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还有被学生“终生为父”的尊严吗?
文/董惠安
2021年9月1日开学后,学生家长们可能会惊喜多多,期盼多多,譬如再也不用提前接孩子放学了,家庭作业也不用辅导了,也不用再送孩子上费用昂贵的补习班了,教师们终于要承当起他们本该承担的指导学生作业的责任了。有更多的人还在期待学区房的取消,教育的公平,等等。老师们也会有期待:既然要付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管控学生的心血,工资和补贴会不会多一些?而我则有另外的期待:我们的孩子能否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对他们老师报以由衷的的敬畏和尊重,像古训所说的那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母”呢?而“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能否能像祖师一样,拥有师者尊严和慈爱之心,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成为他们的表率和楷模,用心血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放飞其理想翅膀,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
我这不是痴人说梦吧?
回眸遥远的童年,我在农村进入条件很简陋的学校时,遇到老师的第一感觉是他们很神圣很高大,听到朴实的家长们送子入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生,这娃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后来我想,这些大字不识几斗的农民笃信的是一句古训:严师出高徒。那时的老师的确严厉,虽不像旧时代教书先生那样对学生打板子,但罚站、训斥、用教棍敲头却是经常的。而那时的学生的确懂规矩,有模有样。有老师对贫寒家庭的学生慷慨相助、悉心栽培也不是特别的个例。我听一位很有成就的学兄讲过他的老师的故事,当老师听说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放弃读初中时,赶到他家中做他父亲的工作:“这么优秀的孩子怎能不让他读初中?你要是有困难我供他!”父亲终于被打动,咬牙同意他上初中。其实这位老师的经济条件也很不宽裕。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完小学,和数位老师保持着终生友谊的。但后来一阵“大风”吹过,学生一度变成了魔瓶中跳出的巨人,教师的尊严统统被扫地,好端端的教育出现了老师不再像老师、学生不再像学生的怪诞荒唐。虽然如今已经岁月静好了,但老师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吗?
先看看现代的家长们,送子入学时,顶多叮嘱两句“好好听老师的话”,面对宝贝疙瘩般的孩子,能忍心对老师说出“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之类的话么?自己还舍不得指一指头的。更有财大气粗、开车豪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大约怀着帝王心态,把教师视为“太子太傅”的角色。虽然很可能逢年过节给老师发个大红包,或者送份厚礼,但骨子里没什么真正的尊重。如果老师真的惩罚了调皮捣蛋、犯了错的学生,家长们会是什么态度呢?众所周知,大闹学校、给老师以颜色的不在少数。有一位家长因孩子在校受到老师体罚,跑到学校闹事,要求老师道歉不说,还要求老师鞠躬90度。有的家长甚至冲到学校,对教师暴力相向。山东五莲县的杨守梅老师,因学生逃课,恨铁不成钢地用了课本抽打了学生几下,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停职一个月、向当事人及家长道歉、做书面检讨、取消评优资格且师德考核为不合格,等等。再看看教师的“娘家”教育局等官方机构吧,每每遇到这类事,首先吓个半晕乎,从来没有过保护教师的刚正举措,更多的能耐就是训斥惩处教师,息事宁人,“稀泥抹墙”,令人鄙夷。
社会上的一些权力部门也遗忘了师道之尊,前不久网传的某教师违规给学生补课,有关部门踹门而入,当着学生面掐着老师脖子拖拽而出,其状不忍直视。纵然该老师有错、违法,也应当有文明执法这一说吗?就算是犯罪嫌疑人或者日本战俘,也不应该出此重手吧?是不是把教师当成了违规摆摊、扰乱市容的菜贩子一样啦?
更有甚者,几天前江西有一位教师在网上发出了一段“可以在某地区让人和冠状病毒共存、尝试群体免疫”的建议,其大意和上海专家张文宏的观点相类似。但他即刻享受到了被“拘留15天”的处分。
我此刻在想,被家长和社会如此对待的老师们,还有被学生们“终生为父(母)”的尊严吗?学生们还能从内心发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的认知吗?
反过来问问,教师们可还曾有对学生终生“为父为母”的情怀和心气吗?可以说,自从当年刮“大风”刮走“师道尊严”之后,教师的精气神多少年都没缓过来。纵然社会上响起以教师“为父为母”的呼声,可教师们甘愿承受学生“精神父母”的责任吗?殊不知,如今时代,“为父为母”是多么艰辛的事情啊,是多么得出力不讨好啊!
不得不说的是,现今一些教师懒得承当此项责任,冰冷地与学生及家长进行着赤裸裸的“交易”:你缴学费,我传授知识,当面算清,两不相欠,酷似当今补习班和托管班老师的所做作为。至于管教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起初还有良知底线,勉勉强强负起责任,后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抵制,反正学生的各种考试基本不考个人的思想品行,教师的考核标准也不讲究对学生的心灵关爱,管了也是白管,正好顺水推舟,落得个清闲自在。任凭学生像荒草野树疯狂生长。
有的教师则更功利化,对学生家长的状况暗中摸底排查,有资本和权力资源的重点标注,对其孩子“关照有加”,而无权无利用价值的打入另册,对其子女自然是冷眼相待。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格言早就抛到了爪哇国。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糊弄学生,把学生“动员”到自家开办的补习班上,收费后才给学生讲授知识“真传”,这正是:有了钱,鬼才推磨!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主动投案的消息,引起巨大反响。该校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而主动投案的刘川生曾对媒体说,“我在北师大的任务就是为师生服务。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官员就做不好服务。”事实上,刘川生任职北师大党委书记期间,放任其子借北师大名义在各地兴办幼儿园,实际在搞房地产,以北师大名头入股、分红,占地、占房,扰乱各地教育、房地产秩序,制造学区房焦虑。这些幼儿园很多不被北师大官方认可,但她往往又能拉来北师大的学校领导前去站台,在办理过程中,各种纠纷不断,告状不断,麻烦丢给了北师大去处理,钱却被刘川生家给挣走了。网友看了惊呼:教育里的钱,原来可以这么赚!
不知从何时起,中小学尽可能的将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在缩短,学校的操场缩小再缩小,道德思想课变成了语文课学生的作业都布置给了家长,老师们越来越潇洒......
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孩子们,这些年在不受严格管教的情况下都干了些什么呢?除了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有的把校园暴力演绎到国外,被外国司法部门严惩,家长出国贿赂也被惩罚,丢人丢到大洋彼岸去了,让帝国主义嘲笑我们!
“考试机器”中出现的高考尖子生进入名校后,其中出现了不少“精致利己主义者”,且不说他们对祖国对同胞有多少真情实感,就凭着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给导师的公司无偿当员工,就足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或某种畸形扭曲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其中闻不到一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气息。
写到这里,我已经没有气力对这种教育的丑恶进行声讨批判了,我唯有一声叹息,曾经老师们严父慈母的形象,早已成了美好的传说。
2021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就要来临,教师们肯定会收获不少的鲜花掌声和赞美,尤其在国家教育“双减”呼声正急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教师们寄予厚望,教师们也会因为承担了教育辅导学生校内作业更多的责任,而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可是,这些鲜花掌声、政治荣誉、经济补偿能唤回教师们的师道尊严吗?能让他们重新成为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吗?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教师们“一厢情愿”地担当孩子们的严父慈母,这就要求从家长到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还有社会权力部门都应认真反思并诚心地尊师敬教,即使教师违规犯罪,抓捕时能否“人性化”一些?对于教师管教学生,立法机构能否明确地赋予教师一定程度的“惩戒权”?教育管理部门遭遇不法家长诬告教师惩罚学生时,可否挺直腰杆,给教师以争气凛然的支持?在“不以升学率论英雄”的新形势下,能否科学地制定量化教师业绩的考核指标?如此这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能归于沧桑正道,教师真正成为严父慈母的传说就不在是传说。
董惠安
202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