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定湖村名字的来历》
作者:弓江燕 王翌晖 李来旺
定湖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坐落于群山峻岭之中,山高谷深,景观独特,森林无边无际。全村有179户,412人,荒山荒坡面积1555亩,耕地面积1134.85亩,林地面积2565亩。古道蜿蜒,房屋古朴整齐,村庄依山傍水,鸟啼蝉鸣,柔美纯净的溪水里藏着善良村民的故事,佛寺神庙——天峰寺,革命烈士展览馆——清华合作社,描绘着一部村庄发展的史诗,研究着古村的发展文化,是定湖村保存完整的原始村落形态和文化内涵,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定湖村的由来有两个版本。明代万历版沁源县志中,定湖村记载为“定胡”。让人不解的是“湖”和“胡”谐音,意思相差甚远,翻遍史料,都没有找到与“胡”有关的历史记录,不过多次访问,还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印证了有关“定胡”的秘密。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为:胡人。胡人最初的概念原指中国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胡”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后来胡人的概念则进一步延伸,从对蒙古高原北方民族称呼,后又对西部的民族称呼,进一步对外国人的统称。
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的向内地迁徙,胡族人内迁形成一个高潮。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中原地区资源比较丰厚,发展不平衡引起少数民族的愤恨,他们想要谋求新的生活,渐渐从游牧民族向农业发展。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和公元1567年,明穆宗隆庆元年6月夏,蒙古族首长鞑靼,掩答领兵数万,分兵入掠朔州,抵广武,由太原南下沁,汾,复从忻,崞以北,屯驻祁县。9月癸亥,攻陷山西石州,杀了当地知府。曾两次进入沁源北半县,《沁源民国志》卷六《大事考》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北兵杀掠,人蓄殆尽”。又记曰:北兵至郭道镇而返,犯兵从平遥一路向南,他们身穿皮装,头饰狐尾狼毛,说着蒙古语,骑着大马,手持弯月刀,脚蹬皮筒靴,对中原大肆烧杀抢掠,视中原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胡人经常以杀戮为乐,每占领一座城市,便大开杀戒,男女老少皆不留活口,中原大地尸横遍野,到处都见不到一个活人,此记录在《沁源古县志》《介休市志》 《平遥县志》和郭道慈云禅寺残碑中均有记载。

定湖村山峦叠嶂,天然草林漫山而生。郭道慈云禅寺与定湖村天峰寺一水相隔。经常有猎人出没。面对胡人的袭扰,他们忍无可忍,招结一帮兄弟起兵,起义反抗这些残暴的统治者,他们端起土枪,挥舞大刀,胡人的尸首留在了中原大地上,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胡人再也不敢小瞧汉人的力量,自此之后,渐渐平定了叛乱,胡人也陆续离开平原。
胡人的凶恶残暴在当地引起极大的恐慌,记得小时候谁家孩子不听话,父母经常用“麻狐”一词吓唬孩子,幼年的我以为是一种特别有灵气的动物,至今才知道“麻狐”就是指的“胡人”。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也很长久。“胡”还有一种意思,方丘,胡丘,集天地之精华,融万物之灵气,持民间传说,不让胡人之入侵我故土,故取名为“定胡”。据了解,郭道镇新集村原有一块石碑是修"岳穆王岳飞庙"留下的半截残碑,上面定湖村就写的是"定胡",更加证明了“定胡”村的准确率。
沁河从定湖村前流过,而历史版的定湖村名与沁河有关。韩洪乡河底村是沁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第一发源地。河水流经王家湾、石台、杭村直至程壁村西南方向与发源于石板店的另一资源——韩洪河汇合后向郭道流去。沁河从发源地河底村到程壁村,大部分河段为青石河滩,特别是王家湾村,河水清澈见底,洁净无比,掬一捧喝之,味美甘甜,清香可口,真叫人心旷神怡。但河水流到务川口至程壁村四眼窑这一河段,河水就变得很小甚至无水,只有下大雨和发洪水时才能和其他河流一样淌淌。古人曾猜测,地底下一定有个“湖”,河水一定是入湖了,于是便把杭村和程壁之间的这个村,命名为“定湖”,并被历朝代府所认可。

古人缺乏地质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定湖村前面的河滩全是分化沙,不是那种青石河床,水少时自然就渗下去了。
1980年,国家曾派一个地质勘测队对定湖河滩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钻探,勘察的结果是定湖段河床底下并没有湖,只有种类不少的稀有矿物质,但每一种矿物质的储量都不算大,一般情况下无开采价值,除非国家对其中某一种矿物质有特殊需求时才可以开采。诸多矿物质品种和储藏量,钻探队已记录在案并汇报了上级有关部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定湖村这片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村民们以顽强的毅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凿出美丽的梯田,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山因水青,水因山活,优美风景与历史文化相辉映,沿着历史轨迹,浏览着自然景观,感知着人间烟火的惬意,心里更暖和了。
作者简介:弓江燕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定湖村;笔名:红颜独憔悴。作家文苑报社记者、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签约作家,中国诗歌圈官网签约诗人,中国散文网站优秀作者。热爱生活,喜欢阅读与创作,愿将笔墨融入生活中,爱好文学的追梦者。主写散文,诗歌。网络发表作品四百多篇。有一些作品获奖,刊登杂志,报刊。

李来旺,男,一九三五年九月出生,山西省沁源县韩洪乡定湖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历任中小学校长、联校长、三线厂矿学校校长。退休后坚持笔耕,撰写出版了《千家姓》,同时还有《重阳忆旧》、《三线厂子弟学校回忆录》等多篇散文及纪实文章发表。现又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完成了定湖村村史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部分初稿的撰写起草工作。
秦健,系延安市作协会员。喜诵爱唱,乐游好文,散文及诵读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文学陕军》、《华商报》、《三秦散文家》、《新思想文学》、《乡音》及《延安作协》、《洛川作协》、《醉美新兴平》、《乾陵文苑》、《艺风art 》、《东方文学》等媒体与公众平台。现供职于人民银行基层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