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张闪光的地域名片
——献给牺牲在抗洪抗疫一线的周帅锋
文/杨西京
河南巩义鲁庄镇,是一方文化宝地。数千年来,镇誌上立起了一张张增辉史册的地域名片:苏秦“悬梁刺骨”的苦学名片,桑维翰“铁砚磨穿、不改素志”的励志名片,“不耻贫穷耻无志,不贵富有贵学问”的镇域名片……而今——2021年8月21日,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帅锋,扛着“人民就是江山”的旗帜,在抗洪抗疫一线,用39岁的生命,铸化成一张新时代乡镇干部形象的地域名片……

帅锋,我从这张名片上,
认知了你。
五月初,你从新中镇调往鲁庄,
履职仅仅九十九个拼搏的朝夕;
三个多月,你打了安监、抗洪、抗疫
守土为民,不负人民的“三大战役”!
认知你,
我看到了鲁庄的舜山、侯地,
这方地域,
历史文化那么厚重、那么浓郁;
这个名镇,
景色那么清秀、那么绮丽。
呵护这方山水的生态,你履职刚毅;
铁面查矿山、铁腕摸排非法开采轨迹,
“安全生产月”,迎日送月
你不知道周日、假期,啥叫“休息”!
认知你,我看见了星光下
你夜战的钢铁身躯。
九十九天,安排部署工作,
你公办室的灯,常常迎星而开,伴晨而熄。
凌晨两点,刚刚躺下,
五六点,下村下矿,车鸣伴着鸡啼!
“不干完当天的工作,就不睡觉”,
这是你自定的牢不可破的工作铁律!
多少次24小时连轴转,灯影
洇满你那一页页密匝匝的抗洪日记。
认知你,我闻到了你办公室
那堆面包、泡面的异样气息。
抗洪抗疫中,一日三餐,你
常常啃个面包、零食,充一充体力;
挑灯夜战,伴月归来,你
常常泡包方便面充一充饥。
“乡镇工作确实艰苦,但我感到幸福……”
一句话,道出你挚爱乡亲的情感真谛。
而你办公室那堆泡面调料袋,面包包装袋,
诠释着一个乡镇干部
特殊生活习惯的为民意义。
认知你,我看见那件
“一穿一个月”的军绿色半袖上衣,
穿着它,迎着“7.20”那场暴雨,
地毯式排查,转移群众,疏通水路……
你,双脚淌开山体滑坡冲泻而下的淤泥;
穿着它,顶着“8.20”头上声声霹雳,
冲进水电网路齐断的“孤岛村”,
你,指挥铲车夜战,把“生命通道”开劈;
穿着它,你穿梭在特大暴风雨里
穿梭在灾后重建的一家家农户,一个个工地;
它,一个月,展示着你
“宁听群众骂,不听群众哭”的为民心迹!

认知你,我看见了你
年迈的父母,一双子女,贤妻。
洪灾那些天,家里断电、断水……
一家人,指望你解决日食三餐的道道难题。
父母倚窗,幼子望门,妻子一手扶着疼腰
一手掂着水桶,艰难上着步梯……
数次开会路过家门,你想往家送桶水,
然而,落实救灾部署,不能贻误半点时机,
远望着那扇熟悉的窗户,你只能
默默向家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你人生的最后一条工作信息,
离你累倒才刚刚九分钟距离!
“干乡镇工作,要把群众当亲人……”
两相对比,你把群众
排在亲字序列中的第一!第一!!第一!!!
啊!九十九天,鲁庄的百姓都认识了你,
啊!九十九天,这方山水印满了你的足迹;
你用一个党员的信仰,擦拭着党徽,
你用一个党员的忠贞,增辉着党旗;
你把青壮的生命,
化为闪光的地域名片,
和这片群山一道,昂首屹立!
让万千人民,千古史册,
永远,永远,认知着你…… 认知着——你!
作者简介:

杨西京,1951年1月出生。历任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干事、陆军20集团军地炮旅政治部副主任、巩义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奔流》、《海外文摘》、美国《侨报》、泰国《联合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部)。《海外文摘》签约作家。中篇小说《那座军营,那群士兵》曾获第二届奔流文学奖,《啄命图》获《海外文摘》2019-2020双年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