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春和景明
编辑: 三千门客
书法: 三千门客
美文:《改制风波》




♥《改 制 风 波》
一一纪念仙桃市建市三十五周年
【一·呈省报告(1)】
一九八五年秋季的某一天,政府办公室的文慧副主任对我说:“明阳,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我到了文副主任办公室,文主任交给我一份材料,说道:“你把它看一下。"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份沔阳县委常委会会议纪要。我问道:“有什么指示,请主任吩咐。"
文主任说:“这是昨天县委常委会的一分会议纪要,你按照纪要的意思,起草一份呈报省民政厅关于沔阳撤县建市的请示。"
我把纪要粗略地看了一下,主要精神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沔阳的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决定向上级政府申请,撤销沔阳县行政机构建制,设立沔阳市政府建制。
交副主任说:“行文起头简单交代一下之后,把沔阳的工农业产值,特别是我们的乡镇企业这多年来雄据全省榜首,以及城乡居民商品销售额,城区的基本建设,人口,城区经济的规模等等情况写出来,恳请上级政府批准撤销沔阳县的建制,成立沔阳市政府。怎么样,没得问题吧?"
“没得问题,就按照文主任说的,我把数值填上去就行了呗。"
文主任说:“你要认真点,这是关系沔阳县发展前途的大事,千万不要马虎!"
回到我办公的地方,认真把常委会议纪要看了一下,觉得很简单,纪要里什么东西都有,整理一下,用请示报告的公文格式一套就行了。我运笔如飞,一份请示报告就写成了。只是城区人口没得现成数字,我打了个电话到仙桃镇政府办公室,向他们要一个城区常住人口,包括镇辖村组的人口数字,以及仙桃城区流动人口数字,核准了告诉我。
没过好一会,镇政府的电话回过来了。城区常住商品粮人口和所属六个村组定销粮人口共是三万五千四百人。城区流动人口初略估计接近一万五千人。也就是五万人左右。
我低头想了一下,五万人的一个小镇,建成市只怕会是全国最小的一个城市吧。我想,建市不会只是现在这个样子,版图面积肯定要扩大,至少仙桃周边这上十个村要扩进去吧!一个村三千人,十个村三万人,应该没得问题。想清楚了以后,城区人口(写了个七万九千五百人,有整有零,无可置疑。
报告写起了,我拿到文主任办公室交给文主任。文主任看了一下说:“可是可以,这仙桃常住人口有这多呀?数字真实吗?"
我把我的想法一说,文主任说道:“你的想法可以,如果再扩大十个村,就会把沙嘴、袁市的一些村组都要拉进来,城区面积也不小了。可得,你的想法还有点超前。"随后又亲自动手把文稿修饰润色了一下,叫我交到文印室去打印。
最后以县政府公函的形式呈送省民政厅,抄报省政府办公厅及行署办公室。
大约又过了十多天,县委吉文祥书记一个人来到政府办。本来都在一个大院里,东边是政府,西边是县委,前面办公区,后面生活区。成井字形几条小路把各职能区域分割开来。县委机关,政府各大委办,群团组织(工、农、青、妇),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水利局、民政局等等十多个科局都在一起。书记在西四栋,中间是常委会议室,几个书记分住两旁,办公室兼宿舍。东四栋只有县长和分管财经的县长住在这里,政府办公室就在东四栋东边,其余有家属的领导另外住在院子的后面。往来都不过几十米远,但县委书记一个人来到县政府办公室,这形式还是很少见的。文主任急忙迎了上去,说道:“吉书记,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吉书记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我今天没事,想来和你这笔杆子探讨一下我们沔阳的历史。"
文主任急忙说道:“荣幸荣幸,能和书记探讨沔阳历史,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难得难得!"
把吉书记请到了文主任的办公室。文主任说道:“吉书记,我这里只有一点信阳毛尖,不知道您喜不喜欢?"
吉书记说道:“你知道的,我对,烟酒茶都没得研究,随便什么都可以对付我的,白开水都行。"
“书记到我这里来了,我岂敢用白开水招待书记,那不是大不敬呀!"
为吉书记沏上茶,两人对面坐下,吉书记面露微笑,问文主任:“你是我们大院大家公认的大才子,你说,我们沔阳县的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文主任说:“吉书记这就考起我来了。我们沔阳的来历不就是因为这条汉水河吗?因为上流有个著名地方汉中,因刘邦在汉中起家,建立的朝代叫汉朝,从而也就有了我们这个民族叫汉族,这条河也就叫汉水,汉江。同时上流有个沔阳,所以也叫沔水,同时因为经过襄阳,也叫襄河。我们沔阳也就依这条河而起名的吧?"
吉书记说:“我有两个疑问没有搞明白。既然这条河因上面有个沔阳而叫沔水,那我们为什么要跟着别人叫沔阳?据我所知,全国三千多个县,同名字的县绝无仅有,独沔阳例外,这是其一;其二,众所周知,山南水北为阳,我们地处沔水南边,应为阴,也只能叫沔阴,为什么又叫沔阳呢?"
文主任说道:“您说的这两个问题我也曾经认真考察过,但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这个事情,但民间的传说倒有一些,不知吉书记听说没有?"
“你说来听听。"
文主任说道:“陕西老沔阳那地方是个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很多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妇孺皆知的定军山黄忠智斩夏侯惇就在那。诸葛亮死后也葬在那个地方。刘邦攻破咸阳之后,为避其项羽锋芒,自己请求驻防到了离沔阳不远的汉中,养精蓄锐,不几年暗渡陈仓而兵出陇中和项羽重争天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里兵祸连连,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安生,沔阳的老百姓举家沿汉水而下来到我们这个地方,看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就在这里安居乐业下来。后来有一个沔阳人在这里当了知府,因怀念故地,故请示朝廷把这里也叫做了沔阳。这是传说,无史料以资佐证。”
吉书记说:“史料虽无记载,很多历史同样因民间野史传说而流传下来,姑妄听之,姑妄信之。那还有呢?"
文主任说:“还有就是据有资料考证,沔阳确实因在沔水北而得名,那是在我们的近邻天门那地方。起初应该是在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大约是在公元500年左右,开始在此地置郡设县,郡址就在竞陵,开始有了沔阳郡,下设云杜、沔阳两县,汉水北叫沔阳,汉水南叫云杜。北周时,又改为复州路。元朝时又改复州路为沔阳府,下辖景陵、玉沙二县。明朝洪武年间,降沔阳府为州,所以也叫沔州。那时候包括现在的天门、沔阳、洪湖,以及潜江、监利、汉阳、汉川部分地区,都是沔阳的辖区,而行政机构却依然在竞陵。后来天门自立改成了竟陵而与沔阳分道扬镳,而我们这个地方却沿袭了沔阳这个名字。"
吉书记说:“嗯,有点意思。"
文主任接着说道:“历史上陕西沔阳比我们要老好多,三国以前就有了,那时我们这里归荆州管辖,属吴国的地盘。我们现在沔城有个诸葛亮读书台,这是扯淡,那时沔阳还没出世呢,岂不是笑谈!再说诸葛亮隐居隆中,与陕西沔阳相距甚近,娶黄楚女在那里应该更合情理一些。不知吉书记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吉书记说:“你说的应该有道理,现在到处都在千方百计与古代名人套近乎,希望与本地有密切关系,以彰显地方历史文化渊源,这是情有可原的。连一个隆中和南阳都为诸葛亮隐居地公然打官司打了好几代人,这都可以理解。诸葛亮读书台将错就错呗,有不有益处还不好说,但绝对没得坏处。你说对不?"
文主任说:“书记说的有道理。"
文主任接着说道:“因为沔字是个生僻字,难写难认。一九六四年我们的老大哥陕西沔阳改成了勉县,面目全非了,实在可惜。"
吉书记说道:“那我们这个沔阳名字也确实有很多地方是个糊涂帐,现在叫沔阳也不合人文常识,有点不伦不类。我在考虑,能否通过这次撤县建市,重新把这个地名扶正过来。你看我们改沔州市怎么样?既避免了阴阳不清的尴尬,又合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沔州的史实。你说可不可以?"
文主任说:“吉书记改沔州这个主意我觉得非常好,大气,响亮,而且把许多纠缠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真是大家手笔。好,实在是好。但有个敏感问题不知书记大人考虑过没有?"
“什么敏感问题?"
文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一九八四年《湖北政报》第十一期,翻到封三,说道:“上面有十个申报县改市名单的基本情况介绍。头版头条第一个是沔阳,开头就写道:沔阳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对综合治理江汉平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不晓得是哪个缺心眼写的?沔阳对治理江汉平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那荆州呢?他们是什么地位?这不是在明目张胆的要和荆州分庭抗礼吗?您现在再把名字一改,不正授人口实以说明沔阳有重振州府与荆州分道扬镳的狼子野心吗?"
吉书记仰头哈哈大笑:“文慧呀,你这个读书人心眼儿太多了。我有狼子野心又能如何,我难道能够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吗?都还不是上头那些人说了算。我把个名字改的再好再大气,他省政府会搬到仙桃来吗?文慧呀你太过虑了吧!"
文主任说:“但愿其他人都能像您这么想。"
吉书记说!“吴县长现在武汉大学学习,我和他沟通一下,将申报的沔阳市改为沔州市。如吴县长同意,你们就再向省民政厅写个报告。行么?"
文主任说:“好的,照书记的指示办。"
吉书记说:“那我走了啊。"走到门口,又回头说道:“文主任的信阳毛尖口感绵和,味道还很不错。"
文主任忙说道:“我这里还有点,等下给您送过去吧。"
吉书记说道:“对烟酒茶我都没嗜好,你留着慢慢品尝吧。"
过了两天,吉书记给文主任打电话,说吴县长很赞同他的意见,叫我们起草报告更名,并且说这事能不能改过来还得过省民政厅那一关,改不改得了还得他们说了算,省政府办公厅,行暑办公室就不要抄报了。
(未完待续)


















周俊春
网名春和景明,别号静父,自署秋霜斋主人。
沉迷翰墨,篆、隶、行、草、楷,略有斩获。
潜心文字,诗、词、曲、联、赋,小有收成。
一生与文字为伍,结伴而行。情笃意深,不离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