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无崖子游江南诗词集》中的念奴娇,咏秋,在分享之前先来学习一下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简析]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下面是我创作的念奴娇,咏秋。

大江奔流,千帆进,江城畅游已久。
汉阳之郡,风景秀,全塘荷莲倒柳。
云淡风清,一禺幽雅,驻足观今秋。
层林尽染,山江浓墨风流。
遥想东北当年,创业十余载,多少成就。
荧光交映,高歌进,今成记忆早休。
江城一游,转眼三载秋,却白了头。
又近隆冬,壮怀寄语金秋。
创作背景及诗词大意,这是我完成于2019年10月的作品,有一天我和单位同事去村那里进行市场调研,这时的武汉天气有一些凉了,我穿着一件冲锋衣,紧了紧衣袖,坐在后排的座椅上,望着窗外,在经过一片荷塘的时候,突发感慨,因赤壁就在湖北,与我咫尺之遥,便选了念奴娇这个词牌,创作了这部作品。我居住和工作都在武汉三镇的汉阳区域,这里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两江交汇,大小船只忙忙碌碌。汉阳是武汉村镇人口较多的地方,工厂多,外来打工的人也多,有地域广阔的河塘,生长着茂盛的莲藕,秋天正是莲藕成熟的日子,此时我正好经过一片莲池,驻足观莲,心潮澎湃,看着凋零的莲蓬,想起了我在东北的往事,自2011年创业以来,8年有余,也曾辉煌无限,荧光灯下尽显风流,顺风顺水,成就了一番事业,小有名气,可今流落到江城,本以为可续写风流,却空度三年有余,不觉愁白了头发,在我愁闷的时候,看到了莲蓬和莲藕,不由得被点醒,春华秋实,冬藏生机,心里豁然开朗,提笔挥豪,一蹴而就,壮怀写满金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