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顿饭好香甜
文/刘巧玲
车子从西台至芒崖的半路上出了点小状况,可就一点小问题,要进行一个简单的修理,也得去2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加上司机走得太匆忙,把同行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都带走了。
继续走,入疆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在芒崖又不得不让没身份证的人暂住下来,等车子修好了,再一道前往。

这样,一个团队很快四分五裂了,先遣队的人只好去且末等。
到了且末,准备找个地转转,打发一下时间。可是附近最近的一个景点都在三四百公里外。无奈,只好蜷缩在宾馆里,干等。时不时的给修车的人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修车的进展情况,又把情况如实地反馈给没带身份证的人,让她们别着急、别害怕、安心等。在一起就该互相照应、有难同当。

一天后,车终于修好了,赶路的、等的人终于聚齐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心里特别的高兴。于是准备给修车人接风洗尘。
没有浓重的仪式,没有高档、铺排的酒店,没有大鱼大肉堆砌,更没有惺惺作态的祝酒词,只有粗茶淡饭,和满满的诚意和关爱。
人齐了,不用安排谁该干啥,人人都很识眼色,人人都不闲着,尽一点绵薄之力。点菜的、发筷子的、核查数碗数量的、倒水的、夹菜的,发口纸的……

一会儿工夫,菜上桌了。颜色搭配让人食欲大增。凉拌洋葱木耳、黄瓜、花生米几个小菜,养生养胃;虎皮辣子、麻婆豆腐家常菜,大家都喜爱;硬菜也不过个水煮肉片,很简单;主食面片,以茶代酒,不伤大雅。可大家吃的都很香甜,津津乐道。你看大筷子道一口菜,快速送到嘴里,上牙与下牙用力的咀嚼着,左右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接着叙叙旧,张三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修车遇到的感人故事,勉励大家好好生活;李四这个捣蛋鬼爆出冷门,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放松一下心情,悟出人生真谛,捣蛋鬼的幽默诙谐的话语,笑的有人把喝进嘴里的水喷得老远,溅大家一身。紧接着大家又忙碌起来了,有人给纸擦水,有人开始整理桌上的狼藉,有人送去人文关怀……正忙的不亦乐乎,王五突然又放个响屁震天,震的大家雅雀无语,熏得人闭气,可没有责怪、嘲笑、也没负能量爆棚。

短短的时间,一个个啥表情都有:嘴角上扬、春分满面,眼睛眯成一条线,笑的前仰后合的、抿嘴笑的、瞪眼咋舌的、掏耳挠腮的、捂鼻子的、表情凝固的,色相百出,热闹非常。

这顿饭,漆黑的夜也来凑热闹,窗外夏虫呢喃,草丛里蟋蟀在奏乐,夜空下霓虹闪烁,汽笛声声如耳,郎朗笑声此起彼伏,烟火味、人情味、欢乐味交织在一起,衬托的夜更加宁静祥和了!
作者简介:

刘巧玲,一位文学爱好者,作品多见于《中国乡村》《首都文学》《中国文化报》《江山文学》《荷塘月色》《越南西贡解放军日报》《陕西文化网》《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西安银川头条》《九天日报》《沧州晚报》《天门日报》《延河》《秦岭文学》《宝鸡日报副刊》《西部文学》《宝鸡散文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