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浅议诗词形象思维和修辞
文/龙光复

龙光复,网名青木之灵,男,1941年2月生,大学文化,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人,曾就读于青木关中学;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1986年被评为机加工专业重庆市拔尖人才,曾任该集团公司车间主任、事业部部长、副总工程师等职。1961年至1966年,从企业技术员岗位上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服役,复员回原企业,仍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3月参与组建建设诗社并为开展企业诗词活动做出贡献;后参与组建重庆诗词学会的筹备工作。也曾五次参加重庆市的组团,先后赴日本、台湾、新加坡作文化交流。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建设诗社顾问、东方诗风论坛管理员兼诗词版版主,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研究员;建有博客及数处网上个人专栏。著有诗词集《青木吟稿》、格律体新诗集《青木秋韵》以及《青木文集》。

1、思维及逻辑思维
思维: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家族又有了许多成员。例如批判、侧向、求异、逆向、横向、对比、辩证、跳躍、直觉……等等思维。
2、逻辑思维实例
例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运用逻辑思维的典型例子(如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破案)。要分析某个案情产生的原因,要设想所有可能性,这是发散的过程;聚合思维是指从发散的信息中逐一证实或排除,从而产生逻辑结论。
又如,编写技术文件、法律文件、公文写作都必须严谨、分析到位,符合科学规律和法规。这被习惯地你为符合逻辑。
而我们今天要引出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或称为艺术思维。
3、形象思维的概念
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
有一种说法是:形象思维不是形象加思维,也不是思维加形象,而是形象化了的思维,思维化了的形象。
4、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中的体现
运用形象思维,不是描述、摹写对象,而是创造对象。在此时,草木风云,高山大河、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等都可以有灵性、有感知、怀情愫。
《九寨沟树正海》:
渴饮湖中水,苍山已动容。
疏枝挥五彩,卧木欲重秾。
借瀑传声色,识途凭履踪。
沧桑知老树,余韵在心胸。
诗中,山到湖中喝水而被湖水染色并激动得发颤,枝叶挥动五彩,湖中浸泡着的树干长出了枝桠,欲重新成长为繁茂的大树,海子借瀑布装饰和宣传自己……。在这里,山、枝叶、树干、海子、沧桑,都有了灵性、有动作、有感情、有愿望。这不符合逻辑思维的逻辑,不能写入公文和技术性文件。但在形象思维中是合理的。
王端诚《黔桂道上》:
峰峦绰约列成行,一路随人入僮乡。
车过清溪窥倒影,原来山是女儿妆。
峰峦列队、随行、女儿妆,都展示了峰峦有思想、能动作、知爱美。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欲:就要)
诗中,花溅泪、鸟惊心,移情于物,浓郁了诗情,丰富了蕴含。
《两次过巴朗山垭口》:
道路蜿蜒通九穹,天高云淡照行踪。
飞来眼底千年雪,注进心头万仞峰。
未免迷茫能涌动,便知色彩易消溶。
车轮轻转经风口,穿透寒山又几重?
诗中颔联,雪飞来眼底,峰注进心头;峰和积雪在动,似乎不合逻辑!但它表达了作者在场景中的冲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以上各例,应了欧阳修在《玉楼春》中的名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说的是风月本无情感,是诗人通过形象思维,通过创作,把自己的情思托附于风月,寄托于本没有思想的事物,让它们“活”了。
5、比兴是形象思维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
赋、比、兴是诗词创作的手法。直陈为赋,比即比喻,都好理解;
兴者,托事于物,以此事物“兴”出它事物。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如《孔雀东南飞》中,首联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为情而死并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典型的直接起兴、篇头起兴。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两首酬唱诗兴中含比,令人赏心悦目。入时无,全诗灵魂。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离亭燕 送某高工退休》:
“秋叶漫飘阶础,将隐隐年轮数。未尽笔端图万页,果硕素心知否?返顾话人生,百首诗词堪注。
建设吟坛樑柱,今日逸姿何处?恍觉别离若久远,但恐和声迟误。悟道展神思,心志伴清晖舞。”
上面两阕都是首联起兴。可见,比、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诗使用图画和形象说话,而不是只使用描述、摹写对象,而应该创造对象。
6、形象思维的发散
形象思维为我们拓展了广阔的想想空间。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长恨歌》很长,它的前半首大抵是直陈赋之,有人说白居易写起来都很吃力,因为直赋难以显出精彩。至“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以后,笔顺了,大段大段的精彩虚写使诗情达到高峰。可见,实写作为铺陈不能少,更加出彩的是虚写部分。
《琵琶行》、《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仅以此二首即可确立他是古代八大诗人之一。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李白《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受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描写杨贵妃的美和受宠幸,写到了极致。全篇用比兴手法。
《海月广场观舞》:
谁卷香风拂海湾?佳人半老亦翩翩。
纷飞彩带驱迷雾,漫扭轻腰撼碧天。
或向晴峰寻宝刹,便从幽谷饮清泉。
队翔雁阵追晨月,步踏蛇形逐晓烟。
曲起甘南歌卓玛,神飞桂北望梯田。
美眸淡扫情如醉,礼帽斜遮面若莲。
过客有心频舞动,椰枝无语自流连。
红尘仙境归何处?悟透浮生便是缘。
简短的直赋后即用比兴手法描述舞蹈的形态,生动活泼。
7、形象思维的逻辑因素,兼议起承转合
草木风云都有灵性、有感知,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合理。如:
《客思》:
冰雪寒霜暖气微,昨宵红炬已成灰。
春风不解离乡恨,杨柳偏偏弄絮飞。
这首诗用红烛、杨柳来烘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比喻恰当,意味深长,还是不错的。但深究起来有不合理的因素。首句“冰雪寒霜暖气微”, 冰雪寒霜是否堆砌姑且不论,冰雪寒霜中应该不会感受到微微的暖气,似不会有杨柳弄絮(柳絮飘飞在4-5月,春末夏初)?这种不合情理会损害诗情,让人费解。
我们常提到的起承转合,可以视为逻辑因素的体现。讲究的是情节的合理铺陈。以往讲了好多实例,不再赘述。
8、修辞和形象思维的关系,学术界争论不休
修辞可以使形象思维更加完美,或加深作品的内涵。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按照修辞理论来讲,它的修辞格就有借代、拈连、夸张等 14 种。在这里我们只能以实例来认识修辞的重要性。
通过修辞增强艺术感染力。大家都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推月下门”的故事,体现前人在修辞方面下功夫很深。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先用到、过、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改动最后才定下来用“绿”的。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敲改推点睛,分、动也很传神。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一剪梅 梨园春情》:
“雨后清风撩雾纱。千树梨花,几朵心花。春情浓染你和她,焕彩无涯,神往天涯。
小径池塘似我家。碧草新芽,小院篱笆。山重水复茂蒹葭,谁绘烟霞?谁育奇葩?”
两个谁字,增加了内涵。
凌泽欣《题江北村李花节》:
万株艳李压桃秾,遍野芳菲二月中。
树为寒晖凝白雪,山因淑气聚东风。
初芽正借枯枝绿,俗客先输醉脸红。
粉蝶沾衣挥不得,入乡要做护花翁。
“枯”,象征着衰老,也蕴含支持新生的力量。其中“借”尤为传神:初芽成长,得借“枯”枝之力,传递了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其内涵的引申意义深远。
陈仁德《与老友茗坐花卉园》:
岚光生字水,春色动渝都。
雨过清风湿,雷惊古木甦。
名花开易谢,豪客醉难扶。
终日悠然坐,垂杨满翠湖。
颔联甚佳,“惊”尤为传神。
李商隐《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他独居梓州,妻子已亡,在春色中得到安慰。一个“恨”字,转而把“梅”作为不幸身世的象征。透出不言而神伤的情调。在曲折中浑成。意境深远,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李商隐《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其中“斜”、“最高”有深意。全诗“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
有一位诗友写了:“携拙荆来海南。”我对他说:“携”改为“偕”,可以去掉从属关系,增强亲切感。类似的例子常有,在著文写诗时要多注意、多体会。
同样写山在湖中的倒影,“秋山入浪惊”、“渴饮湖中水,苍山已动容”、“西山渴饮入湖中,兴会鱼虾说暖冬”,其中惊、渴饮、动容、兴会,分别描绘了山的形态和意图。多是在动词上发力。由此可见,修辞中,动词的作用十分重要。
9、结语
我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已习惯运用逻辑思维。在诗词创作中往往难以跳出逻辑思维的定式。写发展立即想到桥梁、高铁,春天写花柳,端午写粽子、龙舟等等。实事求是,直言铺陈,便成了带有贬义的“老干体”。
有人说诗词创作水平提高很慢,其原因大抵就是难以突破逻辑思维的禁锢,不注意学习、运用和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创作水平。这不仅仅是诗词,对其他艺术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