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连朝
今年雨水比往年勤得多,尤其是近些日子,几乎三天两头下雨,仿佛一下子把我们的温带季风气候变成了温带海洋气候,地理学上划分的半湿润地区也变成了湿润地区。因此,今年的雨披雨伞更是成了抢手货。
拿着一把伞,穿行在风雨中,一任思绪翻飞,一任回忆涌上心头。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雨伞,下雨天要么不出门,要么披块塑料布。说实在的,那时候的塑料布都是生产队里下化肥时腾出来的包装袋,而且还是内囊,因此很薄也很不结实。披在身上,风一刮,顿时狂飞乱舞,失去了遮风挡雨的作用。雨水借着风力玩命地侵袭着我们,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同时脚下的鞋子更是湿得不能再湿了。春秋季节这样的天气,可想而知,行走在风雨中的我们冷得发抖,更为糟糕的是家里还没有多余的干衣服来替换,只能苦苦忍受。而阴雨天潮天潮地的,柴火根本点不着火。那时候又升不起炉子,一般来说,中午只能是吃凉窝窝头,身体本来就冷,再加上冷锅热灶,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热乎劲了。白天都“冷”透了,晚上钻到被窝里,多半夜才能暖过来。回想起那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至今还有瑟瑟发抖的意味。
熬过初中上了高中,直到参加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学校生活的,即便摊上连阴下雨天,所受影响也不大。因此尽管家庭条件已经好转了,置办雨具再也不成问题了,但是因为用不着的缘故,所以后初中时代基本上与伞无缘。只是地理课上,老师说到台湾的风俗,提到情人之间一送伞,基本上宣告了两人恋爱关系结束。据说是伞与散同音,送伞等于委婉地告诉对方两人一拍两散。听着这样的故事,度过了学生生涯。1993年参加工作后,赶上了长达月余的雨夹雪天气,受朝阳沟男主人公栓宝说的“给以一支手电好照路,给你一双胶鞋好踏泥”的启发,我从第一个月的工资里拿出一笔钱购买了手电筒和雨靴,直到第二年春天才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伞,靠着这把伞我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举着伞,利用午休时间从老家里驮来了瓤子,给尚未过门的爱人家里送去,以便坐陪送的被褥。台湾的雨伞拆散了恋人,而我这把伞却为迎娶新娘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那把见证爱情的小伞逐渐坏的不能用了,爱人单位1996年过教师节时作为福利每个老师发了一把伞,这把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997年暑假,我经常把这把伞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座位上,让女儿做进这个自制的“轿车”里,晴天丽日遮挡太阳,下雨时遮风挡雨。当然作为专职司机的我,只能在烈日和暴雨下呵护着女儿。这把伞陪伴着我和女儿度过了那段光阴,那是为人父的幸福和甜蜜,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工薪阶层的独特风景线,那是现实版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是青年教师家庭生活的写真。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光驶进2012年,那年暑假我在石家庄参加国培学习,去的时候大雨连天,期间更是不断下雨。尽管家属事先准备了一把伞,但是夏天的雨说下就下,挨淋也是经常的事。有次,我们被困在国培中心大楼门口,而雨是越下越大,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个个上愁的不要不要的。“老师,打我的伞吧,我和同学共用一把伞”一声亲切的招呼声穿过雨幕闯到我的耳孔里,感动在我心里。要知道我仅仅给河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五班同学上了一节课,他们居然还记得我这个一日之师,更令人心里热乎乎的是,他们居然在下雨天把自己的伞借给我用。此时此刻我的国培学员一个个人脸上写满了羡慕嫉妒的深情,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尽管因为担心两个孩子共用一把伞,我没有借用他们的雨伞,但是仅仅这句话就足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感动、激动更那温馨幸福万般情感冲击着我的脑海和心田。
而今又是秋雨连绵时,时下的折叠伞,太高级了,以致于打开收起都费不少事。更令人尴尬的是,因为动手能力差,面对着高精尖的雨伞,好不容易打开了,却是无法固定好,只能一直用手向上推着,否则就会自动收起来,无法遮风挡雨。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过去是买不起雨伞,而今是不会使用雨伞,结果都差不多,可谓苦雨久矣。尽管这样,却不能不叹服现在造伞人的水平之高,可谓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缩影。
小小雨伞承载着太多多的情感,小小雨伞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小小雨伞是一篇报告文学,小小雨伞更是一首叙事诗。把玩着雨伞,品味着生活,一任往事随风,一任情感升华,一任人生沉淀,一任思想飞翔。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