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文/王奎
夏日拖着长长的尾巴
带着顾盼的目光
走过田野
翻越山峦
走过村庄的阡陌和
城市的大街小巷
激情之后
留下声声叹息
秋携带清凉
以无法阻挡之势
铺天盖地而来
凉了蝉声
清了湖水
静了大地
躺在秋天的怀里
听风吹落松针的声音
看落叶飘落枝头
闻桂花阵阵暗香
我有松针刺破耳膜的忧虑
我有落叶掉入心里的担心
我有暗香浮动梦中的喜悦
图片
路旁桂花树
文图/古绪芬
雨雾人稀幽静路,
清香扑鼻鸟飞腾。
谁拿桂树巧装点,
碧叶镶金几万层。
赞 盛 世
文/胡建国
疫情缓冲期,
好友相邀行。
深秋上青城,
绵雨淅沥沥。
山峦如墨黛,
林海似列兵。
遥望天际边,
云涌风翻腾。
万物皆静寂,
游客心绪宁。
歌舞升平中,
万民赞盛世。
写在开校之时
文/林培安
一、
暑期儿女在家乖?
开学父母有期待。
伴至校外送影去,
慈爱之心难释怀。
二、
暑尽秋来一门开,
万千学子如潮来。
年过一年授业苦,
期复一期复登台。
图片
图片
****婆城散文****
图片
邹惟山辛丑年系列散文(之七)
图片
图片
7
阴阳山游记
图片
在黄荆屋基度假的倒数第二天,有一点时间,我就去阴阳山上看了一下。原来没有路上去,现在已修通了公路至高顶寨岩脚,很快就可以上去。王少辉开车,并做导游,所以一路开心。
过了三星桥,右转三百米,就看到左边有一别墅。我说,我们进去看一看。当我和少辉走进去,一位中年妇女迎了出来,十分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原来是黄四儿的夫人,姓幸。黄四儿本人不在,他到县城去了。黄四儿是与我同村的,在黄荆屋基的对面,一个叫桐梓堡的地方居住。我在黄荆的时候,他还很小,所以不是太熟,当然认识的。我们一直叫他黄四儿,却不知他的本名。今天他夫人才告诉我,他叫黄明学,黄三儿叫黄明才。可惜黄明才已不在人世了。大家说到此人此事,倍感悲伤。据说他得脑瘤过世以后,他妻子没有再嫁,而在两个儿女拉扯大,实在不易。我们参观了黄家大院,里面有猪圈等,不小,就与他们告别,重新上路了。人间被认为是阳间,而人死之后,就进入了阴间。黄三儿即黄明才,不知去到了哪个阴间?他们的母亲吴翠华,三年前过世,埋在了大松树岩脚下。她一生善良,对我们后辈很有感情,而我没能给她买过什么礼物,实在让人愧疚。
第二站,我们到了梅子坝的对面。这里正在修一座石桥。我有两位初中老师,住在梅子坝上,一个叫胡青元,一个叫幸邦善,所以,我说停下来看一看。桥墩已经建好,但桥面及两边的引桥及路,尚未开始。据说是每家人出资2一3万元,共25万才修建此桥。我说,修这样大的桥,应当由政府出资。其二,桥中只留8米,而原河道大概有16米,大水一来,可能危及桥墩的安全。第三,以预制板做桥面,不如鲜浇牢固。我少年时代,曾经多次在梅子坝的金银光医生处看病,所以记忆深刻。如果不是金医生用心,以我少年时代的身体状况,恐怕早已不在人世,而进入了阴间。
第三站,我们就从老乡政府后面左边上去,很快就到了一位幸姓人家的院外。一个八十多岁的太婆出来,当她知道我是邹昌杰的儿子后,也很热情,说邹乡长对百姓有恩。聊了一下,就往白岩湾方向,一路步行下湾而上山。在白岩湾上山之处,一大群羊从那边下来,大概有一百多只。我问少辉,是哪个养的羊呢?他说姓黎的一家,女的姓幸,并介绍了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我并妈以为是阴间的羊群,其实是阳间的。阴阳之隔,在这夕阳的林间,原来如此之近。
上到坳口处,已见宽阔的公路。原来两河乡那边,已修了路过来。而越溪这边,却没有接上。我们顺路而下,转了两个湾,坡越来越陡。急下一个陡坡,就是张家大房子了。记忆中的张家大房子,在碑基坎的下面,应当有一百户人家之多。可是今天,似乎只有十来户,数十人而已。由于山高林密沟深,似乎已成阴间了。这时,来了一爷孙俩,在看一口鱼塘。见我们到来,很是热情。远处屋场上,有两个女人,一老年一中年,没有与我们打招呼,就不见了。再走三百米,已过了张家大房子,右边坡上一屋,是新修的样子。少辉说,是张支书的,我们就进去坐了一下。两个老年妇女,没有问来历,就热情相迎。拿出扇子,又倒了两杯茶水。过了一会儿,主人张支书回来了。于是,我们开始了聊天。他说,背后就是高顶寨,外面就是盐井上。对面就是雷家寨,左面里头就是碑基坝。我说,碑其坎的碑还在吗?他说,修路下埋在下面了。是一块什么碑呢?他说,指路碑而已。我又问及我的四舅公和五舅公及其后代,他都了解,说住在盘家里里的邓家沟。现在几乎没有了后人,女儿都嫁人了,另外成家。
天色已晚,我们就告别出来。是叫车到汪洋,还是原路返回,我们有点举棋不定。少辉主张原路返回,因他熟悉这条路,说少年时代,因打煤炭每天走这里,还要背几大块煤。我说,你少年时代受了不少苦呵,他说是呵,只能怪我命不好。我说,环境如此,没有办法。
大概四十分钟,我们就走到了停车处。见对面有一大片房子,少辉说那是一个养猪场。没有想到山上还有一个如此规模的养猪场。环境问题可以解决吗?他说,臭水在下雨天往下流。我说,平时就让当地百姓用掉。他说,种地的人不多,用不了。
站在阴阳山上,我们探讨了这个地名的来历。少辉说,一边是阴山,一边是阳山,所以合称阴阳山。我说,另有一种说法,是说有一个阴阳(风水师),追地至此,发现一处阴宅,就死在那里了。后人称为阴阳山。现在不知究竟了。但无论如何,阴阳之别,自古而然也。先祖邹衍,诸子百家之一,阴阳学派创始人。如果他还在的话,已经二千六百岁,当可请教。
看来,大地之奇妙,皆于阴阳二字。
2021年8月19日
成都双流机场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