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样护佑别样情
转眼又到了农历七月十五了,在这个传统的中元节里,人们以各种方式祭奠先人。一方面发扬“事死者如事生”的永言孝思传统,另一方面也向先人“报喜不报忧”地汇报后人的情况,并祈求先人的佑护。
小时候跟着大人在一片小树林里,对着几个土疙瘩又是焚烧纸钱,又是跪拜磕头。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尽管也跟着做了,但是并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等到上小学高年级时,家族的长辈招呼着祭祖,才知道了原来土疙瘩下埋葬着我们的一代代先人,这是我们生命的起源,这是我们的血脉根基。只有从这时候,我才感到神圣感、仪式感和敬畏感!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读着毛主席《改诗赠父亲》的诗词,回想着1984年6月8日,我到临西二中报名参加高中入学考试。为了赶路,那天我起了一个大早,骑着自行车从穿过祖坟的路上由西往东走。不成想还没穿过坟地,咵地一下,连人带车子摔倒在路面上。当时也没有多想,爬起身来,把车子扶起来,拍拍土又继续赶路了。事后长辈们对我说,这是先人们地下有知,对我亲热呢,他们为家族里能出读书人的后代而高兴。当然他们中生前考过功名的人也大发慈悲,佑护着考场上超常发挥,从而金榜题名。听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再联想到考场上的实际情况,感觉到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

时隔七年,我最后一次参加高考。邢台师专分配给临西县唯一的一个外兼文定向指标又被非临西籍的外地考生所占居。没权没势而又举目无亲绝对弱势群体的我抗争受挫后,无精打采地从县城回家。路过祖坟时,心里猛然间感到如有神助:万念俱灰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斗志昂扬、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后来在族人的提醒下,这是生前打官司告状及抗日战场英勇杀敌的先人们挺身而出来佑护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上不再家里生活了,看到祖坟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但是每次遇到难题,心中默念着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往往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冥冥中先人们在不断佑护着我们,让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而且不断取得新成就。

有感于先人们的佑护,结合国家政府一再提倡孝道的大形势,尤其是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在2008年农历七月十五和农历十月初一分两次带领族人给列祖列宗添坟立碑,唤回越来越疏远的血肉亲情,唤回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此外每年春节前后,同家族的人们追思着列祖列宗的生平事迹,尝试履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职责和使命,最大限度地回报着先人的佑护。
农作物和杂草覆盖下的一个个坟头,历史和尘土湮没的一个个先人,感恩您们的生命传递,感恩您们的侠肝义胆、高风亮节的传承,感恩您们敢爱敢恨、扶危济困的优良基因,感恩您们勤劳、善良、勇敢的纯正血统。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听着毛阿敏演唱的《三国演义》片尾曲,脑海里浮现着一抔黄土、一缕青烟、一世英名、享誉四方、彪炳史册……万般情思涌上心头!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诗与风景》专栏诗人;《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