迸发出生态文明的芳香;
“十一科技”走进这片一千六百亩的荒山,
一个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在嵩邙上空把光伏发电的号角吹响。
嵩山说,
这是这方土地第一缕生态发电的阳光。
将军岭上,一块块光伏板,
崛起在一片片荒坡裸露的胸膛。
“十一科技”的工程建设大军,
汗水,在料峭的春寒中流淌。
一棵棵公司专利产品的“光伏树”,
在乡道村道两旁,笑迎着天上的太阳。

邙岭说,
这是一缕“温暖民情”的民心阳光。
项目,对乡镇百姓实施“精准扶贫”,
数百户人家,挺起了脱贫的脊梁。
项目,用河洛文化,诗圣文化……
把将军岭打造成光伏谷特色课堂。
把光伏、科普、旅游、山地体育深度融合,
带动这方百姓,走进时代的小康。

董事长赵振元踏上这方土地,
便把这里作为他的第二故乡。
他创作了的诗集《我们走在大路上》,
在巩义八十多万父老乡亲的心里飞扬;
听,他创作的歌曲《巩义美》,
在网络、视屏上纵情飘荡;
这是“十一科技”人挚爱巩义的心声,
这是“十一科技”人对巩义感情的丈量。
看,他策划的晚会,
诉说着这方土地上三皇五帝的脚印,
讴歌着巩义连续二十多个春秋的“全国百强”。
因而,黄河说,这是一缕
“把投资地当故乡”的格局阳光。
他用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容量,
为这方土地创作出一篇篇“闻鸡起舞”的文章!
用笔,咏叹河洛古国五千年的传奇,
“河出图洛出书”的旷古苍桑;
用心,高歌洛水边“五子之歌”的千古国训,
激扬诗圣杜甫人有安居的美好理想。
用爱,托举这片土地上的浮戏慈云,
展示“河洛汇流”的万年风霜。
用情,巨资赞助巩义的文学发展,
共育着河洛文化“百花齐放”。
因而,洛水说,这是一缕
传承河洛大地“文化自信”的精神阳光!

翻翻他的这些著作,书本说
这是一缕播洒企业文化的阳光。
数百篇论文,多部科技专著,
闪耀着“十一科技”科文兴企的光芒。
一部部散文、诗歌、游记……
耕耘着一个国企的时代土壤。
全国十大改革创新人物,亚洲光伏创新人物……
让人看到“十一科技”
阔步前行的企业文化力量。
打开视屏,视屏说,这是一缕
闪烁着国企风彩的形象阳光。
他们的项目遍及大江南北,直至国外,
走到哪里,哪里都放飞着大爱的翅膀。
刚刚的“7.20”洪灾中,
他们于自救自灾中,
仍为投资地救灾担当:
捐赠郑州百万,巩义五十万,
纾难为民,援助一方。
多少次公益奉献之举,
多少次救灾现场,
无论在华夏哪一片土地,
哪一次,他们,都矗起了堂堂国企
兴国为民的时代形象。

三月,将军岭上光伏电站,光伏树,
仰望着太阳,在春风中茁壮成长……
三月,这缕灿烂的光伏阳光,
为这一千零四十一平方公里的大地
注入了更好更美的生态化发展希望,
更好更美的生态化发展希望……
作者简介:

杨西京,1951年1月出生。历任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干事、陆军20集团军地炮旅政治部副主任、巩义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奔流》、《海外文摘》、美国《侨报》、泰国《联合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部)。《海外文摘》签约作家。中篇小说《那座军营,那群士兵》曾获第二届奔流文学奖,《啄命图》获《海外文摘》2019-2020双年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