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秋天里的雨
文/任正义
立秋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一场接一场的雨,送走了夏的燥热,迎来秋的凉爽。
喜欢秋天里的雨。它不像夏雨那样倾盆瓢泼,没有冬雨那样寒冷袭人,它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平平静静地从早晨下到夜晚,带给人清清爽爽的感觉。
雨中,漫步在田地边,湿漉漉的庄稼地,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道,被雨滋润的秋庄稼,勃勃生机,茁壮旺盛。绿的豆秧,绿的芝麻,绿的玉米,绿的野草,满眼是绿的气息。望着它们,总会感觉到一种亲切感。它会勾起我当年在田间劳作的许许多多的回忆,其中有付出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温馨,也有难忘的苦涩。

喜欢在雨中的法桐树下散步,静静地走,静静地听蝉鸣。高大的法桐树,绿叶茂密,树冠相连,就像撑开的一把把巨伞,遮荫挡雨。树上,一只只秋蝉,躲在绿叶中,看不见它们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秋凉"“秋凉"的连声叫着,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它们似组成的一个合唱团,一位位歌唱家轮番登场,用最高的分贝,把歌声传向四面八方。细听,那声音竟然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节奏的。当其中的一只蝉独唱时,其它的蝉哑雀无声。一会儿功夫,便万蝉齐鸣,高亢中夹着沙哑,开始了大合唱。那声音犹如排山倒海般地从树上铺压下来。尽管声音并不是那么动听,也并不太受人们的喜欢,但它们依然是那样执着地、竭尽全力高奏着秋的乐章,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就是它们对秋的无私奉献吧。

喜欢欣赏雨中的花草,犹喜欢沿路的紫微花。当百花凋懈时,它们依然叶绿如翠,花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柔软的枝条上,碎碎的小花,浅粉、深紫、淡红,成簇成团,挂着雨滴,缀弯枝头,占尽秋色。树下的一株株葱兰,不在乎土地的贫瘠,舒展着细细的长茎,摇曳着朵朵的小花,洁白纯净,清素淡雅,更为秋天增添了韵味。
喜欢雨中的蟒河。沿岸风景秀丽,美如画廊。家住在沿河岸边几十年,亲临了它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原来杂草荒芜、乱石遍布的河滩,几经改造后,河床加宽,河堤青石砌筑,沿堤边铺设了人行步道,沿岸修建了带状公园,堤边垂柳飘逸,各种花树间植,它像一条美丽的玉带,从城市中蜿蜒穿过。在不同的雨季里,蟒河承载着不同的重任。它用宽阔豁达的胸怀,容纳输送着夏日里突如其来的滚滚洪水,保障着两岸人民的生命安全,成为人们心中的护佑河。

沿河岸边,疯狂蔓延的爬墙虎,身挂一串串晶莹的雨滴,垂挂在水面上,形成一道绿色的瀑布,为蟒河增添了绿色生机。缓缓流淌的河水里,鱼儿穿梭,野鸭追逐,那些痴迷的垂钓者们,静坐在红色的落地伞下,手握长长的鱼竿,神情专注地静待鱼儿上钩,真是雨中一道別样的风景。
喜欢雨中的竹林。它们沐浴着秋雨,青翠挺拔,丰姿卓越,层层叠叠的竹叶,被雨轻轻地敲打着,似在弹奏一曲美妙的音符。望着它们,情不自禁会思绪纷飞: 春天里,它们拱破坚硬的泥土,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生长,冬天里,用浓浓的墨绿,带给人绿色生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的高风亮节,竹的顽强精神,带给人的是深深的启迪。

更喜欢雨中的夜晚,那是读书的最佳时间。结束了一天的繁忙,此时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没有外界干扰,静静地坐在窗前,或精心写作,或静心阅读。聆听窗外雨声,翻看书桌上一本本喜爱的书藉。那些书,有的是借阅,有的是朋友赠送。不同的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寓意。有的充满哲理,有的清新婉约,有的朴实无华。不同的文风,读起来不同的味道,但却体现了同一种思想,那就是作者对文学对生活的那份真诚挚爱。浏览在书夲中,陶醉着优美的文句,顿觉身心愉悦,精神倍受鼓舞,雨夜读书,是心灵深处最大的享受。书,是生活中最好的精神食粮。
喜欢秋天里的雨。它下得如此酣畅淋漓,如此的温和怡人。它如琼浆玉液,滋润万物,净化空气,交替季节的变换,它如一位平静老人,娓娓讲述着秋天的故事。走在秋雨里,倾听雨声,感受雨的意境,心灵如净化一般。

作者简介:任正义,女,河南省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爱读书,喜花草,平平静静做事,默默无闻做人,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作品散见于济源日报、济源晨报、济源文学,及《紫雨轩书院》《济水源》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