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严的“故事”之二十三
旱砂地里的泽芝一一“和尚头”


旱砂地是北方干旱地区常见的农田,亦称旱地。在这种地里种植农作物全凭“老天爷”决定,风调雨顺收成翻番,就是丰收之年,反之,产量低下,几近绝收。所以,北方地区的农民,对待十年九旱的旱地多抱着广种薄收的态度。正因为旱地这种特殊的回报率,长期以来,人们不但练就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方法,也培育出很多适宜旱砂地生长的农作物。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兰州地区早年培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和尚头”。

旱砂地主要分布在远离水源的高地,在常年干旱少雨的恶劣环境中,人们发现旱地里只有田鼠洞周围生长的麦苗或杂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仔细观察,原来田鼠从洞里扒出的细砂,覆盖了洞口附近的土地,有效地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扒开砂砾,底下一片潮湿。人们由此明白,干旱的地里,压砂可以保墒,于是旱砂田诞生了。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旱砂地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旱砂地可种很多作物,小麦、荞麦、谷子、糜子、胡麻和扁豆、豌豆等。由于旱砂地没有使用化肥农药,未受污染,所以产出的作物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旱砂地种出的西瓜皮薄肉厚,瓤沙甘甜,籽瓜更是籽粒饱满,瓤黄又富于营养。

“和尚头”是旱砂田农作物中的典型代表,它以其麦穗无芒或短忙似光头和尚而得名。它是兰州地区农民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通过自然淘汰培育出的地方小麦优良品种。它抗旱耐高温,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相反,若种在水田,其欠发达的根系易出现倒伏,影响灌浆。“和尚头”亩产较低,一般几十公斤,遇雨水充沛的年份,亩产也不过100公斤上下。由于“和尚头”产自早砂地,光照充分,故蛋白质含量高,磨出的面粉沙,纤维少,易消化,口感筋道,是做面条、馒头,特别是“牛肉面”的最佳食材。
物以稀为贵。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像“和尚头“这种地方特有粮食品种的种植,得到了重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和尚头”的身价倍增,其面粉的价格往往高出普通面粉2至3倍,有的地方还打出“和尚头”长面和挂面的牌子,还有的以“和尚头”面粉制做各种地方风味如“烧锅子”“玫瑰烤饼”“千层大花馍”来吊人们的味口,博人们的眼球。相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尚头”的价值会继续走高。
2021.8.11.写于兰州

作者简介 :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中华诗歌联合会中原文学社编辑部
本期编辑:追梦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