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我是认真的
文/刘巧玲

赶着时间,把下周的任务、要报的表格,加班加点干倒,心无挂碍地告别自己讨厌的地方,又去别人讨厌的地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偷的浮生半日闲”机会来自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必须认真对待。
每天清晨,在别人的懒觉中,趁着东方刚露鱼肚白,我就早早爬起来了。约上一两个伙伴,不辞劳苦,开启了陌生居住地之旅。感受异样的阳光、空气,感受异样的风,感受不一样的建筑特色,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
如果说北方的风吹到人身上是燥热,干脆利索的热;南方的风则带些潮气,湿漉漉的,像在下微雨,星星点点。这时,就觉得故乡的风是恰到好处,轻柔、缠绵,如人在窃窃私语,让你感觉和蔼可亲。正是由于千差万别、迥乎不同,你才来了兴趣去了解它,熟悉它,亲近它,和陌生近距离的对话。而不像一阵风拂过,烟消雾散,消之殆尽了。

静静伫立在大柴旦健身广场,有幸认识了丁香树、胡杨和沙棘树,并为他们抗拒风沙的侵蚀,不畏艰苦环境而乐观向上生活的顽强精神而折服。也为自己“早起鸟儿有虫子吃”而欣慰。在和田团结广场,我看到了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新疆普通百姓库尔班老人的雕塑。了解到了主席为促进民族大团结所做出的努力,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史实;在武威服务站,我又看到了距今1700多年前,在武威市雷台出土的东汉文物“铜奔马”,飞驰的奔马风驰电掣的形象,后来就作为我国旅游标识“马踏飞燕”雏形,让人浮想联翩;在喀什东湖广场,看到了翱翔天际的雄鹰塑像,让异域风情的古城,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天之计在于晨,抓住了清晨,也就抓住了一天中最美的时光。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浅浅的时光里,与光阴故事共舞,让旅游活动变成增长阅历和见识,丰富记忆,提高能力的最佳渠道。告别了以往的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区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的无知无味,真嗨!
车子行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赏景机会,路边的景致戈壁、沙漠、湖泊、绿洲、冰川都很另样,值得细细玩味、欣赏。头扭得像歪脖子树样酸困酸困,脸贴在玻璃窗,眼睛瞪得如铜铃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怕自己眼睛一眨的疏忽,错过了绝佳风景,造成不必要遗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一山一树,为之动容。惊叹于寸草不生的戈壁竟会,突然窜出一只土拨鼠。别看它小,它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一点也不惧怕人,发现有人拿住吃的朝它走近,它便机灵地伸出前爪抢吃的,你去逗它,它又嗖的一声窜入了附近洞穴,像蒸发了样,再也寻不见了。此刻,只能傻傻地望着洞穴叹息,仿佛在梦境中,这“幽灵”如神五般神速;又行了一段距离,来到寸草不生的无人区,偶尔会见一辆火车慢腾腾驶过,一会儿工夫一切恢复了沉寂,这时,不远处几只健壮的野驴,正在广阔的草原上蹦蹦跳跳嬉闹,棕色的毛皮光滑发亮,显得精神抖擞,给死寂的戈壁增加一点活力,一点生机,真该膜拜于大自然神迷莫测了……

美景总在路上,有形的一览无余,无形的如藏在深闺的少女。看不见的、摸不透,只能猜测了:疑惑不解的楼兰古城、罗布泊、魔鬼城等等,只好通过百度来弥补空缺了。查资料、赏风景,忙碌的不亦乐乎,内心却很充盈、快乐。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是这么拽,乐此不疲,一点也不觉得累,时间也过得飞快。
至景区,脚不停,手不闲,眼睛到处瞅,脑子不间断转,还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疑虑,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体力行感受不同景致的魅力,还要探究文化背景、成因、特点及展望未来,陶醉其中,自得其乐,情不自禁。忙着用抖音和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给自己的人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让知识储备更加丰满,视野也更开阔了。

旅游虽是玩,态度必须认真。给玩倾注一定人力、心力、笔力、脑力,定能实现锦上添花。让玩生出妙趣和趣味,累并快乐着,忙并丰富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刘巧玲,一位文学爱好者,作品多见于《中国乡村》《首都文学》《中国文化报》《江山文学》《荷塘月色》《越南西贡解放军日报》《陕西文化网》《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西安银川头条》《九天日报》《沧州晚报》《天门日报》《延河》《秦岭文学》《宝鸡日报副刊》《西部文学》《宝鸡散文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