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收中国
原创 平静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春华秋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我们共同迎来收获的喜悦,祖国大地到处是丰收的胜景。
在南方,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在微风中娉婷袅娜,色彩缤纷勾勒出美丽动人的图画。从育苗到插秧,从田间管理到走向成熟,历经了生命成长的轨迹,随着收割机推进的节奏,每一株稻谷都会颗粒归仓。每一粒稻米都承载着满满的希望,稳稳的幸福。
莲藕金秋采摘忙。藕生于污泥而一尘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藕含有多种营养和维生素,鲜藕既可单独做菜,也可做其它菜的配料,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家常菜肴。藕还具有药用价值,生食能清热润肺,熟吃可健脾开胃,将藕加工成藕粉,更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菊香蟹肥正当时。生态化、科技化的技术养殖出味道鲜美的大闸蟹,膏肥黄美,营养丰富。“一盘蟹,顶桌菜”,蟹可谓是公认的食中珍味,更是国庆佳节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应季菜品。而螃蟹较高的经济价值,也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在北方有我的家乡,是我更加熟悉的生活和色彩。每到收获的季节,这里更是一派色彩斑斓五谷丰登的景象,玉米谷子黄了,高粱辣椒红了,大豆花生熟了,红薯南瓜甜了;又脆又甜的苹果和香梨、火红的石榴和柿子、晶莹剔透的葡萄、鲜红脆爽的大枣、毛茸茸的板栗、剥了壳雪白的核桃……

在历时了各自不同的生长期、在农人的辛苦劳作下,这些成熟的庄稼和果实从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一长串一长串金灿灿的玉米挂在房檐下,耀眼夺目,这是丰收的象征,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把玉米磨成大颗粒的玉米碴子、细细的玉米糁,或是玉米面粉,不但是过去以粗粮为主的年代人们的主食,更是现在人们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改善饮食结构常常要吃到的粮食。玉米是上好的家畜饲料,还能进行玉米淀粉、葡萄糖等工业加工,而玉米秸秆则可以培养食用菌,苞叶还可以用来编织提篮、毯子等手工艺品。玉米这所有宝贵的用途会带给辛勤劳作的农人满满的收获。
谷子在北方种植面积也是较为广泛的,仅次于小麦和玉米。谷子又叫粟,去皮以后我们亲切地叫它“小米”,从古至今都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粮食。小米不仅吃着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可以蒸小米饭、熬小米粥,也可以制作各式糕点。也许你并不知道,谷子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适应性是很强的,莫说在好的条件下会生长得极好,即使是在缺水少肥的条件下,也会比许多作物有更强的耐受力。谷子的这种特性似乎与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一脉相承。

我们这代人在小时候还有过吃不饱饭的经历,那种记忆刻骨铭心。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脱贫攻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各族儿女同心向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心中的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大丰收的农产品不但走进了农家院、走进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市场,走向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也走进了丰收节的主会场。一垛垛的粮食、一捧捧的果实、一串串的火红,地地道道的特色美味,还有土生土长的农村丰收文化艺术展示,欢天喜地的丰收景象令人鼓舞,喜气洋洋的笑容洋溢在面庞,是丰收的喜悦,更让我们收获了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无限希望。
(原载《宝鸡日报》2021年10月1日副刊)

平静,回族,就职于某国有银行,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喜欢文字创作、朗诵、烘焙、旅游。原创散文、诗歌、小说等有发表于《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宝鸡金融》等,都市头条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