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读书生活琐忆(2)
荣玉奇
二、思乡难耐
现在回忆起来,省城学校的物质条件的确很优越,刚入校的那些天,确实感到很新鲜、很刺激、也很兴奋。毕竟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原来在老家读初中,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还是中考的时候。一个县城,和石家庄这样的省城,是无法比拟的啊。记得当年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去市里到处跑,不是去商店就是去影院,要么就是去公园或文化宫,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新华书店,感觉那里面有很多很多书。然而新鲜劲一过,问题就来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想家。因为长这么大,从未远离过家门,上初中时虽然也是住校,但是可以经常回家,基本上是每周回一次家,要回家带干粮。现在至少要到这个学期结束才能回家,长达五六个月,实在是很难熬的一个学期,如果用一个成语——“度日如年”,来形容当时想家的心情,也许一点都不过分。
当时,可以说想家情绪,笼罩在每一个同学心中,挥之不去。甚至有些学生,想家想得痛哭流涕,在宿舍里鼻子一把泪一把地相对而泣。记的我们班级,有内丘县的两名学生,想家最厉害,几乎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他们俩几次向老师恳求,坚决要求退学。最后学校看着他们俩实在可怜,只好同意把他们转到本县高中去了。当然,后来他们肯定会后悔的,因为入学第二年“文革”开始了,高考制度停止了,他们在本县读高中无法就业,这是后话了。
因为想家,家信就成了天天最最期盼的事,成了重要的精神安慰。可是农村老家的人,平时很忙,没有时间老写信,而且父母不认字,有事才授意我弟弟写信。因此“家信”便成为一种奢侈品,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安慰。记得那个时候,我经常往学校门口的传达室跑,看看有没有老家来的信件。有时一个同学家中来了信,互相传看,争相阅读,聊解想家之苦。这种想家的情绪,直到第二学期才慢慢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