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感想
作者 赵新洪
一看山
山,是大自然的傑作。秦岱雄峻,峨眉秀丽,黄山奇幻……各有各的妙,有目共睹。于此说的是名山。而更多的无名山野,或险,或怪,或深,或幽,或以林泉而富丽,或以草莽而荒凉,也都有自己特具的风姿。天下没有一座相同的山,这是“造物主”的匠心,“他”实在是一位最伟大的作家。大自然之美,美在自然。这大概也是文学创作的奥秘。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我从中学第一堂作文课听老师讲的。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舞文弄墨的启蒙箴言。但倘若是要当作家(专业或业余的),只求“不平”的标准似乎偏低了。是否要把“平”字进一步作“重”字“文似看山不喜重”以自已的眼界,独特的视觉,写出自己胸中的丘壑,不去重复别人;倾泻此刻笔底的波澜,且不重复自己。每个人都自成一家,每篇文都各尽其妙,那么文坛,刊物自然也就瑰丽多彩了。
留心看山,再看我们的文章,或许从中获得些有益的启示。
二 思山
仰望,石级通天被往昔拉得那般高远!云天,似叠叠幻影般漫涌的旌旗。
聆听,可有拼杀的吶喊撞响山岭一一只因巍巍的你,造反难逾,外夷难进!呵!好个固锁太行的大锁,锁住过征马,锁住过外夷,锁住过往昔,可曾锁住过流云?
难怪地图上仍标有你重要位置。曾号称“五坨”关隘,古来兵争之地——踞扼一关而控太行……五坨之上五壮士……·
关隘箭矢,弹孔遗痕,若飘散的风雨;隘头峰火,俱散成烟云――血染枫红也恨结岩凝!想象中那史诗般的红火,壮观五角红枫巨,何处觅寻?
历史又换过鸿图。满目青山,夕照眩迷。而今,你并未落漠,孤寂,抑郁。那古来通衢的大·小棋盘——一条飘泻而下的关岭锁道,引一路游客,铁链般一环扣一环地牵走着旧日,牵系着永远不死得过去和永远留不住的现在……
大小棋盘再也听不到落子的声音,残留下一处文物古迹和一串的故事传说……呵 狼牙五坨,我突然看到,五头猛兽偃卧于山麓,再也不是北魏朝拓拔皇帝东巡的“御射五猫”偃卧荒岭,在那里那般不可思议的矜持!(注:北魏皇帝拓拔焘东巡时,曾在易县猫儿崖行过,见此地风景秀丽,山峦险峻,取弓搭矢而射之,一箭地立一幢碑!为皇帝东巡御射碑,现碑己失,拓片仍有保存在我收藏柜中。)
三 喊山
九曲溪畔,峰回路转,山峰拔水而起。黄柏坨一遊,感悟诸多!看遍山红叶,層林尽染。山崖如刀削垂直而落,只需轻朝它一唤就回音不绝:大山您好
――大山您好!有礼的问候,有礼的回答。
远离城市的烦杂渲嚣,于大山中放纵一把。放开喉,狂野地学喊了一串驴叫,逗乐了一山的遊客!听枫林中有议论:“是真驴叫,还是野驴叫?”。我放纵,遊客娱悦,大山重复,空谷传音……
莫非大山也在取悦游人?哦,明白了,那肃穆的崖壁,竟喜爱折射游人的品格情愫:你骂他骂,你叫它叫,你笑它笑,你的声音豪壮,它的回音高昂;你声音亲切,它的回答温柔;你若声气刺耳,它就……仿佛有个隐身人,对面跟你学;你奉献·它回报,你戏谑,它潮弄·……
唉!这真是一面无形镜;我想,这才是大太行最精灵之处!――啊!于太行山下伫立,沉思。也许亘古以来,大自然早己摄入过人的生活原形:不是报答,便有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