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阳:
所谓佛能够救众生,
是因为我们把佛的真理运用在我们的心灵上,
应用在自己身口意的行为上,
这个时候讲佛陀可以救众生。
但是,如果你的习气超过了正法,
脾气爆发失控,佛陀救不了你。
你的贪嗔痴的习气太大了,
释迦牟尼佛的法起不了作用!
诸位!你要让佛陀救你,
你就必须把佛陀的法应用在你的心灵上、
应用在你生命上、应用在你的生活上,佛陀就可以救你。
所以,佛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这个道理。
——慧律法师讲经精华开示摘录
乔吉阳:
今生的乐果,
皆来自过去的善业;
今生的苦果,
则来自过去的恶业。
所谓业不作不得,
业已作不失,
所以未来是苦还是乐,
取决于当下。
——慧律法师
乔吉阳:
心没有妄想的人,
叫做大修行的人;
心没有分别的人,
叫做真正修行的人;
心没有执著、
放得下的人,
那才叫做真正在修行。
你想想看,
我今天拜佛,
明天执著一样东西;
我后天拜佛,
大后天又执著一样东西,
这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你用这种心修行,
修百千万亿劫都没用,
不能入道嘛,
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所以,真如寂灭之行,
是每个人都要修的,
放下善恶,放下是非,
不计较,永远宽恕,
不看别人的过失,
二十四个小时,
都注意我们的心跟行为!
~~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为什么叫欢喜地?
见真如的人、
十圣位的人,
见真如的人,
那个内心是
无比的欢喜的,
不是莫名其妙的欢喜,
是内心很扎实,
对真如的那颗喜悦的心,
慈悲喜舍这四个字,
哪一个字能够引你入道?
四个字都很重要。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而且中间那个字
最难做到,叫做大喜,
什么都随喜,
什么都不跟众生对立,
什么都随顺,恒顺众生,
都是用一颗众生喜悦的心,
来面对大众,
用你一颗智慧喜悦的心,
来面对一切叫欢喜地!
~~慧律法师🙏 🙏 🙏
乔吉阳:
有的人拿了几个水果到寺庙来拜一拜,
拿几个榴梿来拜一拜,
然后就说:“佛菩萨你开我智慧”。
榴梿可以开智慧吗?你认为呢?
智慧是由别人给你开的吗?
智慧要自己去悟。你以为悟是别人可以给你的吗?
悟是你的心自己觉悟。
所以在《六祖坛经》里面讲:佛不能度众生,
众生自度。佛只能教你道理,
你不悟他也没有办法,
是不是?所以悟是你自己的心,
怎么求师父给你开悟、加持?
这作为结个善缘是可以的,对不对?
慧律法师开示[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诸位,大海重的东西
会先沉下去
业力如大海
重力会先牵引的
但是,如果你每天念佛
发愿要去极乐净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对社会贡献
对国家贡献
对人类做出贡献
心清清净净
你没有业力
重大的业力沉下去
你的心念念
都是心存善念
那怎么会沉呢?
所以,诸位哦!
与其你等到超度
与其你等到死后
人家替你超度
不如现在你就
超度你的妄想
业力由妄想来的
超度了妄想
业力就没办法索引
业力重的就会牵引下去
业力轻的,都是善的
他自然不用超度
没有那个业力
他怎么会沉呢?
佛教讲因果相应的嘛!
慧律法师[玫瑰][玫瑰][玫瑰]
乔吉阳:
什么是业障?
能够形容业障重的,
只有两句话,
我执很重的人就是业障很重,
烦恼很重的人就是业障很重。
业本来是没有轻重的东西,
你说业几公斤啊?
是重还是轻?
是一百公斤,还是一千公斤呢?
那业是什么?
是起心动念。
动念有没有形相呢?
动念是一种执着、妄想跟颠倒,
它是一种烦恼,
所以烦恼重的人,
他业障就重。
慧律法师《达摩大师悟性论》
乔吉阳:
六祖讲: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在等待那一念刹那之间,于刹那间即见永恒。为什么要这样子,在那边吃苦,坐在台下,一片一片的DVD、一卷一卷的VCD,这样一直看过去呢?吃苦有什么目的?就是等待明心见性的因缘。如果你前面都没有这样子下功夫,后面当然没有任何的因缘。一一慧律法师巜楞严经》
乔吉阳:
如果有人认为学佛
是一件辛苦的事,
这样是不对的,
因为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辛苦。
一个人无论寿命多长,
都应该学而不倦,
以学佛为乐才对。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乔吉阳:
问:请问师父,学佛的究竟处是成佛吗?如果是,如何才算成佛,是不是要做到一心不乱,守本真心,放下一切呢?
答:功夫到家自然成佛。
成佛非可说相。
乔吉阳:
为什么有的人能住在有福报的地方?
有的人就要生在没有福报的地方呢?
《楞严经》上讲:
循业发现,以你的业,
发现一切的因缘,
你有什么业,
你就会发现什么因缘。
你若是有善业,
你就得到善业的因缘;
你若是有恶业,
你就会发现恶业的因缘;
你每天如果跟拜佛的人相处,
生生世世所发现出来的业,
就全是同参道友;
你如果跟狐群狗党做朋友,
你将来生生世世所发现的业,
就全是跟狐群狗党在一起。
《楞严经》上写的,
一切都是“循业发现”,
你造什么业,
就会发现出现相应的因缘。
——慧律法师《楞严经》
乔吉阳:
问:怎样断烦恼?
答: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从钱财方面讲,不是我们的钱,我们不会去拿,这个比较好克制。至于要克制男女的欲望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那个是本能,无量劫来的一个习气。人一出生就有繁衍后代的本能,这个本能有很强大的冲动力。
所以,要断烦恼--
第一,应该先离开不好的境界。财、色、名、食、睡要慢慢地远离,不要贪着。
第二,要用克制的功夫,勉强一下自己。比如夫妻之间互相勉励,尽可能减少男女之间的事,欲望慢慢减弱。
第三,了悟诸法本空。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所影现出来的境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的。观想一下:财、色、名、食、睡,到最后它一定会消失,没有任何的例外。就是说,你今天所执着的东西,你都带不走,这样慢慢去释放自己所有的执着和分别。再来,像有些北方人,讲两句话火气就来了,这个就是习气,不好控
制。所以,刚开始要勉强,可在佛前发个愿:我今天发过脾气,没有过关,修养不好,就在月历上画个叉,诚实地面对自己,看看下个月的叉有没有减少,用这样有形相的方法来克制自己。如果有一天证得无生法忍,知道一切缘起的东西都不可得,一切法本来就无生,没什么东西好争论、好执着的,发脾气是魔,是多余的,求佛道的人不可以有嗔恨心。常常发脾气,这样慢慢就会降伏自己。
—慧律法师问答开示🙏
乔吉阳:
学佛,
先要学不受任何境界影响,
对法,依法不依人,
依般若智慧,
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
这不简单。
所以,在《大乘起信论》、
《大智度论》说:
要修信心不逆,
就是不退转,
要修一大阿僧祇劫!
光是修对三宝信心不动摇,
要修一大阿僧祇劫!
要对一个善知识信心不动摇,
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因为你如果信心不逆,
就是正念真如,
你不退了,
正念真如怎么会退呢?
你如果正念真如就不退了,对不对?
学佛,我告诉诸位:
信心是一切最重要的的开始,
没有信心,一切都免谈!
——慧律法师《圆觉经》开示
乔吉阳:
我们常常讲说:这个人业障现前。什么叫做业障现前?内在的那种执着,而且连续的执着放不下,就是业障现前。我们人就是,我们很清楚现在在着相,可是没有能力赶快放下,就在讲话的那个时刻,就在思维的那个时刻,不管你在任何的时间、空间的交合点,就赶快观照这个空性的思想,让一切相赶快放下!
我们常常用一句话说:这个人的业在鼓动了!为什么?放不下连续的执着,叫做业障现前。
——慧律法师开示[合十]
乔吉阳:
修行要有如来的正知正见正思惟,修行只有一个连续,就是正念不断!时时刻刻提起如来的正念,在还没有见性以前,时时刻刻自我反省,反省的功夫越强,正念不断,这个人成就佛道就非常快。
——慧律法师《圆觉经》
乔吉阳:
宽恕对方,才能够放过自己,如果你的念头是我要报复,那你绝对是没有放过自己,你要让自己快乐,就一定要宽恕对方,才能放过自己。我恨你,要报复你,简单讲,你一辈子都不放过自己!还会让自己过很痛苦的日子,如果没有听到佛法,绝对没有办法离开我执、我相、我慢、我恨!所以,要想过快乐的日子,就一定要宽恕对方,自己的心才能清净安详快乐!
~~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您侮辱我,我感谢你,你给我因缘,让我学习忍辱,我非常的感谢你!你一直伤害我,我很感恩你,何以故?因为你要成就我!把众生的侮辱当做是训练,把众生的一切的逆境当做是增上缘,学佛就是这样的智慧。转一个念头,这个世界就没什么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恭录慧律法师法语190710更多学习请下载App网路龙树
乔吉阳:
诸识之真,诸识的真实相,诸识虽有妄动 体性本空,其实就是真如之相!哦,那我们就知道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因为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哦,原来众生用的是识,识心分别,强烈的执着跟分别,佛菩萨用的是真如,众生用的是识心,这个就是关键了。
所以你能够了悟,这个识心跟真如的关系,是不一不异,用功 了妄即真,了妄识本空就是真如的实相。
———慧律法师《楞伽经》
乔吉阳:
菩萨!提起智慧,不要再过痛苦、烦恼的日子,没有人给我们痛苦,没有人给我们烦恼,是我们自己转不过来。第一、要有智慧。一定要加强慈悲心、宽恕心,要记住师父的话,不能单单在般若里面下手,你只研究般若,会变成骄傲的,要记住师父的话,般若一定要带大慈大悲的心!你光是学智慧般若没用,一定要学慈悲心,你只有用慈悲心,才能增长你的般若。你说:我很有智慧。但是,遇到事情不宽恕众生,整天吵吵闹闹、争论,你哪里有佛的气息?要用慈悲心,把每一个众生当作是未来的佛,他是未来的佛,我要原谅他。同学们!拿出智慧来,用智慧稳住以后,再来加强我们的悲心,加强我们的慈悲,你的觉悟就会达到圆满。
——慧律法师《圆觉经》[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不要把一颗心等待,等待觉悟,觉悟是当下的功夫,不要等。我等待要开悟,你开悟没有?没有!你为什么不开悟?我还在等,我还在等。等什么?学道不必将心求悟,将心求悟是生灭法,这样还未悟。但于一切烦恼境界透得过,就是说:你现在在烦恼,此时正好是用功的时候。菩萨!真正烦恼的时候,就是真正用功时。便是悟处!但于一切烦恼境界透得过,透得过就是放得下,天大地大的事你都当做没事!当处就是。
所以,师父刚才说:当处发生,当处寂灭!是名入道,真正入道之人。
——慧律法师《圆觉经》[合十][合十][合十]
乔吉阳:
一个人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让他的情绪都非常的静!这个人迈向菩提,到最后,不需要调整,因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
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无取舍,妄想让他取,妄想让他舍,好的我们取,恶的我们舍,取舍不断,就是不懂得善于寂灭!情绪太多的高亢了,一点小事就让它痛不欲生,百般的烦恼、计较,夜夜难眠。
所以,不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就是时时刻刻在惩罚自己。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不善于调整心入于寂静。问题就出在这地方。没什么事,他就一定要死执那个角度,放就OK,他就是不要。不要就是不要,那么这个人一辈子将背负著混乱、痛苦,虽然他也是佛陀的弟子,但是没有入门。不寂静者,非佛弟子,心没有办法静,过了,还记恨,还有报复的心,那这个不是佛陀的弟子。
乔吉阳:
荷担如来家业,无论出家,或者在家,非我莫属。大丈夫顶天立地,舍我其谁?士可杀、不可辱,头可断、血可流,我们弘扬正法坚定意志不可动摇,让我们千千万万的佛弟子手牵手、心连心,不分出家、在家,不分大乘、小乘,不分南传、北传、藏传,为全人类的解脱做出贡献。
慧律法师《佛教的解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