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垃圾山 今朝靓公园
~文景山公园一游
文/闲者(西安)
在古都西安城北,有一座因“山”而建的公园,这就是文景山公园。
文景山公园离我们居住的文景小区不是很远,但建成开放己经好几年了,我们还没有去过。
今天上午,雨过天晴,秋高气爽,我和老伴携带小孙女,趋车来到这里,走进文景山公园,感受了建筑垃圾造山造景的新创意。

文景山公园,虽说名字里有个“山”字,但它却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山,而是在一堆建筑垃圾的基础上建造而来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占用着城市大量的生活空间,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好在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者们集思广益,在一大堆建筑垃圾的基础上建起了这座公园,并且免费向市民开放,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创意。

文景山公园原为渭河古河道,由于周边群众大量开采河沙,早已布满了大大小小40多个沙坑,变得荒芜不堪。2010年,为改善火车北客站周边环境,为周边市民和来往旅客营造靓丽的生态景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北客站东北侧修建一座综合性公园--文景山公园。同时,为有效消纳利用火车北客站周边建筑垃圾,尝试在文景山公园利用建筑渣土造山造景。
从2011年初开始,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渣土清运与碾压造山、景观绿化、生态水池、环山水系、假山瀑布、生态休闲广场等功能区,消纳建筑渣土330多万立方,突出了历史文化特色和综合服务功能区,园区绿化率达到了72%,成为西安北大门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文景山公园,占地面积439.5亩、高度有40多米。公园距市中心13公里的火车北客站东北侧数百米,南接文景路,北靠漕运明渠。
文景山公园内共计栽植各种植物78种,乔木6836株,灌木424749株,水生植物1767平方米,竹子3334窝,草坪50010平方米,园内建有休息凉亭、生态水池、运动广场等娱乐、便民设施,已成为周边市民和火车北客站来往旅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景山公园有南、北、西三个出入口,南边的是主大门。一进南门,迎面是一块很大的景观石;景观石的左右,漂亮的盆栽摆放成整齐的几何图案。景观石的后方,隔着一道水面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北面的主建筑,据说是一座展览馆,展览馆的后面就是公园的主景——文景山。

文景山中间的山头最高点达到了40米,也成为北城的最高点,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久居都市的嘈杂情绪一下子就释然了。
文景山顶上有一座文景阁;西侧的山头几乎与中间的等高;东侧的要低一些。山下的环形道路上有许多处阶梯路口,通往山顶上的文景阁。据说历史上就有文景阁,当然现在看到的这个是新建的。文景阁楼高三层,也是汉代建筑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汉文化主题公园。
文景山公园的大体布局,是带状的人工水面环绕着文景山。在靠近南门的地方还修建了假山瀑布,但由于疫情,眼下假山瀑布没有放水。

文景山公园是个开放式环保型的公园,最大的亮点,就是位于公园最高处文景阁。沿着小道拾阶而上,登上山顶就能看到文景阁。文景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匾额和楹联。
正面的楹联是:
日曜九天文赞中华古今盛业
月润六气景成三秦大地风物
背面的楹联是:
瀑花波耀金色翠点凝聚民魂映古城
云深山远高树习风引领人文开教化


文景山公园的建筑全是仿汉代风格,看上去古朴简约,虽然是新建的公园,但里面树木葱茏,草木繁多,倒是一个很好的游览休闲的地方。
据工作人员介绍,利用建筑渣土堆山造园,在我市尚属首例,文景山公园的建成,是我市公园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也为我市建筑渣土回收利用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

随着十四运会的脚步临近,全城喜迎十四运会的氛围也越来越浓。这不,文景山公园也“燃”了起来。借十四运会东风,文景山公园发挥场地优势主打全民健身,共新增国标户外乒乓球台12张、篮球架3副、羽毛球网架4个、户外座椅24组、并对现有8块运动场地进行线路及灯光改造提升,方便市民利用晚饭后时间运动健身,用健康生活方式迎接十四运会。
这正是:
昔日垃圾堆成山,
如今建成靓公园。
市民游客好去处,
锻炼健身去休闲。
(2021.9.6晚于景园)


作者简介:
宋毓文,网名,闲者,男,西安人,当兵廿四年,一直从事宣传政治工作。转业后长期与文字打交道。曾任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市政府参事。喜文学、爱摄影、常游泳。年过花甲,闲暇练笔,图个乐呵。常有散文、随笔、诗歌见诸媒体。2020年成功举办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