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堆漆彩绘漆器工艺项目,是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眉县传统堆漆彩绘漆艺制作技艺驰名全国。堆漆彩绘漆器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汉唐以后,由于手工业特别是金属加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漆器工艺品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产品主要有首饰盒、箱子、食萝、桌柜、炕柜、桌屏、盘、屏风等。其做工十分考究,工艺流程极为复杂。木材要不裂缝,不脱漆,多以硬杂木为原料。所需的漆则要秦岭山中割的生漆,涂在各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工艺堆漆的材料来源极为考究,秦岭太白山有着丰富的生漆来源,古人谚语,“千里千刀一斤漆”,可见在漆树上采割生漆的艰难程度。而漆器的工艺品有着超常的防潮、防腐功能。古语云。“一滴漆入土,万年不腐,干百年,湿万年,不湿不干一千年”,这就道出漆器这门绝活的存放时间久远的真正价值了。我县杨家村出土的青铜器,历经3000多年仍流光溢彩,如同昨天用过的神器,就说明了古代漆艺技术十分精湛。也就说明了堆漆彩绘漆器工艺的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受原材料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市场价格偏高等诸多因素影响,漆艺产业处于萎缩时期。在以汶军祥为代表的一大批民间手工艺人执著的坚守下,才使眉县的堆漆彩绘漆器工艺传承至今。堆漆彩绘漆器制作技艺,早期以平面绘画为主,近20多年,这一工艺的传承人汶军祥,走遍了大江南北,南下广东、江苏等地学习漆艺,使眉县漆器工艺在创作手法上,更加强调了立体抽象的应用,更加彰显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眉县漆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由民间老手工艺人和小作坊生产而代代相传。20世纪90年代初,眉县漆器厂建立,由老漆匠贾新荣献艺授徒。由此眉县漆器的生产进入黄金时期,眉县漆器自此成为我国著名漆艺,产品运销30多个国家。

2019年11月,我来到了眉县齐镇曲兴村一组,见了汶军祥,他中等个子,黑瘦的脸颊上有一双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浓眉大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朴实、厚道、能干的农村手艺人。我采访时,他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地招呼着我,并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他与堆漆彩绘漆器工艺的不解之缘。
1970年12月,汶军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受父亲的熏陶,还在七、八岁的时候,父亲是当时生产队难得有文化的人之一,每年过春节,都要义务为群众书写对联,小小年纪的他,就一方面看着父亲写字,一方面帮忙研墨,拉纸等。受父亲爱写、擅绘画的耳濡目染,汶军祥自幼喜欢钻研绘画。常常一个人画皮球、画鸭子、水桶等简单绘画。18岁那年,他从横渠职中美术班毕业,之后,就跟着师傅邓西奎学油漆匠,开始走村串乡漆棺材等家具。到了1990年春季刚过,为了进一步拓展视野,他就随着打工的人流,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当时汶军祥怀揣仅有的200元钱,火车票就要60元,站立在狭窄火车走廊中,站立了一天一夜,只身一人来到了广东白云山谋生。到广东后,身上只剩下1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仅吃每碗一元的大米稀饭充饥。由于经常在那个地方喝稀饭,好心的卖饭师傅便每次给他多打一些稀饭。晚上,由于南方闷热,没钱住旅舍,就睡在桥洞下过夜。就这样他在中山市拼命地寻找工作,不断打探有无漆厂招工的信息。直到一月以后,应聘到中山市一家漆器工艺厂,开始了学习南方漆器的打工生涯,从此便潜心钻研学习南方先进的漆画堆漆工艺技术,这一干就是10年。

2000年7月。因嫌工资待遇低等原因,经广东一个老板牵线搭桥,他北漂到江苏省常熟市一家漆器工艺厂从事设计工作,并担任车间主管,在这儿每月可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从此便慢慢的缓解了家境困难的压力。
到了2008年,在外打拼近20年的汶军祥,身边有了一定的积蓄,再加上已经成家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他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就毅然决然辞去江苏常熟优厚待遇的工作,于2008年6月,从常熟回到西安,在自己的家乡注册成立了西安雅韵艺术品有限公司。从此,汶军祥有了个人工作室,从事漆艺绘画。主要经营漆艺文化的发展、保护传承、工艺礼品、漆艺家具、古典家具的设计、制作和销售等。承接定制屏风、漆画、壁画、家饰、酒店会所、别墅装饰、雕塑、佛像贴金彩绘工程的施工等。从此,在西安东郊的灞桥有了自己的工厂,工人有十五、六个。妻子在厂子跟着他一起打理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汶军祥也赚了钱,有了一定的积蓄,他就不断购置打磨的机器设备,厂子生意红红火火的。

在西安创业的这段时间内,汶军祥的工厂曾经搬迁过两次。一次是2012年春节后,因工厂坐落的西安市未央区孙家湾村属于城中村,需要拆迁,就搬到了位于原厂址东北的灞桥区北牛市安了家。第二次搬迁,主要是自己在西安东郊购买了商品房,为了离家近一点,于2015年3月,把工厂搬到了距北牛市村东北10多里的灞桥区杏园村安营扎寨。杏园村离他住的小区很近,上下班来回也方便。在转辗西安的这些年,工厂主要是租那些比较偏远的城中村房屋,主要图房租低,减少费用开支。
转眼到2018年5月。在西安打拼了10多年的汶军祥,由于环保执法检查的力度不断增大,一些城市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再加上父亲年纪大了,他逐渐将西安的厂子解散,将工人妥善予以安置。从此以后,他逐年将设备搬迁回到了眉县曲兴农村老家,一边照管80多岁的父母亲,一边自己耕种猕猴桃,并在自己的家中成立了堆积彩绘漆器工艺的工作室,传承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
汶军祥从18岁涉足漆器工艺,至今已30多个春秋。2018年他被评为宝鸡市眉县彩绘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漆艺画家,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他的作品以金箔漆画堆鼓漆艺,工笔淡彩为主色调,以造化为师,注重意境,讲究气韵,独树一帜。其中作品分别荣获2015年至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铜奖和银奖。2017年作品《漆犀皮漆笔筒》获得“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银奖。

汶均祥家的家位于村东,大门朝北,远远望去,古色古香的大门,格外耀眼,显得与众不同。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上有两个小牌匾,一个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另一个是研究学习交流基地。整个院子有一亩多大,院子南、北、西三面全是房屋。正南边向西拐的是主房。客厅内,屏风、地屏、堆金的装裱字画、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在主房内通向后院里,有堆漆制作工艺的阴房及髹饰房,其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温度下刷漆,描金绘画。其中阴房要求温度在20摄氏度到35摄氏度之间,湿度70▬80之间,里边有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施。在东边是用彩钢瓦新盖的三间房屋,里边放着从西安搬回来的各种成品和半成品原材料及设备。
当谈起今后有何打算时,这位中年汉子非常自信地说道,他就是想让彩绘漆器这门独门绝活不断的传承下去,不断拓展彩绘屏风、漆艺家具、礼品和饰品等产品种类,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有识青年,也同他一起发扬传承堆漆彩绘工艺。他还要在家乡建一个堆漆彩绘工艺博物馆,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一来是与上级部门便于联系,二来是带动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挣到钱。
堆漆彩绘漆器工艺是一门独特的农村绝活,汶军祥30年如一日坚持和探索,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值得后人学习。这时,夕阳已不知不觉西坠落山,看着眼前这位堆漆彩绘漆器的传承人,信心百倍,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只要有像汶军祥这样一大批执着追求堆漆彩绘漆器事业的人默默地坚守,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一定能够传承、发扬和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