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举手,我就点名了
文/任瑾
没人举手,我就点名了。
——不怕你笑话,这句话我现在是每节课必说。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怎么样,反正我们这所高中——安徽省示范高中,如今的学生,不管他会不会,他都不愿意举手。申报省级示范高中之前,只是市级示范高中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实验班”“火箭班”“对接班”“强基班”“清北班”等等,学生基础好,干劲大,有理想,有拼劲儿,课堂活跃,师生关系融洽,高考成绩也好。
提问的时候,学生踊跃发言,活动的时候,学生积极参与,都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月考,联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试卷不用老师评讲,学生争着抢着讲,老师只要负责管理,负责纠错和补充即可。
“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举手恐怕没机会,直接站起来发表意见,一个接着一个,争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题谁做好了,请写在黑板上!”唰,站起来几个,慢一点就没机会了。有时候,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我不得不规定,每人只能发言一次或上黑板一次。
再说辅导课,往往被一个学生承包了,他一大堆问题,等你给他说的差不多,也就下课了。其他同学只好跟着老师去办公室,继续研讨。经常被学生问的山穷水尽,不得不求救于其他老师。
提到背诵课文,不知道是那时候的学生聪明,还是他们用功,只要你要求明天背诵,他一定会背诵。有时候很长的文章,例如《赤壁之战》,本来课后只要求熟读,我说明天谁背下来,我奖励10块钱。没想到第二天早上,ZHQ同学来找我背诵,我看着书,她开始背,一气呵成,中间不带停顿的。我只好自掏腰包奖励她,并立即在班里宣布只奖励第一个背诵的,让好几个同学不乐意。
说偏科,也常见,但只是相对的偏科。譬如各科平均分90,差点的学科也能拿70多分。
高考成绩斐然,连年出市县高考文理科状元,甚至还考了省第二、三名,一本达线几百人,本科达线人数超过75%。高考宣传栏里,考上淮北煤师院的多达数百人,都不往上写。
而如今的学生呢?这壶不开也不得不提这壶。
课下瞎打胡闹,上课死气沉沉,没有半数睡觉的你踢我。谁发言?谁愿意上黑板?提问他,他不知道你讲到哪儿了!高三了,不会写“旌旗”俩字。
不要提背诵默写,一提这个就崩溃。一首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学了两年,考其中的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竟然不会!
不必担心有人问题目,十几年来,只有一个学生主动问我问题,还是“老师啥时候放假?”
再说偏科,他偏的有点离奇,就拿开学的摸底考试来说,我班总分第一名总分330分,物理是16分(满分100)。第三名总分299.5,英语是39.5分(满分150)。当然,不偏科的大有人在,各科都在20~30分之间。过去开玩笑说,最差的这部分学生是“成绩很稳定,还不偏科”!那跟骂人差不多。如今这样的学生占80%以上了,普通平行班往往是,一个班里五六十人参加高考,一个达本科线的都没有。
自从挂上“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牌子,除了学费涨了(从710元上升到850元)外,其他方面都大幅度下降!
我常常纳闷,这些孩子,从小到大,就车接车送,各种补习班没少上
,送孩子的车,不乏大奔奥迪宝马。钱,没少花;心,没少操。可为什么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为什么?……
限制使用手机的规定,不能说不具体;限制使用手机的措施,不能说不详细;限制使用手机的手段,不能说不严厉。级部主任搞个水桶,收上来的手机直接丢到水里销毁,几乎每天都有案件发生,几乎每天都有手机被销毁。有个别学生一学期都被收三四个手机,你收了他还买,甚至家长帮他买。
表面上看,似乎是手机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恐怕不能一切归罪手机。跟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有关系吧?考100多分上职业技术学院,考200分,是职业技术学院,考300分,400分,还是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高考文科,考500多分也还是职业技术学院。有可能100分与200分,300分,400分,500分的同时上的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努力不努力,结果都一样!这样,谁还学呢?
其实想开了,也就不纠结了。我们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嘛,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