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诗集《无崖子游江南诗词集》的首页,有来自北京好友为我作的序,他是艾前进,中共党员,1966年9月生于湖北建始。1983年10月入伍,历任文书、干事、军事记者、作家、政治处主任、政委,2005年退役,现供职《名牌时报·品牌人物周刊》。近3年来,除完成的正常的编采业务外,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传播生态文明,《中国绿色时报》开辟专栏,为其独家首发的“中国林业100人”。《生态文化》、《中国商人》、《转业军官》、《报告文学》杂志辟有作家专栏。在国内外发表生态报告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并有多篇选入《新华文摘》诸选刊、选集,出版著作多部。由贾治邦局长作序。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他的文采和对我深深的情义。

诗词文化是有意味的形式,承载着读者丰富的审美体认情感,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体的传承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在这支古诗词的传承队伍中,以笔名“无崖子”在中国诗坛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的吉林四平诗人张伟,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体认,融入时代气息和现代元素,创新传承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可谓在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了一座穿越的桥梁。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每一个人生和事业的关键瞬间中,张伟先生都会慷慨为作,以抒己怀,以发己志。阅读张伟先生的诗歌,充盈着为人处事的真实性,这位商界文人的诗歌语言质朴,有一种古诗词传承的厚重质感,穿越世间嘈杂,使人们从芸芸众生中认出他来。张伟先生的诗歌与他的情怀、心志、事业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难于分割。
诗言志。诗人张伟阅历丰富,一直在新闻文化与商界企业跨越,且事业有成。读者看到的这部作品是他从东北吉林南下荆楚湖北结合工作实践的所思所感。诗人在开篇之作《满江红·中商访谈》中深情咏叹:“中商在线,访精英、谈谈中商。开视野、谋篇布局,聆听演讲。十八股东情与梦,八百将士责和当。不等闲、鄂军高歌进,荆楚商。”诗人作为中商全联(湖北)售电有限公司的企划部总监,打造网络宣传的宽广平台,使封闭的电力供应市场打开了一条开放的新通道,他们用公司干部职工改革砥砺的创新事例催人奋进,将社会和市场的电力需求摆上台面,鼓励中商全联人践行改革梦想,铸造市场辉煌。诗人曾在武汉九康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在医院两周年庆典时创作了一首破阵子,豪情吟诵:“精心谋划九康,多少责任担当。二年奋斗结硕果,七百日夜更难忘。今朝将启航。”再创新业的志向可见,大有踌躇满志出乡关,大业不成誓不还的豪气。
诗励志。在张伟先生的创业创新人生过程中,诗歌一直是他最忠实的朋友,诗歌可以帮他排遣忧愁,抒发感慨,砥砺志节。诗人在《水龙吟》中呕心沥血“塞外千里冰封,雪随天去冬无际。极目远眺,白山黑水,飞花故里。江城桥头,水流鸿去,东北游子。把九真看了,琴瑟听够,却无人,登何意。一春今朝龙首,待晓风,雄鹰几归?沉浮云雨,暴走泥丸,尽展才气。今非流年,砥砺前行,立业在此!飞龙腾云去,笑傲九霄,真英雄回!”这是人生的感慨,更是生命的赞歌。人生困难无数,需要从容面对,让生命如若星辰,煦煦生辉!残梦更生新梦,断翼亦可翱翔。这,就是强者的哲学。诗人的一生的志向是干事成事,洁白无私,让经得起严寒风霜的人生潇潇洒洒。诗人在《念奴娇》这样书写:“人生沉浮,四十载,多少风流春秋。自古英雄,风雨路,不畏劲敌强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豪情酌烈酒。春花秋月,一时雪染额头。遥想年少轻狂,不知江湖恶,几经悲伤。朱颜渐改,知进退,遇事谨慎躬行。南国几秋,花落春水流,燕雀枝头。谈笑浮华,不如还酹江月。”可以人生知进知退的大智。翻阅张伟先生的诗集,处处可见他的智者眼光、仁者胸怀。
诗举志。张伟先生的诗集记载了诗人干事创业的每一次感动、每一次突破,它用平易的语言承举着盛世风流。诗人在《沁园春·新春继曲》中写道:“戊戌将至,盈头旺运,喜气围绕。望漫天飞雪,对影俏俏;炊烟尽染,粮仓高高。新桃极目,辞旧更新,一年又比一年好。听锣鼓,看故人笑笑,泼墨挥毫。启程庄康大陆,知沉浮今朝乐逍遥。别旧日杨柳,今换新貌;凤凰涅槃,志气燃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披荆斩棘不老刀。新起点,逐荆楚遗风,利剑出鞘。”张伟先生以其独有的视觉捕捉到的真实的生活体验,用最朴实的词语,营造出种种看似平常实不平常的意境。正是在其厚实沉稳的作品背后,折射出了难以言喻的阅读快感,使阅读者的内省和体验不由自主。
张伟先生的新诗既自觉传承着先贤的高古之气,又用平实的语言直逼人心的素朴。这种素朴,是诗歌思维的朴素。这种朴素极好地还原了容易被文字的重重迷雾覆盖下的人的体验和人的感觉,这当然是在建立另一种独特的诗学“形象”:在看似平常琐碎的陈述中,有出乎意外的感性的东西形成。张伟先生的朴素里面,有着深刻的对诗歌本身的洞见。
在或华丽或寡味的当下诗歌中,张伟先生以其清朗、拙朴的作品使我们多少保持了对当代汉语的仅存的些许敬意。他的诗歌,在轻描淡写中陈述了人与世界和存在的依存关系,道出了在虚妄和媚俗的现代社会中一个写作者、一个商界精英、一个诗人的种种真实而新鲜的心境;口语的、切肤的、亲和的、散淡的、原生态的质地,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微妙而极致的书写与发挥。张伟先生使口语的词汇获得了不仅仅是口语般的形式,然后又做到了流行的口语诗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削平了语言中陈旧的思想深度,然后又给它们带来了新的深度。他试图去表达什么感情,但他又使我们感到了存在于语言之间、之中和之后的意味与质感。他是这样一位诗人,在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中,又一次到达了古典诗学传统中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此岸。张伟先生用自己的秘密之力,悄悄地在汉语中完成了一次貌似其貌不扬的语言和精神的历险。这是一个举重若轻的奇迹。
我们看到,在张伟先生硬朗的诗歌质地背后隐藏着力量的维度。正是张伟先生言志、砺志、举志的生命情态,使他拥有了对生命的感触和敬畏,一个热情的诗人在充满荆棘的生存空间里努力地扩张着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与生命同一的。在他的诗中,我们看不到半点矫情、滥情,却时刻触摸到那涌动着的渴望生命的激情。毫无疑问,这些熟悉的词汇、新鲜的语言,正是来自诗人对内心的感触和震动。在张伟先生的诗歌中,我们体会到那种言志、砺志、举志的辩证统一和智性飞跃。这是一种诗学的辩证法,真正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在此种意义上,这不仅是张伟先生的诗歌,也是一代中国商企精英内心的诗歌,是关于苦难、奋争、奉献,还有关涉生命的诗歌。书里书外,诗里诗外,雕琢着一个大写人生与诗化人生,辩证的激情地飞跃的人生。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张伟先生在他的言志、砺志、举志的诗歌世界中,一定会有更好成绩书写出更大辉煌。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