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城文学》总第265期(2021.06.25)

目录
婆城小说
一玄长篇旅游言情小说《穹窿八部》之《古砦迷雾》(连载之17)
婆城诗词
本期上刊诗人:唐贝
婆城散文
罗先成:盐煤古道
吴岳辉:话说穹窿(连载之三)

《穹窿八部.古砦迷雾》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白渡 (2)

李文龙道:“要说太白渡,首先必须讲清楚放生河为什么叫放生河,李太白为啥要题写放生河三个字,这三个字有什么实际意义等,这里距离太白渡和太平桥还有一段路程,咱们边走边聊。”
王仪涵道:“请李校长不吝赐教,我们洗耳恭听。”
李文龙道:“那别客气,我们只是探讨,发表一下个人的意见,供你们在调查研究中参考。先得说说放生河的来历。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李太白来之前,这条河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涌西河,本是西海通往外界的重要出口之一,后因西海龙王违反了工作纪律,受到纪律调查和监察检查,西海从此消失,西海龙王敖闰及其家人分别受到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其中,最著名的三太子敖烈是西游记里的白龙马,龙王大太子敖摩昂、二太子敖荣和四太子敖望也分别降级使用,被派到了各自的管理河道去上任。西海龙王唯一的爱女——敖娇公主,则被贬为涌西河河长。”
焦集芳笑道:“李校长,您这个可不是民间传说,简直是民间神话故事了。”
余火炎道:“不错不错,他就是爱研究神话传说,据说还因此加入了婆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呢!”
王仪涵道:“难怪难怪,李校长对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原来是真有研究啊!而且还与时俱进,把现在的河长制都用上去了。”
李文龙道:“我说的河长不外乎是让大家容易理解,意思就是负责这条河的管理了。但神仙也不是万能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敖娇公主是美丽的龙女,自然相当的骄傲,一般的人都入不了她的法眼。美丽的姑娘自然有追求者,其中有一位暗恋她并且一直不断追求她的散仙乌尤,为了爱情……不远万里,来到这涌西河边结庐而居,准备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与小龙女打持久战。可惜,小龙女敖娇对他就是不来电,乌尤用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打动敖娇的心。相反,敖娇却对经常来涌西河边读书的秀才李琅情有独钟,幻化人形,与之亲密交往。”
焦集芳道:“遭了,这下子成了书生与龙女、神仙之间的复杂的三角恋,肯定会发生什么大事吧?按照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定律来推论,李琅同学肯定会被乌尤修理得很惨……结果是不是这样?”

李文龙道:“非也非也。乌尤不但没有修理李琅,还积极帮助李琅读书学习,博取功名,想让李琅被外面的精彩世界所迷惑,从而放弃乡下的小龙女的爱。”
王仪涵道:“看来这个乌尤确实是非常了解凡人的弱点,凡人只要为了功名利禄,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三国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说过‘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这个观点恐怕已经深入人心,何况是小白脸秀才呢?”
李文龙道:“呵呵,王组长,这个问题你就显得主观武断了一些。也许别的人会按照乌尤的脑回路进行,随着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提升,会为了往上爬去攀龙附凤,与有权有势的人家结亲……可咱们的小秀才,从举人到进士,从担任县官到升任地方大员……无论身处什么地位,对家乡那位美丽善良的初恋始终不离不弃,专心爱恋……乌尤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既然荣华富贵不能动摇李琅的心,那就用美酒美色去诱惑,他始终相信,人性肯定是有缺点的,而且,人心总是贪婪的,荣华富贵不能动其心,那美酒美色也许可以乱其性、污其行。乌尤化身腰缠百万的大商贾,专程到李琅主政的婆城市来谈类似招商引资的商业合作……”
焦集芳道:“完了完了,是个男人都过不了这两关。有美酒助兴,美人在怀,还能保持清醒头脑的人,如果不是圣贤,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余火炎道:“什么情况?哪种可能呢……”

焦集芳道:“那人根本就不是正常的男人,要么是太监,要么性无能,呵呵!”
大家听焦集芳解释之后,大笑。
李文龙很久才控制自己不笑,然后说:“哎呀,我的肚皮都笑痛了。小焦同志,你不能用现在的人之心去度那时候的人之腹。那时候的人心还没有被异化,对于爱情的专心程度比较大。所以才会产生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河白娘子这样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李琅虽然得到乌尤先生的帮助,考取功名并且步步高升。但他不忘初心,牢记初恋,而且腹内一肚皮的圣贤书也没有白读,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在喝酒的过程中,看穿了商人使用的美人计,便同样用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借故尿遁而去。破解了乌尤精心设置的局。”
乌尤见李琅不上当,越来越难以对付,内心妒火中烧,便决定采取釜底抽薪之法,再从小龙女敖娇着手,用仙法破坏敖娇的管理的涌西河的社会秩序,让上级觉得敖娇的执政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不仅如此,还化作钓鱼翁,要将涌西河里的水族一拨一拨地予以团灭。暗中鼓动河里有些道行的鱼鳖精怪向上天反映情况,投诉敖娇的统治下的涌西河混乱不堪,强烈要求罢免敖娇……”
王仪涵道:“怎么我觉得乌尤使用的方法都和民进党对付韩国瑜的手段一样,看来蔡省长应该是咱们乌尤先生的高徒啊!”
余火炎道:“嗯,真的有点相似呢?这就是所谓卑鄙的手段都相似,高尚的办法各有各的不同。”
焦集芳道:“我老家的农村里有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叫‘两口子不和,其中必定有一个舍物婆’,我觉得这个乌尤根本就不算是男人,处心积虑,暗中搞事,这样的黑心狼,就算是小龙女答应和他交往,最终还是要后悔而分手的。”
李文龙道:“不错不错,乌尤每天在河边钓鱼,涌西河里的水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根本看不清现实,把乌尤的罪恶当成了小龙女的罪状,一方面不断地上.访,一方面发动罢免签字,无论小龙女有多大的能力,都经不住人心浮动,所谓兵败如山倒,小龙女眼看就地位不保,即将走投无路的时候,唐朝江湖第一帅哥集诗仙酒仙剑仙三仙于一身的李太白同志来了。他身负诗稿行囊,腰悬宝剑,他是听闻这里的山水之灵秀——传说诸葛亮视察铁箭生产路过穹窿佡境,见俩母山而叹曰‘此乃祖山也。’地师杨筠松曾经云游此地,留下‘头顶鸡冠石,脚踏五梅花。’得风水学秘诀。这样的风水宝地,年轻的诗人自然要前来感受体验一番的。”
焦集芳道:“李白来了,小龙女会不会见异思迁爱上三仙太白呢?李琅会不会和李太白成为文朋诗友?乌尤会不会因为竞争对手增加改变策略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穹窿八部.古砦迷雾》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白渡(3)

三寄故人(五首)
文 / 唐贝

(一)
聚短生情绪 ,时长转暗愁。
如今空对月 ,更是泪频流。
(二)
溶溶夜色寂清幽,潋滟湖光映客舟。
物事已非皆昨景,谁人四更在思愁。
(三)
元韦故事成追忆,盟誓为空爱是烟。
花谢花开终有尽,古今人月几回圆。
(四)
去岁迹全空,前尘亦化风。
一声多保重,你我各西东。
(五)
重来悔恨之,因果意难词。
君自高飞去,余生是忆思。
整理修笔于2021.6.25仲夏

&&&&&&婆城散文&&&&&&
龙门阵|【往事深深】盐煤古道(1)
文/罗先成 原文 刊载于《龙门阵》版权属于作者和龙门阵。本刊刊出进攻欣赏
龙门阵 龙门阵 1周前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境内的盐煤古道,是区域内的近代先民驱赶驮着沉重煤炭的骡马,用马的铁蹄、马夫及挑夫们的草鞋长年累月踩踏打磨出来的。
那时,道路不便,吆牲口运煤的人不少,我的亲人中就有几个。听来的盐煤古道相关史事,多数是他们口述的。当时,运煤人员被称为从业人员。
外公刘清云住在柏花乡走马岭附近,靠吆骡马为生。自母亲四五岁开始记事起,就知道外公在吆骡马驮煤炭了。母亲出生于1915年(105岁时去世),以此推算,1920年之前外公就已开始了吆骡马驮煤,直至1961年去世。舅舅则为外公打下手,唱配角。1954年,我在石板田小学发蒙读书,住在外公家,目睹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赶牲口的情景。
我的岳父王玉明,家住永团乡铺子湾附近的牛屎湾,王家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和声望。20世纪30年代,中共威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涤痴在王家附近的温家庙召开进步人员会议,岳家爷爷王春阳是骨干人员。威远县党史资料中记载了这次会议。爷爷四十多岁去世,岳父和他的弟弟王玉成买了骡马,先是吆骡马驮炭,后来有了向(向善场)黄(黄荆沟)公路(铺子湾至黄荆沟的公路,1939年通车),他们就置办了骡车运煤,直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乡里叫岳父去县办铁厂当木工股股长。自此,由王玉成赶骡车,并参加骡马运输社“五一”社,后调到荣县红星运输社直到退休。
我的老家在威远县城边西南角的祖屋冲,现在已成为焦化厂的厂房。父亲罗元兴与叔伯弟兄四人租种着祖屋冲两百多亩田土,有耕牛和四大农具,颇具大庄户人家的规模。父亲当了多年甲长,社交关系较广泛,日子基本过得去。
据母亲回忆,帮我家赶黄牛的人说,每天将牲口赶进煤矿,驮了煤炭并领一个牌子,到铺子湾对应的煤栈交了煤炭和牌子,当即就可以领到当天的运费,这刺激了很多庄户人家筹措资金买牲口,参与煤炭运输。见这是条生财之道,父亲就买了三头黄牛,雇人吆赶。从业人员中,像父亲这样打算的不在少数。
当时的从业人员还有一类,他们是从邻近的仁寿、井研、安岳、资中、乐至几个县来威远县讨生活的。没公路之前,他们用箩筐挑煤为生,一小部分帮人赶牲口。在铺子湾至黄荆沟的公路修通后,黄荆沟煤矿的多数煤炭就用马车和板车运输了。板车是胶轮木板车,从黄荆沟到达木河全是下坡,只需三个人拉,而达木河到马道子是条长一公里多的陡坡,需要五个人才拉得动。这些外乡人每天拿着一根绳子,站在达木河的公路边,专门帮人拉板车上坡。板车到了马道子以后,这些“帮帮匠”就重新回到达木河,等待新的板车到来,做第二趟生意。
民国年间,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威远县煤炭业和自贡市煮盐业的蓬勃发展,给威远县、自贡市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尤其是马帮、船运、餐饮业的发展,让许多走投无路的人找到了活路和挣钱的机会。这些共同营造出了四川地方经济的局部繁荣景象。
话说穹窿3 俩母山穹窿
文图/吴岳辉
四川俩母山,海拔835米,相对高度335米,山体底盘海拔500米(相比成都九眼桥府河河底还高);山体正中“岩浆石龙垂立”坚不可摧;山顶“天池水”半年不雨不枯;山体状态东西南北形态各异;两环两绕,如母携子,众望所归;有“林立方台顶平地沃亘古不变古山砦,周缘绝壁峰秀泉甘唯我独尊俩母山”之威。
俩母山名源,传说有四:一是远古时洪水登天,陆地甚少仅一成,四川盆地早为西海。久之,海退陆显,海水东流,人类逐入,但妖魔鬼怪盛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令母女二仙,下凡治理妖魔鬼怪。久而久之,自塚成山,成仙,人们早已习惯叫“俩母仙山”,与人们息息相关。今俩母山卫星图示:长1.8、宽1.6公里,天生地造一个“仙”字。

二是远古母系社会所遗存。三是诸葛亮踏察地矿资源时,登临山顶见四周众山朝拜,赞叹“母山也”。四是道教圣人张道陵,云游天下,踏察风水取名无数,见众多山水始发俩母山,感叹“群山之母,众水之源”。
威远县新场镇清风砦清代举人吴绍游诗:游登俩母山,四川正干龙江沱二水夹送至泸州,中间唯此山独秀。诗曰:“上至陵州首峰,双尖特秀半凌空。中分二水江沱壮,总领诸山世界雄。风月无边排大小,乾坤并屹列西东。遥遥俩母参天日,照透鸡冠顶上红。”载1919年俩母山《吴氏族谱》。威远县小河镇马家祠清代举人马凡若诗:“压尽陵州百万峰,岿然两母在云中。砦耸高顶儿同列,梯断同怀客不通。一样平盘山大小,半空横亘求西东。梅花脚踏鸡冠起,又见岩然满艳红。”载清同治《仁寿县志》。注,陵州,古为仁寿县,民国前一千余年间,仁寿县辖俩母山以西、龙泉山脉沱江金堂峡至南以东的广阔区域。
俩母山主山脉,呈S型南北走向,止于石牛山与三岔路长35公里,平均海拔近800米,是岷江、沱江的分水岭。南面石牛山经荣县高石梯走向泸州市长江;北面三岔路经资中县白云山走向富顺县沱江。俩母山山脉有支山脉13支、溪河13条。俩母山支山脉走向有迎送呈“倒个”状,与中国传统地理“龙脉形走”、起伏变化等状态是相符的。
俩母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山体形态、悠久的宗教历史,早已成为川南名山,为穹窿地质地貌中最具特点的标志性山峰。穹窿核部位于俩母山,“四川俩母山穹窿”自然天成。这当然有别于“荣威穹窿”、“威远穹窿”“仁威穹窿”、“资威穹窿”等模湖概念。
2008年8月,时任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在威远县俩母山调研穹窿旅游资源,“四川俩母山穹窿”被内江日报、四川省政府网、国家旅游局网等多家传媒广泛报道。




关注本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