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再有一周左右,我最新的散文集《与故乡握个手》,将由黄山书社(安徽合肥)出版发行。
之前我对黄山书社知之甚少,但通过这次出书,我对他们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深有洞察,并深为折服一一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单书中的插图,就请了五个画家来画,从而好中挑好,优中选优,力争于使书从内容到装帧,都达至近乎完美的境地。
去宝坪高速采风时,和青年作家范墩子单聊,他对黄山书社的了解显然比我要透彻。他告诉我,黄山书社属于一家高端出版社,在国内出版界拥有极好的口碑和极高的声望,原因就在于其出版的书籍,极具质量,备受市场的青睐和读者的认同。
也有朋友说得更简洁明了:黄山书社的书,闭着眼睛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出版社和饭店类似,一家有品味的饭店,必然极其珍爱自己的品牌,于是烹制出的饭菜,有着基本的水准,至少不会粗制滥造的。
黄山书社主动向我约稿,并自行发行,显示的,就是他们对自己产出的无比自信。
本书为“原乡丛书“中的最后一本,它能出版,实为意外之得。最初文友禄永峰(供职于甘肃《庆阳日报》),在事先并未与我沟通的情况下,向负责编辑这套丛书的责编刘莉萍老师推荐了我,刘老师便加我微信并向我约稿。在此,我要特别致谢禄永峰兄!正是因于他的牵线搭桥,才促成我和黄山书社的交集与合作。
书籍的出版,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像翻山越岭一般。除却流程的繁复之外,中间还拐过一个大弯:书名原为《回不去的故乡》,已获安徽省出版局审批,却忽然发现文友石俊荣的散文集用的也是此名,为避免重复,就重拟新名,又重新向省出版局申报,而等待审批,就耗去数月。
无论怎样,书总算就要与读者见面了。在此,我要向刘莉萍老师的不辞辛劳表达感谢和敬意,并向接纳这部文稿的黄山书社致敬!

安黎,男,1962年出生,《美文》杂志副主编,一级作家。在国内外百余家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累计六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痉挛》《小人物》《时间的面孔》以及散文集《我是麻子村村民》《丑陋的牙齿》《耳旁的风》《别样的发现》《石头发光的地方》等十余部书籍。诸多作品或被编入多个省市的语文辅导教材,或被《作家文摘》《读者》《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中华文学选刊》和《杂文选刊》等转载,并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蒙古文、哈萨克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多种文字,在相应的国家和地区刊发出版。文字以其当代罕有的思想光华和语言魅力,被《文艺报》等评论誉之为“思想的王国,语言的石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