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养新岩湾
作者:提秀莲
朗诵:赵小武

十一国庆节,我在微信朋友圈刷出一侧“穿越世界第一隧•畅游康养新岩湾”的消息, “世界第一”的字眼让人好奇又难以置信,便欣然跟着凤县融媒体的记者前去探访。
河口镇岩湾村是凤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位于河口镇东部,宝坪高速、G34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据民间口口相传,很久以前,穿村而过的中曲河旁边,有一巨石挡住了村民出行,人们只有攀绕岩石进出村子,岩湾便成了村名。
晨阳升起,衬得万山苍翠。车轮碾着宝坪高速的路面,遇水过桥,迎山穿隧,见坡绕弯,似有意专访山河的秀美。车窗外,或三五成群相互偎依在山脚,或孑然坐落于半坡上的徽派民居一一闪过,随山川起伏迤逦连绵铺排的花草树木,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网织着人与房屋、人与山道、人与河流、人与生活的和谐相依,并分分秒秒置换着负氧离子,将每寸领地都浮冲成“康养福地”。

下了高速匝道出口,迎面便是刻着“岩湾村”的岩壁,过桥向左一拐,车就驶进村委会。村委会院里摆放的展牌介绍说:岩湾村以过境的银昆和宝汉高速公路出入口及世界第一隧(宝坪高速天台山隧道)为契合,按照高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廊”(滨水景观廊道)、“一环”(高山农业康养观光环线)、“五大板块”(李家山民宿体验、一河两岸商贸、黑湾崖曲水渔庄、上黑湾莲花山田园综合体、特色种养业),把岩湾村建成岭南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目前,滨水景观廊道已经竣工,高山农业康养观光环线已具雏形,其它正在建设之中。
当我再次对“世界第一隧”疑惑时,微信朋友圈跳出了莫伸老师写的《永不过时的“第一”》。细读得知,15.56公里的天台山隧道是双向六车道,开挖断面达到了120平方米, 就开挖岩石量 、运输量、用工量、衬砌量、材料消耗量及安全施工的难度等等,都堪称“世界第一”,故称为“世界第一隧”。
这天,在“穿越世界第一隧•畅游康养新岩湾”暨2021岭南乡村旅游体验季活动启动后,该隧道便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火起来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加,仅国庆期间就有近13万辆车通过天台山隧道群。可见岩湾村的契合,正一步步将本地绿水青山的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价值。
我出村委会,细细观览。天空晴好,山村的一切都浸沉在无风的恬静和明媚的阳光之中。呈大S型流向的中曲河将山村一分为二。三桥飞架,便利人们东西往来,5座漫水坝筑入河床,“育”出了5000㎡景观湖面。村上对中曲河修堤、筑桥、蓄水造“湖”的综合治理,营造出“民在村中住,人家尽依水”的诗意。
河西岸,从北至南坐落着山货市场、移民新村、旅游公厕和廊道。以往夹在移民新村与旅游公厕之间的一条烂泥沟,被衬砌成三曲五弯的山溪,“涓涓”“咚咚”与中曲河携起手来,汇成一幅美的画卷舒张开来。一些合时宜的碧草铺设山溪的坡岸,火红艳美的鸡冠花和金黄的万寿菊,画出两条优美的溪线,紫木小桥、佳木、山石点缀其间,宁静而不失灵动。我想,若有牧童骑牛吹笛入山,瞬间就能勾勒出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步入红柱青瓦叠檐的廊道,颇有点身处离宫秘苑的感觉。坐在廊道基架的红木座椅上,适合悠悠地想,深深地嗅,适合每日来此迎接太阳的抚慰。
廊道外,红砖铺地,一曲《高山流水》缥缈而来,九个身着罗衣的美女,在三字型排列的瑜伽垫上俯仰为舞,把康养转化为“粉面朱唇,幽兰之姿。”
立岸观河,“湖”水碧绿,清澈见底。白云、青山倒映于水中,小小鱼儿在水中穿梭,仿佛是在山恋与白朵之间游动。我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就有了天高云净,水阔摇橹的想象,就有了湖岸寻花,临水垂钓的雅兴。
河岸的东侧,占地5.5亩的岭南特色商业街,主体框架已经完成。仅看项目展版上那似童话王国般的画面,就让人浮想联翩。道旁,万寿菊和矢车菊拉出花带,便于行人看蝴蝶飞舞,听花儿情话,这不徐不疾、安然的小村,如何让人不逍遥?
车笛声声,催促回程。离开小村之际,我情不自禁套用诗人王琪的诗行:如果提及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提及一个山村的生活指数,那就要说出——幸福!
提秀莲,笔名风飞月,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凤县作协主席。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摄影报》《延河》《西北信息报》《陕西建设》《宝鸡日报》《陇南日报》《秦岭文化》《秦岭印象》《商洛日报》《秦岭文学》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凤凰之乡随想录》。

赵小武,凤县朗诵艺术协会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志愿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欢旅行。做朴实真诚的自我,用声音解读文字的美妙,用朗诵诠释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