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合影照
一一怀念我的军旅之十五
文/邹美良
在我的影集里,收藏着一张珍贵的合影照。那是1986年,我还在南昌陆军学院学习时,我们全班战友的合影照。
合影照里的十位战友,有的不久前刚从火线立功归来,有的来自西子湖畔的王牌军,有的来自空军的指挥机关,有的来自海军的著名舰队,还有的来自重装坦克师。我哦,来自原南京军区后勤部。
是祖国的需要,让我们从四面八方,让我们从各军区、各军种走进这座著名军校。三年里,我们在这里学习训练,在这里奋斗拼搏,在这里淡人生、话未来。

军校生活,是多彩多姿,丰富浪漫的。这里充满着青春的味道,这里有海阔天空、志存高远。在这里,看晨曦、守月亮,可以展望美好的未来。
军校生活,是严肃紧张,辛劳艰苦的。在这里要摸爬滚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这里要练习敌火下运动,按方位角进行,掌握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枪等枪枝射击技术,标定炮兵打击目标;还要学会汽车驾驶,懂得计算机语言,应用电脑管理程序。当然,还会有,血与火的考验。
军校的三年,我们练就了军事本领,加深了战友情谊。这三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光华,是我们一生中,不能忘怀的骄傲!

班长凤要飞,别看他年纪轻轻,可他办事沉稳干练,待人踏实诚恳。他不但要负责班务的日常管理,而且个人的学习、训练样样名列前茅,我们班多次受到大队的嘉奖表彰,他应该功不可没。
来自坦克二师的徐毅,他个子高高大大,性格象坦克一样风风火火,争强好胜。但他又幽默风趣,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他总会淡天说地,笑话一个接着一个,让人解除疲乏,轻松许多。
小个子,潘增富。别看他个子小,他可是刚从前线凯旋归来的一等功臣。他来自西子湖畔的王牌第一军。1984年,他们军换防到南疆前线,蹲的是猫耳洞,吃的是罐头干粮。他说,那猫耳洞长年潮湿,几个月下来,不少战士身上长满了褥疮。他说,那边的蚊子哦,只要三个,就成了一盘菜……他还说,这都没什么,主要的是对面的敌军,时常会来偷袭阵地。

他拿出一张他们全班的战前合影照,照片上有十二位年轻战士。一次,敌人又一次向他们驻守的高地,发动突然袭击。他对照那张相片,把他们班的战友,一个一个地指给我们:
他,被步枪子弹打进了脑袋;他,被机枪子弹穿透了胸膛;还有他,一颗炮弹下来,没有他了……
弥漫的硝烟里,只有几条带血的布片在飘荡……
他……
他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的泪雨,让我们的心无比创痛;他的哀伤,让我们的情无比悲愤!
一仗下来,他们班的十二个战友,就只剩下三个。但他们守住了阵地,保卫家园。他,光荣地荣立了一等功。

我们区队的范中华,他是从前线归来的排雷英雄。一次,他奉命带领一个排雷小组,深夜潜伏到敌前沿阵地,负责排除地雷,为大部队反攻打开通道。他在前面排,几名战士在后跟进。他顺利地排通了一百多米,一名战士上来,说班长你辛苦了,我来排一会。可谁知这名战士还没排到一米,“轰”地一声,这名战士触雷牺牲了。
他说,要是自己坚持不下来,这名战友是不会牺牲的……
做报告时,他粗壮的身躯在不停地颤动,他,早己泣不成声……
我还想到,在朝鲜战争里,冰天雪地的长津湖里的“冰雕连”,我亲爱的战友,在花样年华里,那感天动地的诗篇: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我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那怕就是冰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

我饱经苦难的民族,我受尽欺凌的祖国,从穷到富,由弱到强,一步一步地走向今天的繁荣昌盛,不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舍生忘死,不屈不挠地奋斗的结果么?!
我们民族的傲骨啊,挺拔在一批批年轻战士的脊梁上!
我们民族的丰碑啊,矗立在一个个人民英雄的铁肩上!
看着合影照,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愿我亲爱的战友和他们的亲人一生幸福安康!我愿我们美丽的祖国,无论是东海南彊,无论是西域北陲,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一片热情祥和,到处都有艳阳高照,直到万代千秋,直到永远永远……
2021.10.14于高安

作者简介:邹美良,江西省高安市人。曾在部队服役十五年,副营职转业后回地方工作。喜欢文字,喜欢文字里的画意诗情,喜欢诗章里的亲情友爱。研一砚朝露,执一枝晚来风,自娱自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