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连朝
沉浸性学习是一种U型学习。“U型学习”是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教学过程理论的概括。即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经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这一过程恰似一个“U型”的过程。
沉浸性学习听起来挺神秘,实际上就是佛教中“悟”的过程,通俗点讲就是钻进去再钻出来的过程。钻进去就是对原汁原味知识的学习,再钻出来就是经过还原与下沉、经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从而得以融会贯通地活学活用。否则只能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纸上谈兵的赵括丧失街亭的马谡及其百分之百布尔什维主义者的王明左倾主义者都是典型的反面教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避免培养出赵括马谡王明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如下努力:首先要把知识还原,还原为“儿童有效率的习惯”,还原为“经验”,还原的过程即知识的“下沉”过程。“下沉”环节是对知识进行表征化、表象化和具象化的过程。“下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和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起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关联性,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U型的底部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加工”的过程,足对知识进行理解、对话、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从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看,“自我加工”环节是最复杂、最深刻的。第三个环节是“上浮”,即反思性思维的过程,经过反思性思维,将经过“自我加工”的书本知识进行个人意义的升华和表达,书本知识才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即所谓“个人知识”,是对书本知识的个人化理解,自我建构并获得知识的意义增值。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完成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启出来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沉浸性学习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启迪和鼓舞。她们无疑都给教育教学工作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力量,同时也给了宝贵的资源。
笔者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的二十四字学习方针。事实上这个方针,是本人自创的与沉浸性学习高度契和的乡土教学理论。理解本身就是还原与下沉、经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这是针对学生的泥古不化,死记硬背而提出的,围绕着这个理解环节,我给每一届学生都是大讲特讲,当然还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理解记忆技巧,诸如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背诵技巧,形象化记忆,尤其是讲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字的故事和谐音记忆法。
学生反响强烈,有益于此:本人1998年教的初二历史成绩平均分达到九十多分,几乎没有不及格的。2006年所教学生的成绩平均分比全县第二的高出十几分。
《岳飞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面对金军将领摆下的阵势,岳飞从容淡定地说,进得去出得来方为英雄好汉。还有人强调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事实上讲的都是沉浸性学习。因此沉浸性学习可谓古已有之,愿我们能够灵活掌握使用,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