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亮和诗(外七首)
文|张建廷
当中秋和月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便赋予了许多人文的含义,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圆,于是中秋节也慢慢演变成了“团圆节”,而圆月则成为了寄托思乡、念亲、怀情的标志性物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静静的秋夜里,凝望着月亮,迷离恍惚中,触动了羁旅的愁绪,思念起了故乡,想念到了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浸沉于乡愁之中:我与故乡该多遥远啊!
张九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过张九龄想的似乎更旷远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你在天涯我于海角,可是海上升起的这轮明月,你我此时都能相望,我俩彼此都在怀想,感谢月亮这个红娘吧!
其实,望月思乡怀人不单是李白、张九龄几个人的事,而是普天之下人的事,家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人遥望家乡的亲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极具设身处地的意味,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怀情思乡的范围。
对于月亮的探究,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孤篇横绝,将月下相思的主题拔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面对皓月,他提出了一个渺茫的宇宙观和深远的人生观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个问时间跨度极大,境界覆盖广阔,无人能够做出回答。唉!那就只能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继而论及了“瞬间与永恒”的哲学课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言外之意,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特别是要珍惜你思念着的人。
既然张若虚提出的问题无人知晓,那也只能是问天了。于是苏东坡畅饮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对青天的质问,问的气势不凡,突兀挺拔,直至升华到了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怪不得胡元任先生感慨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这是白居易于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时而作,诗人在中秋月夜邀约一众好友吟风弄月,共度良宵。
古往今来,并非都如香山居士这般心境。中秋之月更多承载了人们的相思、离绪、孤寂和怀人之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汤惠休《怨诗行》)”,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而寄寓感情的。“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指向的都是时间概念,突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雕栏玉砌”虽还在融融的月光下,可是自己的故国却早已灭亡,自然永恒和人事沧桑的强烈对比,你说他心中的哀愁,能不象这不尽的江水滚滚东流吗?
看得出,在所有的望月怀思离愁的诗词中,大都是恋“昔月”而哀“今月”,要说这一对比最直接了当的,当数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而今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欢乐与冷清之景的悬殊反差,岂不让谪居之人落魄无奈、寂寞凄苦!
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是人生四种境遇,谁也无法也不能躲避。所以苏轼才劝导人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要耿耿于怀了,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还是天涯海角,一起都能看到明月皎洁的样子就好了!
明朝中期宰臣徐有贞似乎明白了苏大人的良苦用心,于是把《中秋月·中秋月》写得开朗明快:“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些都不用说了,暂且庆幸这是人间团圆的好时节吧。是啊,阴晴圆缺你管得了吗?况且一年就这么一个上品圆月,好好赏吧,哪来心思忧愁呢?
中秋明月本是一个无情物,但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古代先贤在大自然面前永远充满了虔诚和敬畏,而月亮这种阴晴圆缺的“特殊”自然现象,更是给了先民无限的想象和崇拜。于是,在祭月赏月的“天人关系”中、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抒怀佳作中,一点点与聚散关联,与思念融合,慢慢塑造了中华民族对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之情贯穿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贯穿了每一个人心。并且中秋节的团圆内涵已从一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中国的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探月工程的首辆月球车称为“玉兔号”,是否予以佐证?
如今,中秋佳节就要到来了,当我们临轩玩月,酌酒高歌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中秋、自然界的月亮,更是中国的中秋、中国的月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李煜《虞美人》、自东坡《水调歌头》、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七律·中秋月(新韵)
皓魄依约又桂庭,古今此夜最钟情。
满轮确是平秋色,心愿从来盼梦盈。
漫把千觞随醉意,好将八阕入蟾宫。
一年一度一宵引,几许悲欢四韵生。
七律·中秋月照(新韵)
一轮镶在桂花楼,若梦成圆好碧秋。
眼下倾杯生皓彩,天涯共处动乡愁。
虽无苏轼豪情醉,却把陶菊隐逸留。
今夜嫦娥应不寐,吴刚伐木亦该休。
七律·中秋夜饮(新韵)
幽寂良宵玉作盘,嫦娥霓舞到楼前。
盈亲席满流觞夜,邀桂风来飒爽弦。
过往蹉跎宜忘却,今时争秒且诗填。
纵情不敢无量饮,怕是无声月落天。
七律·中秋吟怀(新韵)
云拂玉影漫徘徊,下了东山上榭台。
一叶清光传冷韵,半篱香靥挂黄腮。
倚窗不待蟾宫兔,守桂只思夙愿来。
何以今宵多怅月?圆缺聚散总伤怀。
七律·中秋思月(新韵)
总是中秋寄碧空,此番景意往昔同。
酒随人面着绯色,歌引花容带怨声。
题满阴阳千古月,吟成缱绻一笺情。
每逢圆夜深深醉,梦里迟迟挂榭亭。
七律·中秋欢筵(新韵)
玉镜今宵分外低,柔光似雪满筵席。
欢庭阵阵盈香桂,宿鸟嘤嘤说好奇。
休道离合悲喜事,尽将皓月当空题。
持觞对酒酣然后,夜短婵娟已去西。
江城子·中秋夜(新韵)
今宵筵摆到花廊,桂风香,绕几旁。
四面人归、聚起喜洋洋。
分罢饼圆爵似月,酥饴重,意悠长。
婵娟已舞弄轻霜,过山岗,透篱墙。
斟满琼浆、一咏又一觞。
愿与嫦娥回玉宇,人间事,再思量。
作简介:
张建廷,潍坊安丘人,大学文化,工作生活在五莲。热爱文学,喜欢在文字里陶冶情操,在诗歌里书写心曲;力求烙刻生活点滴细节,怡己于情,顿悟于心。诗词观:诗道无垠,贵抒家国情怀;词意悠悠,愿吟轻灵纤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