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10 后溪寺,搏命梅女得装备
(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趁日军还没有攻到梅山,“智勇梅女”杨莲花、“兔子神炮”白田令、“中正小白脸”王召带着“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的姑娘媳妇们,从湖南城步、绥宁二县交界处的训练基地洞头山出发,翻山越岭直往武冈城南法相岩穿插过来,想到黄埔二分校本部来寻找“31式60迫击炮”等武器装备。
洞头山一些勇敢的苗家后生也操起扁担、绳索和麻袋,还赶了几匹骡马,跟在她们后面。
这时,武冈城内的军民正在积极备战。杨莲花她们绕过武冈城,渡过都梁水(赧水),来到了位于法相岩旁边的“黄埔二分校”本部。
来不及看一眼熟悉的中山堂和练兵场,王召就火急火燎地带着大家往军校内的“花乳洞”闯去,想从这里进入设在法相岩溶洞内的军校武器库,不料却被两个民团拦住了去路:“你们干什么?”

黄埔二分校本部的中山堂。湖南武冈
杨莲花急忙抢上一步缠住民团:“我们是抗日游击队,想取些武器弹药去打鬼子……”
王召趁此机会一个闪身就钻进了洞里,可是过不多久他又钻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洞里什么也没有了!这么多武器弹药,都被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民团看王召是军校学员的装束,便问道:“你不是军校的人吗?你们的武器搬到哪里去了你不知道?”
“不是……当时我不在学校里……”
“军校疏散了两次。第二次疏散之前,校本部搬到了城西磨石村,那里也有个武器库,你们去看看吧!”
大家胸中重新燃起希望,又一起赶到了磨石村。可是,这里也是人去楼空,他们连枪毛都没摸到一皮,只好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地往洞头山方向走,途经山口桥,在一座寺庙门口歇脚。
湖南武冈黄埔二分校的分校区多而散
那时,山口桥是武冈通往绥宁的要道,过往行人常在这座寺庙前歇息。杨莲花抬头一看,这座古老的寺庙上写着“后溪寺”三个大字,大白天的关门闭户,不见人迹和香火。
难道连寺里的大和尚都跑进大山“躲东洋”去了?
杨莲花正在想着,大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从里面探出一个光脑壳来。站在门口的邓桂香急忙伸出一只脚,插进了门缝里。那光脑壳和尚无奈道:“施主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
杨莲花急忙解释说:“师傅别怕!我们只是过路的,想在这里歇歇脚。师傅法号是什么?”
那和尚双手合十,低眉说道:“施主,贫僧名叫钟长庚。你们既然是过路的,那就请喝一口清茶再走吧!”说着就回头朝里面喊道:“明光,提大壶清茶来!”
“来了!”明光和尚真的提着一把大茶壶,拿着几只碗出来。他一眼看到这群荷枪实弹的男女和那面“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的旗帜,顿时愣住了:“你们是打鬼子的队伍?”

(春临大梅山。聂德荣摄)
快嘴陈秋月抢话说:“是呀!我们是来找武器弹药的,好拿去打东洋。设在法相岩的军校本部和设在磨石村的分校,我们都去过了,却一支枪也没有找到,唉!”
“你们要找枪炮去打东洋佬……”明光和尚嘴里喃喃着,既像自语,又似相问,眼里却闪过一丝迟疑、犹豫的光。旁边钟长庚和尚见了,急忙岔开他的话题:“别说了,快倒茶!快倒茶!”
但是,明光和尚的眼神却被那“智勇梅女”瞧了个正着。鬼灵精怪的杨莲花猜想里面有名堂,正想找个什么理由闯将进去看个究竟呢,里面却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明光,让她们进来吧!”
轰轰然寺门大开,游击队员们鱼贯而入。
禅堂里,一个老和尚对着她们笑。他想从蒲团上站起来,却被什么绊了一下,打个趔趄,明光和尚急忙上前扶他坐下。大家这才发觉,原来这是一个瞎眼老和尚。
真菩萨面前烧不得假香。杨莲花虽然知道他看不见,但还是双手合十施礼道:“老师傅,我们都是大梅山里土生土长的妹子。现在东洋人到我们梅山来杀人放火,我们实在没有活路了,只想寻找枪支弹药去打鬼子,求老师傅指点迷津。”
瞎眼老和尚并不正面回答她,却呵呵地乐开了:“真是时势造英雄啊!没想到现在我大梅山还出了一队杨门女将,真是佛祖显灵了!刚才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你们真是打东洋的队伍?”
杨莲花顺着他的意思,很豪气地说道:“梅山遍地英雄,抗日不分男女。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梅山人怕过谁来?俗话说得好:五步蛇,剁脱的脑壳也咬人;梅山女,滚烂了肚子还有背!我们就是要去杀东洋鬼子,我们梅山人决不能受人欺负!”
一个梅女立即附和道:“对!莫料虾公无点血,虾公死了满身红!我们硬是要去杀东洋佬!”
瞎眼老和尚沉默一会说:“既然如此,贫僧只想对你说:假如拿枪不去打东洋,那就愧对大梅山的列祖列宗了!”
一听瞎眼老和尚话里有话,杨莲花急忙表白道:“老师傅说得对!假如我们有武器弹药,一定狠狠地往东洋佬头上捣砸!”
“孩子,今天你们来对地方了,我们寺院里就有枪炮,是武冈军校开走前临时存放在这里的,你们就拿这些枪炮去杀东洋鬼子吧!”老和尚的话,让梅女们惊喜万分!
“师傅!”钟长庚和明光两个和尚却惊呼起来。
瞎眼老和尚冲他们摆摆手道:“你们的心思,师傅都明白。但是,这些枪炮终归是凶器,长期存放在寺院里总是不安全。如其今后被东洋兵搜了去,还不如今天就交给我们梅山上的杨门女将!”
原来老和尚虽然眼睛瞎了,但心里却明亮得很。他的深明大义,让杨莲花她们深深感动……
当两名年轻和尚打开一间佛堂时,所有人都亮花了眼睛!原来这里七零八乱地摆满了各种武器弹药,显然是匆忙之中存放下来的。

在这里,“兔子神炮”白田令竟然发现了他梦寐以求的“31式60迫”和“82迫”底座,又找到了两种迫击炮的炮弹,兴奋得“嗬嗬”直叫唤!
“智勇梅女”杨莲花见场面有点乱,急忙大喊:“大家听我说!我们只能拿需要的、轻便的、枪弹通用的,太多了也拿不动啊!大家都要听白教官和王教官的,千万不要因为拿乱了、拿错了,白费力气!”
取足“60迫”、“82迫”底座以及两种迫击炮的炮弹后,白田令一眼看到旁边放着几个炸药包,便赶紧要梅女们往骡马背上搬。
“我们又不需要去炸碉堡,拿炸药包干什么?”杨莲花虽然心里有点疑惑,但心想白教官想要,那一定会有他的用处……
“中正小白脸”王召正在组织队员和苗民们选择、捆绑、搬运武器弹药,突然看到陈秋月两眼直勾勾地往旁边走去;王召顺着方向一看,原来那个角落里堆放着一些零散枪支。
陈秋月操起一杆长枪,拉拉枪栓,试试瞄准,就笑逐颜开地向王召凑了过来:“王教官,这就是你所说的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吧,那种既打得远,又打得准,老远老远就能打死人的东洋枪?”
“是呀,‘三八式’步枪能打一里多地。”王召回答道。这些在训练时不是讲得很明白了吗,难道她又忘了?其实,陈秋月记得太清楚了,真的是一生难忘;不过此时故意去请教教官,只是希望引起王召的注意。
在得到王召肯定的回答以后,陈秋月欣喜地说:“那你再帮我找一找‘三八大盖’使用的子弹吧!我要用鬼子的枪弹去杀鬼子,好让自己回本,为孩子和孩子他爸报仇,而且……而且还想多赚他几条鬼子命……”
哎哟失言了!陈秋月突然就沉默起来……
面对王召,她觉得将自己的过去说得太多了,顿时后悔起来;一个不小心暴露了心思,她竟然“做贼心虚”地脸蛋微红了……(未完待续)

(她突然就“做贼心虚”了)①
(图片①可能是刘亦菲。本章未能注明出处的配图均源于互联网。感谢原创!)
11 狭路相逢,英雄梅女初搏命
(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大战前夕,“梅山女子抗日游击队”来到武冈城南法相岩,并没有找到黄埔二分校的武器装备;在武冈城西磨石村的军校地址也直接扑了个空。于是,她们垂头丧气地往洞头山回撤,途经山口桥后溪寺(今属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深明大义的瞎眼老和尚的支持……
她们在一间佛堂里找到了一大批武器弹药。陈秋月看中了一支日本“三八大盖”,便向军事教官王召请教“三八大盖”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但她不提防说漏了嘴,竟然在王召面前说起自己过去的婚姻和家庭来了,顿时后悔不已,立即“做贼心虚”地脸蛋微红了……
但是,梅女陈秋月这个暴露心迹的表情和心态,让人实在难以捕捉,更来不及去体味。因为正在这时,远远地从新宁方向传来一阵凌乱而急促的枪声,紧接着跑来一个放哨的女队员,气喘吁吁地报告道:“队长不好了,那边有一队东洋兵正在追赶几个国军,朝这边跑过来了!”
女人们轰地一下就乱了套。白田令急忙为杨莲花压住阵脚:“大家不要慌,听队长安排。”
来不及商量和犹豫,杨莲花立即作出战斗部署:“新队员押运武器弹药,与苗家兄弟一起赶回洞头山去;老队员带上武器弹药,都跟我来!”
苗人和几个梅女赶着骡马跑走后。“智勇梅女”杨莲花、“兔子神炮”白田令、“中正小白脸”王召和这些梅山女人们,就迎着枪声跑了去。
枪声越来越近。她们迅速占领了一个小山包,展开了阻击队形。突然临战的梅女们急忙寻找土包、石坎、树干作掩护,她们趴倒一线,拉枪栓的声音响成一片。毫无作战经验的女人们都十分紧张,她们这时早已将学过的射击要领、基本战术等等都忘到了九霄云外,个个脑子里一片空白!

她们趴倒一线,脑子里一片空白!①
笑天笑地笑东风,可千万别笑这些不惧生死的英雄梅山女!莫道霸王不流泪,只缘不到别姬时。在那些艰难而险恶的日子里,是不同的遭遇和共同的仇恨将她们一起逼上了战场。其实她们也恐惧、也害怕,但这时谁的心里不憋着一口恶气呢?
“终于有机会回本了!”陈秋月操一杆压满子弹的“三八大盖”卧倒在山地上。她将地上一块大石头作为依托,打开了击发保险。虽然因为单眼瞄准的缘故,她左嘴角咧得变了形,但她心里却呯呯乱跳,兴奋而紧张。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她深吸一口气,将腮帮子紧贴在枪托上,左眼紧闭,右眼打开了眯缝瞄着前方,心里不断地念叨着“三点一线、准星在缺口中央、上沿齐平、无意击发”等射击要点,却突然想起自己忘了定表尺,一时更不知道该定什么表尺好了,急得大喊:“王召!这个距离打表尺几?”
王召应声大叫:“打表尺1,瞄准点在目标上沿!”分明是想让女人们都能听到他的射击指导,好稳定她们的情绪。
白田令也喊道:“大家注意!远距离用步枪,近距离用冲锋枪,贴身距离用手枪……”
王召接着又提醒道:“注意提前量:鬼子上山——”
“瞄他的头!”众梅女齐声喊道,就像平时训练那样。
“鬼子下山——”
“瞄他的脚!”
“鬼子奔跑——”
“瞄前面!”
“鬼子趴下——”
“嗨!老娘我等着他!”最后这句口诀当然是梅女们自己修改的。
远远地只见几个国军奔跑而来,边跑边回身射击,后面追着一大帮日本兵。突然“轰”地一声,鬼子远远投过来两枚手雷,只见一个国军扑倒在另一个背着医药箱的国军身上,二人都被弥漫的硝烟和纷飞的泥土淹没了!
“叭”地一声,陈秋月的“三八大盖”率先打响。清脆的枪声将几个胆小的女人吓哭了,有的就弃了枪支,捂着耳朵缩成一堆,簌簌发抖!胆大的梅女们便“乒乒乓乓”打成一片,岂管子弹飞往何方?
在自己的长枪缺口里,陈秋月真切地看到一个日本兵中弹倒下,不由兴奋得大嚷起来:“打中了!打中了!”竟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根本没想起自己需要隐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替丈夫小孩“回本”,陈秋月也是拼了!自从跟了杨莲花,多少个朝暮,多少回雨晴,陈秋月专心致志背口诀、练臂力、悟窍门,经常一趴就是老半天,苦练瞄准射击术。
自己一家三口两条命,如今都系在这小小的准星缺口之间!为了早日回本赚命,我陈秋月受苦受累又算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回报只在一瞬间。现在自己食指一勾,鬼子兵就倒在枪下,原来凶恶的东洋佬也是用血肉做成的!
陈秋月心里充满了回本赚命的希望……
新兵中难有精准射手,而女人的心细与专神却赋予了陈秋月瞄准射击的天赋。二战中的步兵枪械都是基本相通的,而且制造者都在追求简单易操作。“三八大盖”虽然源于东瀛,却好像天生是为陈秋月量身定制的,让她一上手就枪人合一、得心应手。
见陈秋月还暴露在外,忘了危险,王召突然一跃而起,一个猛蹿就将她带倒在地。
猛见帅哥王召扑在自己身上,陈秋月不由得耳根一热,心里正动了一下,耳边却听到惊叫一片:“啊呀队长!”
只见那“智勇梅女”杨莲花一个纵身跃了起来,直往阵地前面扑去!原来,那些被救的国军并没有往这边靠拢,死活不明;眼见战友蒙难,杨莲花便奋不顾身地前往相救。
王召见杨莲花一个人拼命扑了过去,急忙捞起一把汤姆逊冲锋枪,一个鱼跃也翻出去老远:“我来了!”
只见他们一前一后,熟练地施展着单兵战术动作,巧妙利用地形地物,时而卧倒隐蔽,时而低姿匍匐,时而翻滚跃进,直往国军那边突进。
“火力掩护!”白田令见状大叫,迅速往弹仓里压进一排子弹,瞄准射击起来,还不忘嘱咐身边的梅女道:“注意射击精度!如果没有把握就抬高枪口,千万别误伤了他们!”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身经百战的白田令淡定的射击和鼓励,使那些害怕的梅女也狠狠地抹去了眼泪,一个个破咬嘴唇,拿起了枪……
一群女人,一批新手,一场恶战。身边只要有白田令在,梅女们就感到有了主心骨。她们紧张的心情逐渐得到缓解,便认真地瞄准击发起来,一发发子弹“嗖嗖”地直扑日军而去。白田令组织的火力网压制了日军,对杨莲花和王召形成了极大的支援和掩护。
这时撤退中的日军见有人冲了过来,急忙回身射击,打得杨莲花和王召面前尘土飞扬,抬不起头来。
陈秋月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敢打我小白脸?她血红着双眼,竟然骂了一句只有梅山男人才骂得出口的粗话:“你娘卖×,老娘让你再来!”只听“叭”地一声,一个正在举枪瞄准的日本兵又被陈秋月撂翻在地!

(你娘卖×,老娘让你再来!)②
几枪得手,岂肯罢休?陈秋月一杆长枪精准射击,压得日本兵爬倒一片,恨不得将脑壳拱进田鼠洞里,一个个活像见了人的野禾鸡。
只要一想到自己那个被鬼子兵活活淹死在水田里的孩子,陈秋月便心如刀剜,咬得牙碎。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自此之后,陈秋月只要一见到鬼子兵,便捞衣挽袖不惜命,活脱脱就是一杆不顾死活的“赚命长枪”啊!
哎呀,难道中国人里面有狙击手?日本兵急忙撅着臀部狗爬而退,抱头鼠窜。杨莲花靠近国军后,急忙探其伤情,辨其生死。而正在寻机跃进的王召立即改用低姿侧身匍匐,只见他单臂带枪,左肘猛爬,右腿大蹬,并一个滚进就越过了杨莲花,对敌前出,飞速出枪,跪姿瞄准,不时突突点射!
“阿彬!阿彬!”一个背着医药箱的女兵抚着一个伤亡的男兵呼天抢地。杨莲花急忙翻滚过去一摸,那男兵身上全是血,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而女兵还在拼命地给他做心肺复苏术。
“他已经死了,快走!”杨莲花一把操起女兵的胳膊,架起来就跑,不提防竟然被那女兵挣脱了。
那女兵突然回过身去,一把操起男兵身边的德式冲锋枪“花机关”,再解开他的弹袋挂在自己身上,咬牙道:“阿彬哥等着,我一定要给你报仇!”然后反身跟着杨莲花就跑!
王召掩护着她们且战且退,很快撤回到梅山女人的阵地上……

(女兵操起那把“花机关”反身就跑!)
③参考视频:英雄梅女初搏命
说明:本章配图、视频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其中:①她们趴倒一线,脑子里一片空白:电视剧《地道女英雄》剧照。②你娘卖×,老娘让你再来:电视剧《猎杀》安娜(蓝盈莹饰)。③参考视频:英雄梅女初搏命-电视剧《地道女英雄》第30集。
作者授权山径文学社首发《搏命梅山女》。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从军20余年,从政近20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