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阳:
慢慢慢慢学习这个万缘放下
不立知,不立见
不着一相,不立一法
不着一境
慢慢地这样子
绝对的空性
真如慢慢它就会显露出来
给自己机会
如果你讲了很多却不懂得放下
又着于某一种知见
那么就是生灭
所以放下就单刀直入就掉到底谷
就与真如契合
没有任何的理由
就是这样的放下
用大般若智慧了诸法平等如梦幻
直接了当就契入真如无生的境界
-慧律法师《楞伽经》第五套
乔吉阳:
善男子!
末世的众生希望成道
不要为了成道
为了求悟
只是在经教当中下手
没有实地内心的功夫
这不是真正修行的人
只是增加多闻而已
多闻不能了生死
要实证
要实实在在放得下
才是真正的功夫
听经闻法这么多
竟然我相还这么大
执著这么大
是非还这么多
这样你想想看
你是一个修行人吗?
修行人有一句话
禅宗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话
说欲入如来大觉者
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是名入道之人
太了不起了!
欲入圆觉之人
想要入佛的圆觉的人
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你何时发生任何事情
你当下就是没事
不要等到明天
不是等到后天
等到一个礼拜
等到一个月
当处发生,当处就寂灭
那就是真正当下悟道的人
你若不能当处发生
当处寂灭
你还不是一个自在的人。
——慧律法师《圆觉经》
乔吉阳:
诸位!你学这一招,外相缘起怎么变,你都是永远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永远保持这样如如不动的心,这一招,就武侠的最高招,修行的最高招,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一招,所有的烦恼统统倒,一下子就成道了。
——慧律法师《楞伽经》
乔吉阳:
今天你来听经闻法
是在享受你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喜悦的
那我们本质生命的喜悦
没有开采出来的时候
我们过得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日子
始终抓不到生命的重点
所以,诸佛菩萨来示现人世间
就解决几个问题
一,解决无明的问题
二,解决烦恼的问题
三,解决生死困惑的问题
要没有佛来示现的
你哪有办法解决无明的问题
你哪有办法解决
你内在的烦恼
哪一个人有办法摆脱生死
释迦牟尼佛降世
就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
这样叫做佛法
所以,当一个了解佛法以后
会用生命去追求它
——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
乔吉阳:
念佛净土乃信门为信能入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印光大师说: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印祖是让我们打消这种怀疑,不要惊讶,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超越十地菩萨,因为你这一念佛号就能圆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所以能超过菩萨果位里面最高的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里面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也就是说念佛法门统摄禅、教、律诸法门。所以,我们要以决定往生的信愿来念这一句名号,一定能够得到无上的功德。
——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适合[合十][合十][合十][抱拳]
乔吉阳:
慧律上人法语
上慧下律法师开示
十方三世一切佛
以大悲心为上首,
十方三世一切佛,
因为有慈悲心才能够成佛。
慈悲心要从哪里下手呢?
第一尽量不要发脾气,
我告诉诸位发脾气不好。
我们如果听到佛法感觉很好
要一直来拜佛的话,
最好你先得像个贤妻良母,
把家里整理好。
有的人很喜欢拜佛,
但是业障比较重,
不是太太就是先生阻挠。
所以我们听了佛法,
要用慈悲心要去感化他(她)。
我为人太太的,
我把家里整理得让你没话讲,
比没有学佛以前更勤快;
以前我们跟他
大呼小叫的高八音,
现在就把声音降低一点;
如果他生病你就细心照料,
这样他就会想:
“我这个阿娇很奇怪,
怎么现在对我这么好?”
只有这样做才
有办法度众生。
乔吉阳:
什么叫做识?什么叫做本性呢?识就是看到一件事情……譬如说:你爱一个人,或者恨一个人,譬如说:你恨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内心里面一直翻腾,一直不能宽恕对方,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圣人看起来,你被骗了,你被假相所骗了!你用你现在恨的一个人,那个恨就是识,生灭意识心。可是,修行人虽然知道那是虚妄的东西,没有经过下功夫,进入三昧定的时候,道理统统知道;可是,烦恼一起来的时候,他的个性一样是爆发出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虽然知道要舍生灭的意识心;可是,他没有大彻悟、见性,见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的时候!在他面前一晃,烦恼就引出来。相不现前,回到家,自己也是愈想愈气……这个就是生灭意识心,这个就是一直轮回。一一慧律法师开示节选
乔吉阳:
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用的是这个“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今天你慈悲喜舍,就是活菩萨;你杀人放火,就要到地狱去。我们的苦与乐是这个“心”,正与邪、善与恶也是这个“心”;主观与客观、烦恼与菩提是这个“心”,有为与无为也是这个“心”。所以你要觉悟,如果不从“心地”上切入,那就很难成就。
然而,我们讲的这个“心”,又是一个很迷茫的词。前面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一个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一个烦恼就是“烦恼心”——“心”是一个迷糊的、不确定的、不肯定的词。在《楞严经》里讲是“如来藏”,在《唯识学》里讲是“第八识”,在世间人讲是“灵魂”,在心理学里叫作“潜意识”,这些都是一种在不同角度上的思考命名。从佛教的角度讲,就是“明心见性”。那个“心”就是我们的本性,就是大慈大悲的心,就是佛菩萨的心,救度众生的心。十法界里讲的都是这个“心”。
慧律法师开示
乔吉阳:
妄识是无自体性
的,妄识为什么无
自体性?妄识随生
即灭,生又灭,灭
了又生,生了又灭,
找不到永恒,叫做
妄识无自体性。
一一慧律法师
巜楞严经》
乔吉阳:
来世想要做人就持五戒
最起码的条件就是: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就是由人乘运往人
如果你想升天的话
你必须修持十善:
不贪、不嗔、不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如果你要证阿罗汉果
你必须修四谛法
这个四谛法可以运载一个人进入阿罗汉位
如果你修缘觉的话
要修十二因缘法
可以运载这个人达到辟支佛
如果你修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
就可以达到菩萨位
如果你修六度万行的话
就可以达到佛位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