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 肉 面”
一一兰州人不舍的情缘

一碗“牛肉面”,
兰州城市的名片。
早点、午餐加晚饭,
都可一碗面里端。
看似普通大老碗,
却盛着兰州的故事万万千。
兰州人的情怀,
装在面里话满满。
说起这道面,
历史悠久真不短。
最早朔源到清末,
回民马保子挑担叫卖的热锅子面,
历经几代人改变,
终于成就了百年“老面”!
且已成非遗物质之名点,
更是享誉海内外的兰州名片。

说起这道面,
制作的“工艺”简单亦不简单:
面,是最好“和尚头”麦子新磨的面,
和,是手工艺中的现表演。
韧,在抻拉中才能很好地展现。
更传统的牛肉面,
还需土法烧制的蓬灰作加添;
但如今这已多少成了小缺憾。
和面虽讲究,熬汤才关键。
牛肉须大块,料包独家传!
大锅炖半夜,火候把握善。
肉汤相融汇,味道格外鲜!
切肉成丁配蒜苗,
萝卜薄片必须添。
而后再把拉面看,
毛细、二细、韭叶及大宽,
变化多端令人看花眼。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特色鲜,
筷头舌尖便会留下难忘记忆酣。

“牛肉面”,你是兰州人心中永远的念
你似悠扬的奏鸣曲,
烹制美食的乐章在晨曦中日日奏起。
不同的店面,共有的面香,
成就了兰州人每日执着的饮食风尚,
兰州人的情怀这一刻在舞动的面中尽情飞扬。
你听,“下个二细”,“辣子多些”叫的那个响,
你看,端着面蹲在店门道牙的食客吃的是那样的香,
酣畅淋漓的吃相,嘘嘘吃面的声响,
如果不是牛肉面这诱人的香,
兰州怎会有如此吃面的盛况!
牛肉面,不老的面!
兰州的发展少了你就不完善;
牛肉面,出彩的面!
兰州人的风釆面中显;
牛肉面,深情的面!
兰州人的乡愁尽在多情的面里边……

作者简介: 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中华诗歌联合会中原文社编辑部
本期编辑:追梦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