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玉龙纹的艺术鉴赏 (一)
李春平 李宁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作为一种图腾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它是数千年来整个中华民族崇拜的偶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自信。但是,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本文仅从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玉龙,从艺术风格、神韵风采鉴赏透视文化,从文化洞察社会,从而分析其历史地位。
最早的“龙”是出土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猪龙、C形龙、环形龙。因此,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这个时期龙的雏形和风格也各有差异。史前玉龙明显地体现出原始玉龙的古朴、厚重、威严、神秘,丰富中见出单纯,也诠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美学哲理。史前玉龙的形象,因分布的地域不同,氏族部落不同,文化面貌不同,玉龙的形象也各不相同。对此,学者多有争论,用途也颇有待解之谜。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玉龙纹的艺术鉴赏。据资料记载与龙纹相关最早发现的器物之一,是史前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吻部前伸,双唇紧闭,双眼凸起呈梭形,眼尾细长而上翘,龙背上刻有长鬃,造型古朴而厚重。史前先人把龙奉为保护神来崇拜,并赋予它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他们认为神龙具有避邪的作用,玉也同样具有避邪的作用,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把玉与龙联系起来,制作玉龙,用来避邪和祈求吉祥幸福,下图玉龙显示出崇高与威严,凝重而神奇的形象。

(图1)首尾衔接如环玉龙平面图
这块环形玉佩系用整块玉料加工而成,包浆自然,外径5.6厘米,内径2.6厘米,首尾衔接如环,龙首偏长、双唇紧闭、吻部向前凸起、卷鼻向上翻翘,双眼凸起,无足、无爪、无鳞,驱体阴琢深浅不一地蛇纹,一条凸起的呈棘刺状脊线,犹如锋利的剑尖,在第七环至八环纹处卧一子龙,母子对视,神韵吉祥。 龙嘴的后部和卷曲变细的尾部有一对小孔,可供系绳悬挂。该首尾衔接如环造型奇特,琢磨细致,古朴而厚重,爽心阅目,耐人寻味,给人以早期玉龙纹经典神奇之美感。龙,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存在着密切关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玉龙纹饰也变得神光异彩,千姿百态,蕴含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体现出崇高的美学风格,给人以巧夺天工神韵地感受。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的玉龙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氏族首领(或巫师)祭祀活动中,通神通天地使用的。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状态。
因此, C形玉雕龙、玉猪龙、环状玉龙的形象在红山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氏族部落大多存在着差异。龙的雏形和风格也因部落不同各有千秋。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之一。
之后经过数千年发展到了商代,龙的形象和红山文化有了巨大差异,此时的玉龙龙体大多盘旋弯曲,头尾相互衔接,龙头开始出现钝角,躯体上则有麟纹和卷云纹,个别玉龙开始带有爪子。

(图2)首尾衔接如环玉龙平面图二
根据奴隶社会史料记载,龙是掌管雨的水神,是古人敬奉、祭祀神物的象征,它具有社会的功能。而到了封建社会,龙又成了专制王权与王公贵族的象征。时间越长,人们所赋予龙的文化内涵也越丰富,随着历史的进程,为了某种政治、宗教或文化审美意义的目的,以及随着每个氏族部落的不同、朝代国力的强弱、农业发展的快慢、文化艺术地趋向,玉龙外延纹饰造型也在不断变化,从玉龙纹分化趋向,可知朝代的兴衰,。
在商周时期,由于王朝的强盛,玉龙工艺进入了成熟阶段。无论是数量、材质、质量、装饰,还是工艺、工法、工装、技术都较史前玉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玉龙的磨制上,更是别具匠心。一般情况下,玉龙无角或龙角竖起者稍早,龙角贴在背上稍晚。此外,很多玉龙身上还突破了史前玉龙光素的纹饰风格,满饰由菱形、三角形和重环纹,还有一凸起呈扉棱状的脊线。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玉龙纹饰由简单趋向繁复,由质朴变为华美,是商周玉龙发展的基本规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世界,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它广泛出现于哲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建筑、景观、仪仗、服饰各种领域。龙是人们的一种信仰观念,是中华民族心中的神圣之物。从古至今玉龙纹造型走的是一条由多元化向规范化,宗教化向艺术化发展的道路。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精神之花,古代玉龙也不例外,作为华夏民族跨向文明时代的标志,它反映出早期人们时代的的神韵,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精神风貌。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化艺术意义,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商周先民在琢制玉龙造型纹饰时,并不是在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要通过这一客体,各个部位来自现实,如:龙首像野猪、像马、像熊、像蛇、像鳄鱼,但又非猪、非马、非熊、非蛇、非鳄鱼,整体上又超越现实,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其内涵用以表达内心深处的信仰和理想。

(图3)首尾衔接如环玉龙立面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是数千年来整个中华民族崇拜的偶像。它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早期人们把玉龙纹,或曰观念信仰的符号,琢磨在具有象征意义的玉龙身上,从而使人们心目中的神龙,更富有历史、文化与宗教的特殊意义。反应了新时器时代、商周以前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
李春平,男,汉族,国家建设部、国家人事部注册设计工程师执业资格、城建高级工程师职称、设计院副总工、建筑系统工程客座教授、诗人、资深收藏鉴赏家。曾荣获国家部级优秀设计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六次。本人在国家中央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篇,其中两篇荣获一等奖。李春平专家团队全过程管理的项目曾荣获国家鲁班奖工程二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三个。第三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大赛荣获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中华长江文学奖组委会2021年度十大实力诗人奖。李白杯全国诗人大奖赛奖牌获得者。
李宁,男,汉族,国家建设部、国家人事部注册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职称,设计院暖通总工程师,资深热泵(地热、太阳能冷热源)、净化空调系统、防疫空调系统设计专家,诗人、收藏鉴赏家,曾获得空调设备开发、空调新工艺、空调节能技术专利三项
🍀🍀🍀🍀🍀🍀🍀🍀🍀🍀🍀🍀🍀🍀🍀
大型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