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有一部舞台剧作品能以极致的身体美学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力量激发,并唤起我们对友谊、勇敢、使命、责任的思考,那么它就是《战魂——第三战队》,一部军旅题材杂技剧作品。“作品是导演的孩子”,我们关注作品的台前呈现,但更关注生根发芽成长的过程。知来处,方知去处,带着这样一种感召,我们采访了总导演刘晓栋,一起聆听他讲述《战》剧背后的故事。
…
INTERVIEW CONTENT
采访实录
Q:我们知道《战》剧是一部军旅题材作品,您和制作团队是怎么选定这个题材的?为什么?
晓栋导演: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是一个有历史的新团队,主要演员来自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原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我个人也是在海军从事艺术工作三十多年,和张权团长是多年的战友,所以我们有着一样的共性,那就是有部队情节,这是我们合作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过去的部队,还是在今天的西安演艺集团旗下,我们一直觉得自己身上还有责任,应该把军旅文化用艺术作品延续下去,同时也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军人精神带到新的团队里来。
选择军事题材,在今天来看,应该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要延续部队题材,特别是反映当代军旅生活的题材,让它成为舞台艺术的一个精品类型。目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国防力量是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使军旅题材的作品深受欢迎,观众基础非常好。二是战士战旗杂技团的多数演员原就来自于部队文艺院团,对部队的生活、训练等方面都很熟悉,加之杂技的技术技巧训练与部队训练有很多相似之处,演员人才济济,能够支撑起这部作品的呈现,这是《战魂——第三战队》创作的基础。所以,无论是从打造艺术精品的角度,还是说走向未来市场的角度,我们有信心,也坚信这个选题不会错。
Q:我们知道您是一名出色的编导艺术家,艺术生涯中执导过许多作品,获得很多荣誉,创作经验很丰富,那么这次执导《战》剧,您觉得这些以往积累的经验对这次创作更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晓栋导演:有过去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肯定是好事,只是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前的成绩,之前我和两个“战”字头的杂技团也多次合作,在“双拥”晚会上就做过三次军事题材的杂技作品,而且体量很大,都是原创。每年都有创新和提升,舞台呈现非常好,得到了中央首长们的高度认可。
Q:对于这部作品,作为总导演,您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晓栋导演:其实难处是很多的。
杂技是肢体语言艺术,杂技与戏剧的结合,对演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就拿六个主要演员的选定来说,他们一是要有自己的“绝活儿”,而这个“绝活儿” 还必须要符合剧情发展中需要展示的内容;二是演员的嗓音条件要好,吐字发音的清晰度能让观众接受(即便有些口音都不怕);三是演员要有戏剧表演天赋,在短时间能够适应角色表演需求;四是演员的心理素质要好,因为在《战》剧的舞台上,他们不仅要表演高难度技巧,还要塑造人物性格,更要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因此,本次选定的这六位主要演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的很难!
晓栋导演:舞蹈艺术与杂技表演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但舞蹈艺术与杂技表演的融合渊源已久,发展至今,具有一定必然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创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战》剧中,最关键的是在和戏剧表演的结合上,这个矛盾还是非常大的。我和我们的编剧也是戏剧导演的陈萱老师,在反复打磨的煎熬中,不断的推翻、重建,最终走过来。《战》剧是一次全新的形式,前面没有例子可以参照,只能靠我们自己一点点的去探索和尝试,在失败中再总结,遇到问题再返回去,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陈萱老师和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痛苦的折磨吧,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这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个中复杂的体验,只有经历者自己知道。如果真的说有一个秘诀的话,那就是两个字“坚持”。
晓栋导演:军旅题材要尽可能的贴近军营生活,现在部队已经使用了VR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模拟实战训练环境,所以我们有一场虚拟空间的戏,充分借鉴了这种科技感,其实也是希望给整剧增加一些时尚元素,丰富一些色彩,能与作为现代科技原住民的青年人产生共鸣。《战》剧的舞美手段没有过多的奢华,围绕着以剧目本体为主,我们在这个上面投入的精力很大,这次杂技的道具,都是在创作当中全新研发出来的,这是科技感的一个体现。
Q:在这个剧中,我们听说舞美老师特别为难?
晓栋导演:关于舞美我可以简单说一下,有机会还是专门采访一下舞美设计王琛老师,对于舞美设计来说确实是难为他了,因为杂技本身对这个空间的需求就很大,无论是上部空间还是地面空间,我们地面呢,又有很多新的研发的演出道具,所以对舞美来说,天上有局限,地上不能走,基本上是没有给他留很多的空间吧,确实是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想了一些办法的,尽可能的在这个局限里面找到突破Q: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您希望《战》剧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结果是还真找到了更好的途径,我们未来在舞台上会看到。
晓栋导演:这个问题太高端,因为我们本剧的核心,也就是看一个真正的军人,当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不问生死,勇往直前。这是剧目的一个核心的立意。其实无论是军人还是我们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为了事业和责任,能把生死置之度外,连生命都可以敢于奉献,那绝对Q:与战士战旗杂技团合作这部作品,从开始准备到落地排练,一年多的时间,有没有感动和难忘的一些事?。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试图要把它做到极致。如果说这部剧会带来什么启示,这种哲理感的东西,我觉得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观众说。
晓栋导演:我觉得这个剧一年多走下来,还是很艰辛的。从之前的本子结构梳理,到不断推翻重构,一步步走到近五个月的上台排练,每一步都不容易,尤其是到了排练场以后,我们的演员全身心的投入,全团上下,都是连轴转,没有一个人敢放松,这些点滴,这些平凡,都让我感动。
Q:有人说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排出来就由众人评说了,您作为“大家长”,最想听到《战》剧什么样的评价。
晓栋导演:可以说《战》剧的创作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尝试,它会更新我们对杂技、杂技剧的认识。作为创作者,更多的当然还是想听到认可的声音,人人都是一样的。当然,让人们去认识和接受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只要观众看完这个剧后,他喝彩了、欢笑了、流泪了,就说明我们这种杂技与戏剧深度结合的方式是被认可的,杂技剧这条道路是可以走得好的,我们就成功了。
CONCLUSIONS
结语
“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作为总导演,酣畅淋漓的讲出关于这部剧创作鲜为人知的故事,令听者动容,而剧中特战队员们在生离死别之际喊出“祖国万岁”的呼号却愈发地掷地有声······
重要公告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