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会】以赞美中秋佳节赏月为主题,或歌或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骋目游怀尽抒胸臆。诗歌题目可自拟。参考题目:《月到中秋》或《望月遐思》限定20—40行,格式如前。
本期入选诗人(以投稿先后顺序):褚向平 徐克 史金梁 徐丽 沐语 伊诺云儿 张有亮 莲子
主编配图:莲子
平台制作:雪儿 玥玥
审稿整理:沐语

中秋 一个读得懂唐诗宋词的日子
文/褚向平 (河北)
中秋 一个读得懂
唐诗宋词的日子 卧佛寺
落叶正在寻根 松一松时间
想到出世的你 和你的
一些真情告白
想到入世的我 如何
历经浮沉
想到原始的野火
余下的灰烬 想到
当年的小巷 迷失的丁香
想到无数个花朵 最后
还是输给了月色
我的梦 陡然矮下来
渐渐变凉的秋水 从这里
渐渐走远 归雁别了群山
你从孤城回到草原
一场秋雨又一场秋雨
穿透我的感情线
一点一点滴落心田
秋天的烟火
文/褚向平 (河北)
秋天的烟火
你懂得 总是到了
该燃烧的时刻
被岁月精酿的一坛好酒
时常与我切磋
许多过去的人和事
也包括 疾飞的爱
未来的宿命
银杏 菊花与空气
却没有替我解惑答疑
而我一个人一直
就这样冥想
中秋夜里
那盏摇曳孤灯的禅意
好像患了寂寞症
又怕混淆视听
惊破鹊起的月明
辜负了窗外闪耀星星
越来越旧的日子
我想忘记的秘密
已经认不出自己
故事真的老了
河边只有蛙鸣陪着
放纵的芦絮
其实 这将是一个
很幸福的结局
中秋 小镇的桂花正香
文/褚向平 (河北)
大早上 手机忽然一响
你来信说 天空的云朵好亮
小镇的桂花也香
到处都是秋天的影子
昨夜 星星的心
被细雨打湿
月亮哑口无言
后来 庄周的梦醒了
因为蝴蝶竟悄悄
飞离了苍海
而秋霜浓了 我一个人
料不定轮回结局
炊烟渐渐弯曲
要不要请僧侣敲一敲
木鱼 在大雪抵达之前
用些精炼词语
诠释每一片落叶的
真实含义 以及问问游子
缺不缺身上衣
他们的风骨至今为什么
还是这样不屈

作者简介:褚向平,石家庄人。中国诗歌学会员。出版诗集《静水流深》散文集《静水微澜》作品见于各报刊杂志。
中秋
文/徐克(浙江)
总是怀旧怀念
明天明字里的一半
拾掇起其中滴滴点点
断涯式的碎片
从
深埋于街于城于心于天界
分明
挖掘
光与影的交换交替出现
味道物件
桂花糖芋苗甜藕
苏式饼粤式饼
还有八仙桌上的面面相觑
凉风惊艳了江湖
沉浮仓皇了轮回
而斑驳不止于深藏
则是由虫在唤醒
呻吟
厅堂院落池塘浪翻了几笔
灯
白的有些凄清
远处的黑
则微微哆嗦
孤单的狭隘素洁的惊悚
陆小曼画的古可看的苦
唯有那扇面的花香
扶着幽冥幽冥的兰
有点诡秘悲戚
悠悠远远嘛
系着千年前的根与脉率
读你
以为
可以更多的了解彼此
还是有些不经一事
寒彻于骨的那些留念记忆
在荒夷中相投相近
志趣性格性情
慢慢的满足了
前生感慨后世无际
追渔你
让灵魂去摆渡漂移
临江
文/徐克(浙江)
岸对岸展望
朵朵是浪花
扬子媚
不堪回首往西想
沱沱是故乡
千里万里凄凄念
何时归
埃尘坠
看罢己是秋中圆
叶叶追
相述极天飞

作者简介:徐克:男,祖籍浙江,成长于江苏。1959年生,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中国香港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担任南京诗刊社长。现任东方文明传播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文化厅厅长。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栏目编导,.中国大采风常州站站长。
月亮的表情
文/史金梁 (黑龙江)
秋,用深沉的目光
侵犯我黑色双眼
红黄艳丽色彩
点亮了我久违的喜悦
一湖金色秋天
被垂钓人
钓起波光粼粼的凉意
月亮在碧空隐藏了一个白天
没忘夜晚登场
上演哑剧
今夜你是主角
练习了亿年圆圆的表情
天下人用黄金色彩
早把你捧成千古名星
中秋,我手拿月饼
故意抬头望着微笑的你
不知是欢
不知是喜
内心竟长出一丝怨气
我家里人人有份的月饼
你非说把我父母那两份弄丢了
其实我知道
你把早些年香甜的记忆
偷偷藏在了每月的初一里
月亮心眼太多
中秋团聚之日
不敢演聊斋阴阳两间故事
你夜与昼修炼亿年
明白人世间的悲欢合离……

作者简介:史金梁,男,1960年6月出生。黑龙江省海林市人。下过乡,当过兵,在人民银行当过职员,人民保险公司职员。80年代开始 练习写作。牡丹江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第一首诗《杨子荣碑在冬季》在《诗林》发表。有多首诗散见牡丹江日报,牡丹江晨报,《林海文学》,海林作家等文学刊物。有小说和诗在黑龙江出版社出过合集。在庆建党百年,迎旅发大会牡丹江市诗词楹联大赛,获现代诗二等奖。
望月遥想
文/徐丽(黑龙江)
我在异地的月光里种梦
梦里有中秋的花好月圆
有小桥流水的古老人家
有横道河子的俄罗斯一条街
有中东铁路的百年建筑群
有林海雪原的天高地远
那山那水那人
还有那镌刻着无数记忆的老屋
都在我的梦境里缱绻相依
我在清冷的月辉下写诗
诗里有妈妈围绕灶台忙碌的身影
有父母和孩子们品尝美食佳宴的欢声笑语
有摄魂蚀骨的思念伴着浓浓的乡愁
有唐诗宋词里的把酒问天
都在我的诗里肆意流淌荡起层层涟漪
我在盈盈的月光下望月怀想
有孩童时的天真烂漫
有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
有离家后的恋恋不舍
还有母亲思儿的潸然泪下
无不让人牵魂
我从遥远的唐诗宋词中品读月亮
她的明亮照耀着我的心房
注入了我太多情感的活水
月亮圆的时候
我的思念是中秋的月饼
月亮弯的时候
我的乡愁是故乡的小河
无论月亮是圆还是弯
望月遥想
永远是写在天地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愁和思念

作者简介:徐丽:笔名:北方二丫,北方的云。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创办人。心象学《朗读者》好声音创办人。金牌主持。心象学报副主编。心象学健康中国心理援助团副秘书长。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总通讯员。现任【北恒之声】文化平台主编、《若曦文学》主编、《诗苑芬芳》主编,《幽兰飘香》有声艺术平台在线作家,诗人,多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刊发在多家文化平台和新闻媒体。多部作品被编入市级省级报刊书刊——【河南科技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等。
中秋祭月
文/沐语
当月色的冷光卷起 霜浓露重之羽衣
那寒意步步惊心般袭来
秋光冷月袭人怀 当她更靠近你时
以虔诚之尊捧起一轮红月
怎及远古的先人——高举
来把天宇旋转四季轮回的天象祭拜
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犁铧时代
在血与火的残酷生存法则里
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神明火种
血月下的藩篱里茂盛着可供食用的金色种子
繁衍着一支伟大民族生生不息图腾的信念
古朴纯净的月光下
月影之魂摇曳
祖母以一颗无比崇敬之心
摆好月饼、西瓜及所谓的馔玉
祖父以躬身祭拜的虔诚
与宇宙共鸣成一道神符的力量
来开启一轮幸福美好的生活
真的不舍得咬一口那圆的月饼
来年的风调雨顺,所有获得感
都在那圆润的月光里闪动着晶莹
可知,祖父母早已住进那月光影射的丛林里
不能丢失的祭月之魂
祖辈们用血色的脊梁
以无上景仰的身姿
将这造物之神的尊贵传承
左手指那月 右手揽众生
以神州大地主人的身份
仰望星光浩远的天宇
是你赐予的阴晴圆缺之神奇天象
在盛世华彩的乐章里破解开迷

作者简介:王冰 笔名程沐语,黑龙江省海林市人,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分会《若曦文学》主编。近几年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三十余次,有诗作收入省市文集等合本。作品主要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微信诗歌网》、《世界诗歌网》、《中国魂.散文诗》、《诗天子》、《爱传递百花园》、《丹江文学社》、《宁古塔作家网》、《海林作家》、《林海文学》等网络平台及地方期刊。
月到中秋
文/伊诺云儿
是不是只有这一刻
我才可以把思念淋漓尽致地舒展
我没有飞向你的羽毛
只想吸着白月光做成梦的模样
在妳的海里有亲慈温暖的目光
用我九千四百二十次的忧伤
守候妳圆圆的脸庞
请原谅我只想借妳的气息传递
在这一刻天上人间不再遥不可及
请你康慨地下落一缕月光绸
揉裹我无数次洇湿的双眸
和着萧音一同划入妳神秘的纱幔
清红涤洗红尘的风雨
晶莹捧举灵知的芳琼
我将醉在妳的诗情
那里传来亲慈的笑声
我知道妳的多情,亿万年的圆缺扶纳多少
人间的灯火
在妳的五维世界不只有文人骚客的寄托
妳宽解所有生灵的心弦
纵然我此刻只想圆一泓相思
妳也会掬一抹温柔
打开妳的能量场吧
月到中秋正是妳汇集人间的璀璨
允许我贪恋妳的香郁缠绵
赋我一阙清词一一
亲慈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伊诺云儿,本名王舒君。黑龙江省海林市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囯诗歌网蓝V诗人,中国微信诗歌学会理事。至今已在纸媒,网媒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三十余首(篇),多件作品在全国文赛中获奖,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文学选本。诗观:美塑文心,爱筑诗魂。愿文墨昭香以慰苍宇!
中秋之夜,我用眼泪临摹月亮
文/张有亮(江西)
中秋之夜
提一轮明月见父母
一段水田
一条茅草围堵的小径
父母的家被安放在山岗上
山风好大,凌乱了他们的发梢
也凌乱了我的心
我的父母双亲啊
今夜,我想和你们对饮
琥珀色的杯
盛下的是我风干的泪水
月色越来越白
白得夜阑人静
我虔诚地端坐在他们面前
天空还是那么遥远
把属于我们的时间填满
月亮之下
我试图抓一把光摁进父母的家里
让山岗亮堂亮堂
父母的一生都活在阳光之下
活得光明正大
今夜,我用眼泪
临摹月亮
挂在父母窗前

作者简介:张有亮,江西乐平人。高级教师。先后在《山花》、《天涯》、《九天文学》、《星星》等及各大网络发表诗歌近千首。
月到中秋
文/莲子
年年中秋月姣好
天涯海角共此情
佳节的炊烟袅袅
冰轮上的桂影婆娑
人间的幸福是有一桌圆满围坐
广寒宫的窗棂
镌刻着伊人的影子
相思缱绻流淌过岁月的星河
阴晴圆缺
寄托在华夏人间的这一瞥
千古明月
走过的是心愿丈量的遗憾
朝花夕拾
把握住唯有眼前的今日今时
一眼秋水
可曾化解那放不下的爱恨离别
静静地忧伤和恬淡的幸福
都在这一夜装帧
缀饮一杯天河之水吧
再读万水千山
也许便天舒地阔
举头望:
月兮姣姣
风杳长林
露缀霜天
最美是——人间

作者简介:莲子,原名:王莲云。黑龙江海林市人。酷爱文学,早年曾以笔名——石儿在《牡丹江日报》副刊发表过散文,诗歌,和读后感。也在《林海海文学》发表过作品,时有获奖。偶尔散见网络文章。现在正创作长篇小说。把灵魂交给文学,把时间交给生活。永远是一个挚爱文学的“门外人”。相信:文学与人生不可分割,感悟人生,书写人生,让生活充实,让灵魂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