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是和美不期而遇
文 | 王志明
今年我有幸成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组建的国家医疗队一员,去新疆参加巡回医疗工作。在为边疆人民开展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真是让人激动、开心、难以忘怀!
7月5日我们在乌鲁木齐转机前往那拉提,在乌鲁木齐广场休息时姚礼庆队长“邂逅”新疆卫视的采访,姚队长自然显示了超强的实力和风采,说明了我们国家医疗队来新疆的目的和意义,“为边疆各族人民带来党和国家的关怀”,节目在多个电视台播出。7月6日我们到达新源县人民医院,随即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晚上,我们受到了当地县领导和医院热情的款待,深切感受到了新疆各民族是多么能歌善舞、多么热情好客,队员朱延军即兴演唱了一首深情的《敖包相会》,领队阎作勤副院长也乘着欢乐的气氛给大家高歌一曲《天路》,做出中山人的回应与答谢。7月7日白天工作,晚上在县广场义诊,各族群众纷纷前来咨询、体检(高血压患者很多,但知晓率不高)。每天晚上队里都要开当天的医疗总结会并及时布置下一步工作,这样的例会帮助我们切实有效地在当地医院开展工作的同时确保医疗安全。

我是肿瘤内科医师,安排在内2科,病区有50多个病人(消化科与神经内科),但只有5-6名医师,其中具有医师资格的只有2位(包括科室主任在内),没有肿瘤科医师,科室主任是消化科主治医师,比我还年轻,他准备把肿瘤化疗开展起来,因此我的工作安排是查房(主要针对肿瘤患者)、肿瘤学讲座、会诊、临床操作技能示范和指导。这里的每一位医师工作认真、踏实,病史书写很规范,经常加班到很晚,我特别理解同情他们。
中午特别长,晚上要接近11点才天黑,睡觉时都要过12点了,所以给人感觉“每一天都要到第二天才睡觉”。新疆天空高远、云彩很少,晚上几抹象征性的晚霞之后,迎来点点繁星,临睡前喜欢仰望一下星空,真的是长空寥廓、满天星斗。每天醒来都接近8点,有时感觉还没睡够,但得赶紧起床,不想错过晨跑。如果说夏夜星空给人宁静,那么早晨在林荫大道欣赏斑驳的树影、透过绿叶的蓝天则带来从容。再忙碌的一天,也不能错过美。早晨还能看到胡桃树上调皮机灵的松鼠。
昨天我们进入天山牧区那拉提“空中草原”,在哈萨克牧民居住点开展了巡回医疗,见识了真正的哈萨克风情,正赶上一位哈萨克老汉90岁生日,来了很多亲朋好友和邻居,许多老汉拿着马鞭、穿了西装或风衣坐在毡房外的树干上,特有“范儿” (上海话叫“腔调” )。主人邀请我们进毡房喝了奶茶和马奶子(马奶发酵的水酒),感谢我们的巡回医疗。

医疗队特团结,氛围非常好,让我看到了崇尚学术、严谨踏实中山人的另一面——活泼、开朗。余情副队长后勤保障工作非常到位,大家很省心满意;领队阎作勤副院长、队员冯振洲和许华中午忙于手术,不能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其余队员都会想着他们,把午餐好吃的饭菜如实描述给他们听,计划着改天陪他们再品尝一番。朱延军临时赶到北京参加中华医学会的泌尿内镜技能大赛总决赛,余情副队长称他为“多才多艺的小胖”,大家都很想念他,特别是到吃饭时,他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很会点菜。许华经常保持微笑,年龄最小,大家叫他“微笑弟”;李倬哲也爱笑,特别喜欢摄影,与以前在中山看到的脚步匆匆、一丝不苟的形象大相径庭,大家一致同意给她多拍一些照片,帮助她推出一本新疆写真集;最令大家折服的是队长姚礼庆教授,一到新源就定出了简单而又严谨的医疗队工作制度,我们都特别地尊重他。
7月的天山,山坡上依然鲜花盛开,白杨、胡杨、天山桦、河谷杨、云杉,光这些植物名字就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到了新疆才知道摄影装备和技术的重要性,而且还得必须随身携带相机。沿途经过风景很美的地方,但根本不可能轻易停下来,要不然就哪儿也到不了,永远只能在路上啦!
注:本文写于2011年7月。

王志明先生,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
曾是薛汉忠老师做班主任的那个班的学习班委,
现在是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