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苏区历史上的今天-1934年8月15日
瑞金首先完成秋收借谷任务
1934年8月15日,在瑞金的各区仓库里集中了新谷5.01万担!瑞金首先完成了苏区第三次借谷运动任务(1934年秋收借谷任务),同时也实现了1934年7月17日在《红色中华》报上《瑞京向各县挑战:我们在秋收后借谷五万担给红军,你们呢?》的挑战承诺。

中央苏区的三次借谷运动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一共发起了三次借谷运动,分别是:1933年春借谷20万担;1934年夏没收征发与借谷24万担;1934年秋收中借谷60万担。后2次借谷就是为中央红军长征做准备,1934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决定向苏区人民紧急借谷24万担,7月2日,人民粮食委员部委员陈潭秋接受《红色中华》记者采访,谈到瑞金在扩红运动中创造了光荣的模范,在粮食动员中也首先完成并超过原定计划,兴国县也完成了任务,中央人民委员会嘉奖瑞金、兴国两县模范县,送上光荣红匾。赠瑞金“粮食动员的模范”红匾,赠兴国“布尔什维克的粮食动员”红匾。

7月22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再次决定向苏区人民借谷并征收土地税粮60万担。瑞金发出挑战,要在秋收中借谷5万担给红军,并且在8月底前集中到仓库内,还要争取大大地超过这一数字。瑞金的口号是:“45 天计划,20天完成,并全部集中到仓库。”还不能割禾的群众也决定暂时向亲友借谷交给政府,来争取在8月20日前完成全部的计划,在8月15日瑞金就集中新谷5.01万余担,首先提前超额完成了秋收借谷计划,并称很有把握完成 5.5万担以上。兴国县表示,无论如何要在8月15日前完成和超过原定计划。长胜县机关8月3日组织巡视团到各区乡动员秋收借谷,10天完成借谷44815担,集中到仓库就有32519 担,超过原计划,到8月15日,长胜县又把借谷集中数提高到了 4.76 万余担,超过原定计划7000余担,赶上了瑞金、兴国等模范县。

陈潭秋为学习长胜、瑞金经验撰写了专论,发表在1934年8月30日的《红色中华》报上。

苏区人民1934年的两次借谷,共约筹到90.6万担(第一次24万余担,第二次66·6581担)。每次筹粮计划都得到瑞金人民的积极响应,及时并超额完成,瑞金被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金维映称为“收集粮食的光荣模范”。

瑞金的巨大贡献
苏区时期仅24万人口(1932年统计)的瑞金人民,有11.3万人参军参战,其中5万余人为革命捐躯,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7166人,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路上,购买公债78万元,支援谷子25万担,捐献战争费用22万元,捐献银器22万两,奉献苏维埃银行瑞金支行存款2600万元。其它捐赠如草鞋、棉被、衣物、菜干等因史料数据繁杂庞大,难以统计。

瑞金在扩红运动、节省运动、熬盐运动、收集棉被毯子草鞋等军需物资动员等诸多任务处处争先、超额完成,瑞金在及时超额完成夏季借谷之后,又及时超额完成秋收借谷,不愧是苏区的模范、光荣的红都瑞金!

在瑞金时期的五六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万千共产党员、红军将士和苏区群众,一道培育并形成了许多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培育并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培育并形成了苏区精神,孕育发源了长征精神。它们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武器,是党的政治优势所在。
新中国第一、第二代领导人的大多数在瑞金得到了历练,1955年授勋的十大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十大开国大将中的八位,和1966年以前授衔的1614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共606位将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113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当年都曾在瑞金战斗、工作和生活过。苏区时期,我党在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开展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探索了宝贵的建政之路,同时为中国革命和政权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工农民主专政在这里发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里起源,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致敬“永远值得怀念和敬重的红都瑞金!”

供稿:瑞金红色文化传承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