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获得真知
【原文7·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 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一章文字很简单明白,但仔细玩味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针对性。一个是针对当时社会上对于孔子的传言,把孔子说成是天生的“圣人”,于是,孔子就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来予以澄清,同时也用来批评在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不脚踏实际做学问靠卖弄小聪明做人做事的浮躁风气。因此,对这一章的理解,重点就在首句“不知而作之者”几个字上。大多数的学者将此理解成“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充内行”的意思,这其实是不确切的。以我之见,这里的“不知”应当是有所指的,和“作之”相对应,是一个不定特指句式,意思是,不懂得某一方面的知识却能够干这方面的事情。孔子说他没有这样的本事。他做人做事,靠的是多学多见,“知之次也”的“知”当是“智慧”的“智”,孔子是在强调,他是靠学而知之的“次一等”智慧的人。所以,这一章,翻译过来应当是:
孔子说:“可能有这样一种人,他虽然不懂某一件事却还能作这件事,我没有这样的本事。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采纳;多看,(获得见识)记在心里。我的智慧是次一等的智慧(学而知之者)。”

很显然,这一章,孔子是借题发挥,即:借强调自己是“学而知之”的学者而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来批评不懂装懂,不踏踏实实做学问而靠卖弄小聪明做人做事的浮躁之风,教育弟子,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对这一章的理解,我们可以参阅本书对《为政篇》第十七章的解读《君子品行——实事求是,老实做人》一节。(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内容)
〈公 告:热心的读者朋友们,感谢大家对【梦良讲堂·《论语》通俗解读】的热忱支持!因个人特殊情况,【都市夜话·梦良讲堂】暂时停刋大约一个月,特此公告,再次感谢大家厚爱,我们下期再会!〉

冷梦良,公安民警。眼晴不大,却还好眯起来看世间万象;一介武夫,读过几本古今圣贤,就附庸风雅,陶醉于红尘风声雨声,发书生之感慨,在报刊和新媒体上偶有片言只语;发表过《试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等几篇论文,也获得过一些奖项,出版有专著《论语通俗解读》和一个杂文散文集小册子《阿Q重返人间》,参与过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图书编写,担任过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特约编辑。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部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平生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夫子之训。
《论语通俗解读》是作者呕十年之力撰写的一部集学术性丶文学性于一体,兼有一定史学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突破了传统以来对《论语》一章一条孤立注解阐释的陈式,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和仁道学说,又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春秋社会变革时期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兼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己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丶长安大学丶宁波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