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鉴明
文/李涛
鉴明走了。相识相交近40年的老友鉴明兄走了。意外!突然!震惊!悲痛!
从6月18日在去陇南的采风车上没看见他,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这是他参与为宝鸡作协和文化创意协会联系、组织的一次规模较大的采风活动,以往他都是这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次他却没来?我随即给他发微信问讯,他却打着哈哈,说没事,就是在医院小小调理一下。我却觉得事情不是这样,他平常也有些小调理,但在这个节点上却去“调理”,令人生疑?当时大家都在车上热热闹闹寒暄,鉴明也不停地在群里发信息活跃气氛,所以我这个念头一闪也就过去了。

回来后我发现他好几天没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这对他来说不正常。我即给他发微信:“情况咋样?你不像我,我不发声已是常态,你不发声就异常。”他立即回复:“好多了!谢谢兄弟。”鉴明本是个热闹人,活跃人,很快就和往常一样,和我在微信中私聊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用他一惯的幽默风趣手法,在微信里卖排一下他肉蛋奶齐全丰盛的早餐,中餐等,让我眼馋一下,看到吃不到。我知道他是以此方式在告诉我,表示他没事,我也就把心放下了。
过了些天,估摸着他该出院了,就和他调侃起来:“掐指一算,早已出院,病情如何?一直挂念。”他很快回复:“谢谢挂念!认真养老,吃喝确保,打针吃药,天天向好。”这时他的语气还和往日一样。
七月中上旬我俩在微信中还有来有往,可到下旬他的回复就少了,慢了,而且语气有点凝重。我又嗅到一丝不安的气息。因为他对微信的反应是最灵敏的,往往你刚打招呼,他马上就会笑哈哈地回应,好像手机从不离手一样。加上他反常地出院入院,我必须不顾他的多次拒绝,准备前去探望。却不知他在家休养还是住院治疗,再发微信时,他已经不再回复。失联了!

再听到消息,知道他去北京治疗了。就在这事在心里还沉甸甸地发酵时,突然就听到晴天霹雳般的病情消息。但他人在北京,手机、微信已联系不上……
从8月8日、9日给鉴明发去微信后,我一直在忐忑和焦虑中惶惶不安。朋友、文友问询,我只能说情况不明,问题不大,因为这是鉴明曾反复叮咛不让告诉人的。昨天下午,在忠祥的安排下,我和陇得、永强去医院探望,鉴明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不料今日便已天人永隔,驾鹤西去!

下午从观园小区悼念回来,眼前一直回放着和鉴明交往近40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报社创业初期的艰辛,到他在改革前沿深圳的打拼;从他开始创公关协会、办《公关报》的风光,到在他的竹林山庄避暑休闲;从相伴到国外旅游观光,到一起赴宴,品茶,打牌……画面转换,历历在目。特别是,进入市作协主席团后,他为文友们创造了多次的采风,座谈,欢聚,联欢的条件和机会,功不可没,有口皆碑!
鉴明,咱俩曾说过,虽然咱已渐老,但还是互叫名字,不叫老郭老李,免得把咱越叫越老。那我还是叫你鉴明。鉴明兄,一路走好!
2021年9月8日夜
作者简介:

李 涛:男,1954年4月生,宝鸡市陇县城关镇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学毕业后,成为三线学兵,后在陇县医院工作。曾任《宝鸡日报》主任编辑,主编文艺副刊,编辑《大散关》《陈仓园》文学文化栏目多达800期。已经在多家报刊发表散文作品150多篇。散文、随笔及新闻作品40多次获全国、省市奖励,其中获全国奖20多次,散文《散关透风》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全国报纸副刊金奖,出版散文集《天上人间》,编辑纪实文学集《青春无悔》,合编散文集《散关走笔》。主持报纸文艺副刊20年,编发了作者各类文艺稿件80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