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文/ 刘素秋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题记
七十二年风雨兼程,叹息中华当年满目疮痍,又见祖国昌盛,如画河山,遥想往日腥风血雨,无数青年奋起,如今青年的目光依旧如炬,炽热的中国梦仍熊熊燃烧,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恰逢华夏七十二华诞,国旗招展,举国同庆。依旧记得纪录片中放映的《开国大典》周总理让飞机飞两遍撑场面,到如今三个梯队、十道彩烟,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不再是那个中国,挺拔的军姿巍然屹立,整齐划一;响亮的声音惊雷回荡,山呼海应。气势磅礴,威震四方。我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心潮腾涌着无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阅兵式人数的增加、导弹的先进等无不证明东方雄狮的觉醒,我国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三千里江山,不畏风狂,不惧雨骤,不害怕寒霜雷电,已走过七十二个春秋,历史的车轮被革命先烈推到向前。
回想军训时光,数不清的落日与晚风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虽然要求十分严格,训练十分疲惫,但一次次的挑战与历练,更让我深入先烈的心灵,他们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当乌云与阳光接吻,便生出满地繁花,青涩的脸庞逐渐成熟,映着爱国主义的信念和解放中国的决心,还记得一开始站军姿是一种痛苦,到后来是一种习惯,这种训练和革命前辈的付出差之千里,虽然没有了军阀割据与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拿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历史扬正气,为世人树精神,积极培养爱国心,实现报国行,让爱国基因永续相传。
时代长征路,青春正当时。刚入学不久,慢慢的适应,我发现大学生活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少一分对过去的遗憾,多一分对未来的思考;少一分稚嫩与散漫,多一分成熟与担当。在这个严以律己的环境中,更加坚定充实自我做国之栋梁的信心。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慢慢触碰,再到敢于突破,变得逐渐积极,有了对未来的打算,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与信念,我想这是这几天大学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我们应秉持“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急迫感,涵养“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责任感,以闯的干劲,创的精神,干的意志,坚定不移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青年们,不要再迷茫,中华大地是我们立足的基点,前辈的殷殷期望是我们的光,热血还未燃尽,执起手来,团结一心是我们共同的热望,现在,历史当由我们来创造,“上九天,下五洋”且行且歌,以宏国光,挑战,来罢。
时代的大风已将吹起,我们青年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继承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感谢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面向未来,我们更应以“脚踏万山平”的雄心和愚公移山般的韧劲,愿祖国的未来能如其叶蓁蓁的桃树般灼灼其华。

作者简介

刘素秋,山东省临清市人,新时代大学生,文学爱好者,喜欢写作。


主审签发/李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