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流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我们的忧患意识哪去了
文/流淌的小河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民族始终有着潜在的忧患意识,尤其是民族的精英们,更是忧国忧民,把中国的前途命运挂记于心。“位卑不敢忘忧国”曾经是诸多仁人志士的情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忧患感”始终都没有真正在我们民族的整体意识中形成,只是一种浅肤的意识,是支离破碎的,是断肢残缺的忧患意识,从未形成一种全民族的共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种意识还是零星的散布在这块古老的土地,生根发芽,不然也就没有今日的中国了。
正是未达成全民族共识的忧患意识,才致使如今中国人的忧患意识肤浅断片,渐渐在歌舞升平中,在灯红酒绿中更加速了淡漠淡化的程度。现在,倘若还提忧患意识,也许会被人嗤之以鼻,嗤笑为杞人忧天了。于是使得忧患意识成了模糊的符号,只能流于一种形式,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在中国不断走向辉煌之时,我们己开始盲目的陶醉于幸福快乐之中,已经有些忘乎所以了,忧患意识己被尘封,甚至于一些人已把它扔到太平洋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忧患意识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担当,没有忧患意识,迟迟早早我们都要摔跤,要吃大亏,必将付出惨重惨痛的代价。
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儒家先贤孟子的警世格言,可惜的是,我们今天只不过把它当为格言欣赏而己,又有谁,还会真正把它当回事呢?我们今天处在太平盛世,似乎到处莺歌燕舞,处处色彩斑斓,好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致,幸福快乐似乎总在包裹着我们,又何必杞人忧天,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下国人的心理吧。
如今有忧患意识的国人只怕没有多少,高层领导人有,一些民族精英有,大多数人早就沉浸在温柔梦乡了。北宋名臣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也只是课堂上的文字游戏而已。国家领导层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告诫党员干部要提高忧患意识,但又有几人放在了心上,大多还是涛声依旧,依然忙禄在追欢逐乐之中,在觥筹交错中享受着宴酣之乐,一味地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谓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有道是居安思危,我们祖先早早提出了忧患意识的理论,但我们并未在实际中去运用,就和许多我们们的发明一样,自己没有很好利用,却被别人推崇运用到了极致。就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吧,指南针是中国的骄傲,可我们古人也只不过是为狩猎方便,为行走指导方位而已,但西方列强却用它引导着向外扩张侵略,勾勒更大的版图,而引导着他们践踏中国大地。火药曾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国人不过将其制做成赏心悦目、宣泄欢快情感的焰火,驱邪避魔、祈祷平安的炮竹,而西方列强学会使用火药之后,制成了高效率的射杀我们的武器,用来侵略我们。可悲的是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对于欢愉的祈福,却无情的破灭在了自己伟大的火药发明之下,真是悲哀!这也说明我们先辈们忧患意识的浅肤,如果我们不满足于赏心悦目,也向前迈进一步,也生产成武器,何至于有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说起我们的曾经,话题似乎过于的沉重,还是说我们当下吧。远的不说,就说一衣带水的临邦,那个曾经铁蹄践踏中国的日本,人家发达程度高于我们不知多少,人家的忧患意识更是强于我们甚多。我们憎恨日本侵略者,国恨家仇绝不能忘,但我们应该学习汲取人家的先进经验,强我中华,这才是铭记历史。
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从小开始培养,而中国何时何地给孩子们有这样的教育和灌输。
日本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他们就始终警钟长鸣,自警自醒。而我们都是地大物薄,而不是地大物博,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点,仍是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日本在建筑上从来都把忧患放在首位,房屋建设考虑到抗震减震,考虑到人的避难逃生,少有高楼大厦,而我们却在一味的疯狂地盖着高楼大厦,攀比着,一个高过一个,似乎这才彰显我们的辉煌,却少有避难场所和逃生的考虑,一旦出现大的地震或是其他灾难,人们将如何逃生,那将是何等的惨状,这种忧患意识,可以说压根没有。
国人好攀比,比富,比车子,比房子,比穿戴,比吃喝,忧患意识甩在脑后。比这比那,为何不去和日本人比比忧患意识。人家都知道国家强盛绝不可忘乎所以,而我们为何就高枕无忧,有谁想到了外患,想到如何抵御外敌欺凌侵略?
也许我们想到的是如何挣到更多的钱,让生活安逸;我们的年轻一代,想到的是如何追星捧臭脚,以凸显自己的时尚;我们的富豪们,想到的是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豪放;我们的官员们,想的是如何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步步高升……自然没有功夫去“忧患”什么了。

也许正是我们过于的沉迷在当今的安逸,更贪图奢华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忧患意识,让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取代了忧患意识。
我们总是喜欢沉醉于安乐,让曾经的苦难早化为一缕青烟飞逝。如果说中国人最没记性,也许这话太过,但我们确实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曾经饱受欺凌压迫,任人宰割的日子,还有几人铭记于心。
这不正是我们长期陶醉于沾沾自喜之中,乐于安享安逸舒适,而丧失了对自身缺点的深刻反思,懈怠了防止外患的思想,精神彻底松懈麻痹。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为什么一次次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根源所在吗!

我们的忧患意识去哪了?我想,就是因为我们总沉浸于欢乐、祥和、愉悦的氛围中,忘乎所以,妄自尊大,让忧患意识去了荒漠,让它沉睡在了酣梦之中。殊不知,我们的所谓传统文化,它的腐朽糟粕留给我们的是“精神鸦片”,它麻痹了我们的忧患意识,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使我难于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隐藏的危险,于是,我们在一片繁华之下,便乐悠悠,悠悠乐的忘乎所以,妄自尊大,只看到莺歌燕舞,一派大好形势,也就只有了整天的歌舞升平了。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呀。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别再让我们的忧患意识沉睡在酣梦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