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关于失眠的联想
作者: 梁成芳
诵读:雪儿
失眠是一件让人非常糟心的事情。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一个思绪烦乱心神不宁的人,是很难做梦的;去不了梦乡,只得在枕上闭目胡思乱想,或瞪眼作死不瞑目状,孤独无伴,苦熬苦挨,卧等曙色临窗。“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屈原此语,可谓道出了失眠的滋味。
失眠不是什么特殊待遇,故不论地位高低,不分年龄长幼,更无需论资排辈,其滋味人人得以尝之。青年人要升学,年轻人要求职,要择偶,要为家为国努力奋斗,因此失眠的机会很多。而无论男女,一旦到了“恋爱季节”,心神便无法安宁。有情人之间隔着一层窗纸时,免不了整日猜之测之,衡之量之;待到窗纸捅破,扑通扑通坠入爱河,更是意乱情迷,昼思夜想。《诗经 · 关睢》有句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者,思念之状;辗转反侧,失眠之态也。若是风云突变,热恋变成失恋,尽管日夜盘踞在脑海中的人儿仍然挥之不去,但浮现在眼前的已不是热情的笑脸,而是冷酷的背影。失恋者一想到掉脸而去的人将要与他人重演曾经和自己一同上演过的节目,怎能不心为之焦,肠为之断。而心焦肠断的结果,少不了要夜复一夜地失眠。
中年是人的一生中百事纷繁、负担最重的阶段,许多人上需顾老,下要顾小,既要拽着一家人沉重的生活大车艰难地爬坡,又要为自己的理想、事业作艰难困苦的拼搏,因此导致失眠的原因也就更多:或因调工资,或因换岗位,或因评职称,或因选住房,或因忙晋升,或因分离,或因事业遭挫折,或因生活遇难题,或因老人添负担,或因孩子不成器…… 古诗云:“天寒知被薄,忧思知夜长。” 人到中年,忧思纷繁,若是心胸不够豁达,心境不够淡泊,对名利得失斤斤计较,恐怕“知夜长”的时候比青年人要多得多。
经历了风雨的老年人,说起来倒是可以“万事不关心”,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然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些人今日忧儿,明日忧女,后日忧孙,甚至甘为儿孙作马牛;一些人仍汲汲于名利,执著于权势,并希冀能萌及子孙,因此私欲更深。而人生苦短,去日无多,生之可恋,死之可惧,每每思及,难免愁上心头,既忧且愁,往往长期夜不能寐。
人除了因欲念太繁、梦想太多而容易失眠之外,情绪的剧烈波动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淝水之战,秦军大败于晋军,逃命的将士“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至”,惊惧到这种程度的人哪里还能睡得着觉?因亲友亡故而“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的人,恐怕多半要因剧烈的悲痛而夜不能寐;而那些东窗事发的腐败分子、作案在逃的犯罪之徒,大概十之有九寝不安忱…… 失眠的滋味虽然不大好受,但除了神经衰弱症患者之外,有那么两三个晚上睡不着觉,本不算病。学者梁实秋先生云:“心有恐惧,心有挂碍,心有忮求,倒下去只好辗转反侧……” 反之,如果一个人既无恐惧,又无挂碍,不忮不求,倒下去何愁不能酣然入梦?心境淡泊、襟怀坦荡者很少失眠;而那些终日辛勤劳作、自食其力的人,更是善睡不择床,甚至大多不知利眠宁、舒乐安定为何物。
2021.8.7, 石家庄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主播简介-----
雪儿:西子诵读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江苏大运河朗诵团副团长,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