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一时而有。虽一时有,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因身有烦恼也。”
1229。‘无著’者,无执著之念。如《金刚经》曰:‘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破空论》释云:‘无上菩提,超情离见,即是究竟彼岸。不但无非法相,亦无法相可得。故云无有定法名无上菩提。所证既超情离见,所说亦超情离见。故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实相彼岸,虽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取说,而如来以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但所说法,由其随顺四悉檀故,所以一文一句,罔不超情离见,离过绝非,而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也。’今云‘无著’,既无所著取,符合《金刚经》义。正如莲花不著水,日月不住空。‘无著’始开万德圆具之妙莲。‘不住’于空,日月方能运行不息,光明遍照也。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2573,利根钝根:利,是聪明的人,他闻法就开悟了;钝,是愚痴的人,他听了很多次讲经说法后,还不知道什么叫佛法。他也不修布施、也不持戒、也不忍辱、也不精进、也没有禅定、也没有智慧,这钝根的人,就对于佛法不能领受。
可是以上所说这种种的根性,等雨法雨:佛一点也不分别。等,是平等。雨,上边这个雨,就是下雨,龙所下的雨;下边这个雨,是法雨,是所雨的雨。佛像大云普降雨,一切众生都得到法雨这种的滋润了。而无懈倦:佛为众生说法,没有懒惰的时候、没有觉得疲倦的时候;为弘扬佛法,是不惜身命,身心性命也都不要了,所以这是佛为法,永远也没有懈倦。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2574,L2 颂合所润(分二)
M1 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合普洽喻 M2 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合生长敷实喻
今M1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一切众生:就包括飞、潜、动、植、胎、卵、湿、化。飞,是能飞的众生;潜,是潜在水里的众生;动,一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植,就是植物、一切的花草树木;胎,由胎生的众生;卵,由卵生的众生;湿,由湿生的众生;化,由化生的众生。以上这种种的众生,闻我法者:若听闻佛法的人,随力所受,住于诸地:随他自己的力量,所接受的好处,各住其地,各在他本位上。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大般涅槃经》说:“梵志言:世尊,若一切法从因缘有,如是身者从何因缘?
佛言:善男子,是身因缘,烦恼与业。
梵志言:世尊,如其是身从烦恼、业,是烦恼、业可断不耶?
佛言:如是,如是。
梵志复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我闻已,不移是处,悉得断之。
佛言:善男子,若知二边,中间无碍,是人则能断烦恼业。
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汝云何知?
世尊,二边即色及色解脱,中间即是八正道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二边,断烦恼业。
世尊,唯愿听我出家受戒。
佛言:善来比丘。
即时断除三界烦恼,得阿罗汉果。”
1230。‘非易可遇’,指以上如来之法均难逢难遇。若有闻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非是凡人。故云‘非易可遇’。虽有善能说法之人,于此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甚深法门,亦难于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如本经云:‘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云‘能说法人,亦难开示’。若人于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深信,盖由多世所种善根,今齐发动。此诚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日。故云‘坚固深信,时亦难遭’。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2575,或处人天:或者居住在人间,或者在天上;或者做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四种。金轮王,王于四天下,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都在他管理之下。金轮王有七种的宝贝,是遂心如意,变化无穷的。金轮王所治理的国家,都持五戒、行十善。银轮王管三天下,管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他不管北俱卢洲。
铜轮王管二天下,就是管东胜神洲、南赡部洲;铁轮王管一天下,就是管南赡部洲。现在我们是在南赡部洲,若是所有的国家聚合到一起,选举出一位领袖,这可以说是铁轮王。在轮王这个位置上,若是再一修行,可以成佛的。释迦牟尼佛今生如果不去修行的话,也就会成为金轮王。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2576,释梵诸王:释,是帝释;梵,是梵王、大梵天王。帝释王和大梵天王,这叫诸王。是小药草:转轮圣王和释梵诸王,这就属于小药草。
知无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
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能知道无漏法,及能得到涅槃;起六神通:他得到六种神通,就是得到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及得三明:又得到这三明,就是得到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独处山林,常行禅定:他自己在深山穹谷修行,独善其身,和世界人不来往;他也常常地修习禅定的苦行。天上人常常在禅定里,人间人若常常修禅定,也就是等于在天上一样。得缘觉证,是中药草:得缘觉的果位;这是二乘人,就是属于中药草。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涅槃是常,有为无常,曲即邪见,直即圣道。”
1231。‘我今如理宣说’乃至‘作大守护’,正显咐嘱。‘如理’者契理也。‘广大微妙’者,以此法门圆具万德,普被群机,故云‘广大’。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顿同诸佛,神妙难思,故云‘微妙’。‘一切诸佛之所称赞’。此有二义:一者,如本经第廿三品,十方无量诸佛,各各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二者,如《阿弥陀经》曰:‘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十方诸佛皆赞释尊演说是经。且此经原名《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2577,求世尊处 我当作佛
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求世尊处:若有人求佛法,来到世尊的地方。我当作佛:他知道自己一心修行将来作佛。行精进定:这个“定”,前边讲的是禅定;禅定,不是精进,现在是修精进定。是上药草:这一类的众生都属于上等药草。
又诸佛子 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
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又者,有一类的佛子,他专心来修行佛道,常行慈悲:他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都行慈悲法。自知作佛,决定无疑:他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作佛的;决定没有疑问的,没有丝毫可怀疑的。是名小树:这都是小树,也就是属于通教的菩萨。
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 百千众生
如是菩萨 名为大树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78,安住神通,转不退轮:能安住于大神通力,转不退法轮。转不退法轮,就是讲经说法,永远都不退休、不休息,度无量亿百千众生:他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像这一类的菩萨,他常转不退法轮,存心教化众生,不怕辛苦、不怕艰难,这比喻为大树。
佛平等说 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禀各异
佛以此喻 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 演说一法
于佛智慧 如海一滴
佛平等说,如一味雨:佛对这所有一切众生,就是平等说法,就像大云下一味雨是一样的;以这一乘法而教化众生皆成佛道。
随众生性,所受不同:但是随每一个众生他自己这种本有的性,随众生的根机不同,所接受的好处也是不同;大草、小草、中草各得其长,大树、小树也各得其长。大树,就是别教的大菩萨。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也就好像药草、丛林、大树及小树的性不同,各人所禀受、得到的益处不同。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汝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亦当修习如是二法。”
妙铭(义工):
1232。故知如是经法,实为十方如来所称赞护念。故释尊咐嘱弥勒等作大守护。‘大’者指超越群伦。以此法门第一希有,可名为大。于此守护,可名为大。又此守护,胜于护持头目,超越常情,乃名为大。又《唐译》云:‘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门及诸佛法,嘱累于汝。汝当修行。……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世尊作大嘱累,是故弥勒大士等。应作大守护也。慈氏大士于无量寿会上,受佛咐嘱,故知大士当来下生,必宏本经。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79,佛以此喻,方便开示:所以佛用这一个比喻,以权巧方便法来开示众生,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以种种的言辞,演说一乘的妙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以佛的智慧方面来讲,这就好像大海中一滴水似的。所以佛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所说出来的法,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
M2 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合生长敷实喻
我雨法雨 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 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 药草诸树
随其大小 渐增茂好
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诸世间 普得具足
渐次修行 皆得道果
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佛说,我下这种的法雨遍满所有世界,普润一切的众生。一味之法,随力修行:这一乘的妙法,随众生自己的力量去修行;如彼丛林,药草诸树:就好像一切的药草、树木,及丛林,随其大小,渐增茂好:随它的大小和所得的雨量,渐渐增长茂盛;大树得大的茂盛,小树就得小的茂盛。
诸佛之法,常以一味:诸佛所说的妙法,常以一乘妙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佛所说的一乘妙法,使令世间上所有的众生,一起都得到圆满具足;渐次修行,皆得道果:一点一点的修行,将来都能成道证果。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80,声闻缘觉 处于山林
住最后身 闻法得果
是名药草 各得增长
声闻缘觉,处于山林:还有证声闻果的,有证缘觉果的,处在深山丛林里边,住最后身,闻法得果:证四果阿罗汉,这叫最后身;因为分段生死已了,再不受生死,这就是最后的身体。他们听闻佛所说的法而证得道果,是名药草,各得增长:这譬喻他们是药草,各得他本身应得增长的雨量。
若诸菩萨 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树 而得增长
若诸菩萨,智慧坚固:若所有一切的菩萨,他们有大智慧,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他们明了通达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发心求得最上一乘,是名小树,而得增长:这是比喻小树,是属于通教菩萨;也得到增长了。
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
闻诸法空 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 度诸众生
是名大树 而得增长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
妙铭(义工):
1233。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
世尊如此殷重咐嘱者,盖末法中唯此能惠众生以真实之利也。故嘱守护,为一切有情,作生死海中之明灯。导诸众生,出离苦海。故云‘长夜利益’。赖此妙法,则可令各类众生速离生死,不堕五趣,免受众苦。故咐嘱弥勒等,护持是经。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81,复有住禅,得神通力:还有一些在禅定之中,得到六神通,闻诸法空,心大欢喜:他们一听到诸法空相,心里生出非常欢喜的心;放无数光,度诸众生:他们能以放无数的光明,来救度一切众生。是名大树,而得增长:这比喻为大树,是属于大乘的别教菩萨;而得到增长。
J2 颂合差而无差
如是迦叶 佛所说法
譬如大云 以一味雨
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
迦叶当知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
是我方便 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 说最实事
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 悉当成佛
如是迦叶:像前边所说的三草二木,迦叶!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佛所说的法,也就比喻为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佛以一乘的妙法,来教化众生,普润于一切人都好像花一样,将来都得到成佛。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82,迦叶当知:迦叶!你应该知道,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佛以诸多的因缘、种种的譬喻,来开示众生成佛之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这是我释迦牟尼佛的一种方便,十方诸佛也是这样教化众生。
今为汝等,说最实事:现在,我为你们这一切的众生,说这个真实不虚的法,说这个实智、实教的道理。
诸声闻众皆非灭度:这所有的二乘人,以前我说他们得到涅槃,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涅槃;只得到有余的涅槃,而没有得到无余涅槃。灭度,就是涅槃。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你们声闻人现在所行的道,也是行的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一点点地向前去修行,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一天一天地向前去修行,将来完全得成佛道。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质牵,世界相涉。”
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一切现象,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各种能量重组……无尽无休啊。
妙铭(义工):
1234。应勤修行’以下,表为究竟二利,自觉觉他,但当遵顺佛语,坚持经法。精勤修习,仰报佛恩。‘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三句,均指遵师重道,依教奉行。力诫行人,不可师心自用,违背本师,离经叛道。当知普利之道,首在‘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为令久住,故云‘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盖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83,第六品是〈授记品〉。授记,又叫授别,又叫授决。这个“授”也可以用“接受”的“受”。佛预先告诉你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土成佛,叫什么名号;你的国土是什么样子,佛的寿命有多少;像法住世时间多久、正法住世时间多久。你一旦接受这记莂,叫做受记,这就是你受佛的记莂号。用“授”,是佛给你授的记莂号,就叫做授记。所以用“授、受”两个字都可以讲得通。
怎么叫授别?别,是有所分别,别于其他的佛;也就是特别,单单你这个佛的名号,是你自己所有的,和其他佛的名称不同。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84,这也就好像有通名、有别名;这“佛”是一个通名,跟你授一个别名。也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你也是人、我也是人;这“人”是一个通名。但是你叫什么名字呢?你叫张三;我叫什么名字呢?我叫李四,这就不同了!这叫别名。
怎么叫授决?决,是决定;决定你成佛,没有可怀疑的。授给你这一个记莂号,说你将来决定可以成佛的;这个记莂号是谁给的呢?是佛才能给,旁人没有这个资格。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无见之见,是名真见。”
妙铭(义工):
1235。上经八句,实为全经之总结,净宗修行之纲要。世尊此会所说之长行,于此告终。故知此八句,实为净宗之末后句,全经之结束语也。此八句理事齐彰,正助并显。如来秘藏,和盘托出。首云‘常念不绝’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经。如本经《往生正因品》中,劈头第一句便云:‘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正是此处‘常念不绝’之意。《非是小乘品》云:‘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又《受菩提记品》云:‘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85,F4 与授记(分二)
G1 正与中根授劫国庄严记 G2 许为下根作宿世因缘说 G1(分二)
H1 授大迦叶记 H2 授三人记 H1(分二)
I1 长行 I2 重颂 I1(分四)
J1 行因 J2 得果 J3 劫国并佛寿兼正像久近 J4 国净眷属
今J1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这个时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完前面〈药草喻品〉的偈颂之后,告诸大众,唱如是言:他就告诉所有的大众,用很大的声,好像那么唱得很高的声音,就说了,我此弟子摩诃迦叶:我这一个弟子大迦叶!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品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86,摩诃迦叶尊者,你们大家应该都认识他。佛住世的时候,他一百六十岁;到现在有几千岁了,他还没有死,还在中国云南鸡足山那里打坐入定。可以看得见他吗?可以的。
如果你有诚心,就可以看得见他;没有诚心,就看不见。佛教就是讲一个“诚心”。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有诚心,就有办法;没有诚心,就没有办法。怎么办呢?你有诚心,就这样办!明白了吗?就要这么样办!怎么样办呢?就要有真正的诚心。真正的诚心,什么也不怕,不怕没有人供养。越没有人供养,这你才越能了苦。
为什么没有人供养你?就因为你前生是修慧不修福来着,那还用问吗?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就没有人供养了。你知道是这样,就应该赶快修福;怎么修福?就是做功德、做好事、做善事。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妙铭(义工):
更正;
1236。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世尊悲心无尽,普摄无余,故频以持念本经为劝也。世尊力劝持念本经者,盖经中所宣正是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无上大法。行人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万修万去。故知行人受持此经者,即应依教奉行,如佛训诲,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故知‘常念不绝’,究竟所指,则在常念此一句名号也。‘不绝’者,净念相继也。行人果能真实发心,老实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继。则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决定往生,迳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涅槃。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87,于未来世:摩诃迦叶在未来世的时候,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奉,是奉养、供养。觐,就是恭敬礼拜去见。好像一切的大臣去朝拜天子,这是“觐见”;就是恭恭敬敬地去见皇帝,要说一说自己所做的职务怎么样。这位摩诃迦叶,他要恭敬供养三百万亿那么多的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他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诸佛;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他广为诸佛宣说无量的大法。
J2 得果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在他最后这个身,也成佛了。佛的名字叫什么呢?名曰光明如来:这尊佛的名号叫光明如来;因为他身上有金光,所以他成佛的名字就叫“光明如来”。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88,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尊佛共有的十号。
(一)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二)应供:应该接受人天供养。
(三)正遍知:知道心生万法,这叫正知;明白万法唯心,这叫遍知。
(四)明行足:有智慧的光明,修行得到圆满之果位。
(五)善逝世间解: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地方去,这是善逝;因为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所以世间没有再比佛更明白的人,这是世间解。
(六)无上士:是没有比佛再高上、再有智慧的人了。
(七)调御丈夫:佛是调御三界一切众生的大丈夫。
(八)天人师:是天上人及人间人的导师。
(九)佛:佛是“三觉圆,万德备”。自觉圆、觉他圆、觉行圆满,这是三觉圆;万德也都充足了,所以叫做“佛”。
(十)世尊:佛为世出世之尊。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妙铭(义工):
1237。故佛慈示‘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捷’者迅速捷疾也。又如捷径,指径路也。是谓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径路,老实持名则得道迅速也。盖以信愿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果觉因心,故得道捷。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弥陀大愿之本,最易下手,最易成就,故称易行法,号径中径也。
‘我法如是,作如是说’,此两句,真是‘佛语梵雷震’‘说法师子吼’。直似金刚王宝剑,割尽一切情见,全显如来本心。以佛心印,印证本经,故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直截说来,此之二句即印证前之‘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字乃释尊自称。盖谓我之法即是这样。所以即如这样而说。所说为何,即‘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此四句当一气读下,蓦直参去。若能契会,方知净土一法,圆融绝待。又如禅宗六祖为人印证曰:‘如是如是,汝如是,我亦如是。’六祖之‘如是’,亦即本经中之‘如是’也。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89,J3 劫国并佛寿兼正像久近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国名光德:摩诃迦叶成佛的国土,名叫光德;因为这个国土的人民,身上都有光,也都有德行,所以叫做光德。劫名大庄严:这个劫的名字,叫大庄严。什么大庄严呢?是大菩萨庄严这个劫;这个劫就大菩萨很多,无量无边的。
佛寿十二劫:光明如来这尊佛的寿命有十二个小劫。每一增、一减,这是一个小劫;十二个小劫,就是十二个增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这尊佛的正法在世界上,有二十个小劫这么长;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像法,是像于正法,和正法差不多,不过是像;正法的时候是“正”,现在是像法了。相像于佛的正法,也二十小劫。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90,J4 国净眷属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国界严饰:这光德国土非常的庄严、非常的美丽。无诸秽恶:没有一切不干净的地方,都是干净的。为什么?因为是琉璃造的地,所以非常的清净。
恶,是恶业;也没有恶业,也没有恶秽,更没有瓦砾、荆棘:砾,就是破瓦砖头之类的。荆木、棘木,这两种树,上面都是有很多的刺;你一近它,就会把身上的衣服也刺破了,皮肉也刺破了。
好像你走到山上,有这种的树木,生了很多刺;甚至于玫瑰花也是很多刺,你不小心,就把人刺得出血了。便利不净:这个国土的人民,也没有大、小便利,因为他们都是禅定相,所以没有便利不净的情形。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佳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妙铭(义工):
1238。又‘我法如是,作如是说’上句即我法是如。下句即所说是如。此二句表我之所说,即是我法。我法是如,故我所说即是如如。‘如’者,真如,亦即真心、实相。即经中‘真实之际’。本经之体,即真如、实相、真实之际,故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者,即经中‘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故知我法即真实之际。今所演说,即开示此真实之际。故云‘作如是说’也。故知经中一一文字,皆从如来性海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一一字中实寓无边妙理。一一皆是弥陀性修二德所共庄严,一一皆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91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这国土,没有高山,只有平地,所以平正,没有高低不平的地方。
坑,也没有坑;坎,就是低下的地方;堆,是土堆;阜,是小山之类的。土地没有坑坎、土堆、山谷,琉璃为地:他这国家,不是黄金为地,而是以琉璃为地;宝树行列:有七宝行列整齐的宝树。黄金为绳,以界道侧:用黄金作的绳子,好像栏杆似的这么围绕在界道旁边。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在这国土里,常常散出种种的宝华,在任何的地方都是清净的。
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这光德国土里,有无量千亿那么多的大菩萨来庄严这国土,还有诸声闻众,亦复无数:这一切的声闻等,他们也是无数量那么多。无有魔事:没有一切的魔障;没有魔障,就是没有烦恼。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92,为什么没有烦恼?因为这国土里的人民,常常都修禅定,都有定力;所以就有魔事,也变成没有魔事了。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虽有魔王波旬和魔民;一般的魔子、魔孙,这都是魔民。他们虽然是魔王和魔民,但是他们都是来护持佛法,都不破坏佛法。
为什么?因为迦叶祖师修种种的头陀行,所以把一切的魔军都战胜了;战胜一切的魔军,魔王归服了、降伏了,所以魔王也变成了佛教的护法。你看!行头陀行,就可以把魔王都变成不是魔王了,变成护法。所以你修道,你若真正有修行,最初对你来磨你的人,将来都是你真正的护法。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修行、没有真功夫,那魔王就是魔王,不会变成护法。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妙铭(义工):
1239。此‘常念不绝,则得道捷’之慈示,正是如来称性之流露,世尊心印所印记。皆是大悲慈父如理之说。故应至诚信受,于一切时处,常念阿弥陀佛。本品首明如来无上之法,非易可遇。继明净宗乃难信之法。虽有能说法者,能说余法,但于此超情离见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妙法,亦难开演,令众生信。故《阿弥陀经》中,十方如来称赞释尊于此娑婆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十方如来皆谓难说,正显此法‘亦难开示’。若此难遇难示之法,虽已遇已闻,但若不能深信,虽闻何益,终成辜负。幸能深信,实为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时,故应勤修坚持,常念不绝。但能信愿持名,莫不疾捷得道。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93,I2 重颂(分四)
J1 颂行因得果 J2 颂国净眷属 J3 颂寿命正像 J4 总结
今J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尔时:在这个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释迦牟尼佛想再把前面所说的义理,重复的告诉大众,所以就说出一些个偈颂来。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94,告诸比丘:释迦牟尼佛告诉所有在法华会上一切的比丘、比丘尼。那么其中也有优婆塞、优婆夷,不是只告诉比丘;都有的,有菩萨、有声闻、罗汉,很多的人,还有天龙八部,以及在会的大众。
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佛说我运用佛眼来观察,于是就看见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于将来世中,经过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大劫之后,那时候他应该成佛了。这无数劫,就不止八万大劫了,就不知道多少那么多的大劫了!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是故,阿难,如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妙铭(义工):
1240。‘如来所行’以下,表正助二行。普贤十大愿王之八为‘常随佛学’。是故菩萨应随如来之所行而行也。夫极乐导师弥陀之所行:‘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也。夫释尊之所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也。十方如来之所行,亦复同此真实。故同声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劝令众生往生极乐也。今我辈学佛所行,首当依佛所教,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要解》曰:‘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现在)非当(未来)。’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95,而于来世:而他在没成佛之前,于将来的世界中,他将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三百万亿那么多的诸佛世尊;他都是用最至诚恳切的心,恭敬供养、礼拜、赞叹、尊重,对于一切的诸佛世尊都是这样子。为佛智慧,净修梵行:因为他想要求得佛的智慧、修佛的智慧,所以他才修种种的苦行,无非想要求佛的智慧。因此供养最上二足尊已:供养最上福慧两足尊;两足尊,是福足、慧足,就是佛。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修习所有一切最高尚的智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就在他最后那一身里,他成佛了。
J2 颂国净眷属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96,其土清净,琉璃为地:他的国土非常清净,是以琉璃为地;因为他在因地时修清净的头陀行,所以得到这个果报。多诸宝树行列道侧:又有种种的宝树,不是一种;这些宝树一溜一溜的排列在道路的两旁。金绳界道:还有用金子造的绳来围成界道。见者欢喜:谁看见这种境界,谁就欢喜。
常出好香:这个国土,以及所有人民身上也常常放香,国土也常常放香;依报也是香的,正报也是香的。散众名华:在虚空中,常常有天女散华,种种奇妙,以为庄严:以种种的华、种种的香、种种奇妙的香华,来庄严这国土。
其地平正:这个国的土地也非常平整。这是因为摩诃迦叶在因地时,修心地修得平;所以他心地平,他的国土地也就平整了。无有丘坑:没有山丘和土坑。丘,是山丘;坑,是土坑。这也就是因为摩诃迦叶心平,修平等的慈悲,所以到果报的时候,他的国土也平整,没有小山、大坑。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楞严经》说:“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妙铭(义工):
1241。盖谓佛以大愿作为众生多善根之因,以佛之大行作为众生多福德之缘。故能令信愿持名之人,于念念之中,皆成就佛之大愿大行之功德。如是功德皆是久已成就。不是今日初成,亦非当来再成。盖佛果觉,久已圆成。今我念佛,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同果觉。盖因‘念佛善根福德同佛’,故云如是功德皆是已成也。如来乃善中之王,德中之尊。故我等首应随行。但如来诸善齐修,万德庄严,是故我等于世尊余德亦应随行,善知机宜,应缘修习,正助相资,速得圆满。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铭(义工):
2597,诸菩萨众,不可称计:这一切菩萨是很多很多的,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这一些菩萨对菩萨,都互相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因为太多了!以菩萨的智慧,都记不清楚哪一个菩萨叫什么名字。其心调柔,逮大神通:这些菩萨的心,也都调柔;也都得到大乘神通,得到五眼六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都修持佛所说的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无漏后身:这一切的声闻弟子,都得到最后无漏身,法王之子:作为法王之子。亦不可计:他们也是没有数目那么多,乃以天眼,不能数知:你就是用天眼来计算,也数不过来他们是有多少!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铭(义工):
2598,J3 颂寿命正像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这位佛的寿命,是有十二小劫。这正法在世界上,有二十小劫那么长;像法也在世界上有二十小劫。像法,是像于正法;有个“像”,那么就比较正法稍微差一点;正法,就不需要“像”,就是正法。
J4 总结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这位光明如来、世尊,他这种履历、这种经过,都是这样子。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妙岭(义工):
1242。种修福善’即修善种福。本经广劝舍恶行善。《观经》劝修三福。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观经》指示,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由是可知,修善种福,于修净者,实不可忽。
‘求生净刹’是为一大藏教之总归。华严圆摄诸教,而以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经正是华严中本。于此经末,以求生净刹,普劝有情,同归极乐。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599,方才讲“国名光德”,这个“光”,不要以为是光明的光;这“光”就是智慧之光;这个“德”是般若之德,也就是众善奉行的德行。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聪明,没有一个人是一天到晚常常都是迷,或者一天到晚都是什么苦恼,没有的;所有的人心里,都常常清清净净、智慧现前,没有愚痴的时候。所以这位光明世尊的光德国土,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德行。
H2 授三人记(分二)
I1 请记 I2 与记 I1(分四)
J1 正请 J2 立喻 J3 法合 J4 结请
今J1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凉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00,尔时:就是前边偈颂说完,释迦牟尼佛给摩诃迦叶授记完了之后,在这个时候。这时,目犍连着急了,须菩提也着急了,摩诃迦旃延也着急了。
着什么急?喔!现在释迦牟尼佛给摩诃迦叶授了记,我们还怎么办?我们现在是不是也能得到授记呢?是不是要请求佛给我们授记呢?等也不能等了,于是就赶快地说了。大目犍连:就是“神通第一”那位弟子;须菩提:就是解空第一的弟子;还有摩诃迦旃延等。以前本来和摩诃迦叶是四大弟子,现在只剩下他们三个了。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妙岭(义工):
1243。今所劝者,正是弥陀之本愿,释尊及十方三世如来之本心。世尊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实欲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而得真实究竟之大利。信愿行中,愿为机枢。出生死海,唯赖愿王。方便多门,禅密教观,八万四千,门门皆可,但归元无二。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修行他法,欲于今生超脱三界,则为难行道。唯此‘求生净刹’称为易行。净宗正修,首推持名。但习余门,而能发愿求生,亦为弥陀摄受,而横出三界。是故此经以‘求生净刹’总收前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601,皆悉悚栗:悚栗,就是毛骨悚然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也不是害怕,就毛骨都悚起来了。这时候就是着急了!一看!摩诃迦叶那地方授记了,我们这些倒是怎么办呢?能不能毕业呢?我们的考试不知道合不合格?这就像读书的学生一样,心里战战兢兢的,这样子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是他们平心静气的恭敬合起掌来,睁着眼睛看着世尊;他们眼睛连闭也不闭,好像眼睛入定不动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佛。
我看见很多美国人,都是这样,一看人,就这么看得眼睛不动弹了;不论男人、女人都是这样。若在中国,不可以这样看人的,看人只可以这么一看;甚至这一看,一般人都认为这个人有神经病。即共同声而说偈言:即时大家就异口同音,说出偈颂了。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02,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佛是世间、出世间最具威德的大英雄;猛,是威猛、威德。佛是诸释之法王,是一切释种所生出来的一位大法王。
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哀,是哀怜;愍,是愍念;也就是一种慈悲的意思。这就是请求佛慈悲哀怜愍念我等一切的众生,而赐给我们佛的音声。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假如世尊现在知道我们心底下的意念,也就是我们所想像的;我们现在看见摩诃迦叶得到佛的授记,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就好像用甘露法水洒到我们的身上,把一切的热恼都除去了,而得到清凉了。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揺,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
山河虚空大地,咸为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妙岭(义工):
1244。○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世尊于说长行后,复以偈颂,重申前意。于中复标明是非,拣非显是。于显是中赞叹三事:一、信往生。二、佛智难思。三、念佛得度。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于此正法不能闻
已曾供养诸如来 则能欢喜信此事
恶骄懈怠及邪见 难信如来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处闇 不能开导于他路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603,J2 立喻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我们现在就好像什么呢?好像从一个没有饭吃的穷国家,来到这个地方;忽然间在这地方,遇着了大王所赐给我们那大王所吃的饭。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在这时候,虽然看见大王那个菜饭的饮食,心里还生一种恐惧心,不敢即刻就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若是能得到大王的命令,说你可以吃了!才敢吃这个饭。
J3 法合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 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04,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我们这一切众生,也都是这个样子。每自思惟,我们是小乘的根性,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得到佛这无上的智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虽然听见佛的音声,说我等将来皆可以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我们心里还有一点不相信和怀疑,我们这小根小器、小枝小叶的二乘人,怎么可以成佛呢?心里还没有真相信。
这也就好像遇着国王的饮食,没有得到王的命令,我们不敢立刻去吃。若蒙佛授记,而乃快安乐:所以我怎么说目犍连、须菩提、迦旃延都着急了呢?他现在要求了,说假如我们能得蒙佛授一个成佛的记莂号,那时候就非常地欢喜和快乐。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 。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妙岭(义工):
1245。首四句,正明本品之品名‘福慧始闻’,亦即经中‘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囧琺门,摄取受持。’其中‘植诸善本’,即是‘往昔修福慧’。若非宿修,则‘于此正法不能闻’矣。‘已曾供养诸如来’即前之‘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是之人,广种善根,复因如来威力加被,故‘则能欢喜信此事’。如《金刚经》曰:‘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故知能闻此最极圆顿、究竟方便之净土法门,闻而能欢喜信受者,已于无量佛所修福修慧,种诸善根矣。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605,J4 结请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这位大英雄、这位威猛的世尊哪!常常愿意安乐世间一切众生。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现在我们也不能等了,请佛也快告诉我们,我们有没有机会可以成佛?
是不是我们都有份呀?因为我们和摩诃迦叶都是师兄弟,现在他得到授记了,我们大概都可以吧?我们希望佛快一点给我们授记,我们也就快乐了;我们就好像没有吃饭的人,遇着王的饮食,快点叫他吃,若晚了,恐怕饿坏了,肚子里边会打仗。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06,I2 与记(分三)
J1 授须菩提记 J2 授迦旃延记 J3 授目犍连记 J1(分二)
K1 长行 K2 重颂 K1(分四)
L1 行因 L2 得果 L3 劫国严净 L4 寿命正像
今L1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
尔时:前边这三位弟子以偈颂来请问佛之后,在这时候。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这三位大弟子来请法,以偈颂来请佛给授记,佛就知道所有的大弟子心里想念的事情。
在《金刚经》上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所有一切的众生,有种种的心念,佛都知道;所以一切大弟子心之所念,佛已经知道了。于是就告诸比丘:告诉在法会上的各位大比丘。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大佛顶首楞严经》说︰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妙岭(义工):
1246。反之,一切恶浊骄慢懈怠及具邪见之人,不能信此法门。喻如盲人,常居冥暗之处,自不识途,何能导引他人于正路。
唯曾于佛植众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闻已受持及书写 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唯曾于无量佛所,广植众善之人,方能修此普救一切世间之行。所谓‘救世之行’者,如本经谓,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故。人欲自救并普救一切世间,皆应修此救世之行。此‘行’即下文中‘闻已受持及书写’……‘如是一心求净方’等三句。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607,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这须菩提会在未来世的时候,他遇见三百万亿那由他数的佛;那由他,是印度的大数目之一。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他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这一切的诸佛;供养,有十种的供养。常修梵行,具菩萨道:常常地、时时刻刻地,都修清净的梵行,具足菩萨所行的六度万行之道。
L2 得果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08,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就在须菩提行菩萨道的最后那个身,他就成佛了。他这尊佛,叫什么名字呢?叫“名相”。因为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知一切诸法空相;一切诸法空,也是个名相,所以他成佛后的名号就叫名相如来。名相,是名有一个相,只有一个名相,也就是虚空。
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种的尊号:
(一)如来:就是所谓“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二)应供: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
(三)正遍知:知道心生万法,这叫正知;明白万法唯心,这叫遍知。
一一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以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妙岭(义工):
1247。上段表闻信此经,今则引申其义,从闻信而起愿行。‘受’者信受。‘持’者,执持。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也。同时复书写、读诵、赞叹、演说、供养此《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如上种种胜妙功德,均以至诚心、不二心,回向净土,求生极乐。故云‘如是一心求净方’。佛则为之授记曰:‘决定往生极乐国。’如是之人,临命终时,‘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故云‘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也。
如来深广智慧海 唯佛与佛乃能知
声闻亿劫思佛智 尽其神力莫能测
如来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开示
人身难得佛难值 信慧闻法难中难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
妙岭(义工):
2609,(四)明行足:智慧光明和修行,都充足了。
(五)善逝世间解:“善逝”是到一个好的地方去,“世间解”就是世间最解脱的人。
(六)无上士:又是世间没有再加乎其上、没有再比他高尚的。
(七)调御丈夫:是调御三界众生的一个大导师、大丈夫。
(八)天人师: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天、人的师父。
(九)佛:怎么叫“佛”呢?听过经的,明白什么叫“佛”;没有听过经的,不知道什么叫“佛”。佛就是人,人也就是佛;可是佛是佛、人是人,你不能说佛也是人、人也是佛。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2610,佛就是人修行成的;那么人呢?你要修行才能成佛;你若不修行,就不能成佛。所以说,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佛是众生修行成的佛,众生也要修行才能成佛。你若不修行,说“我就是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虽然说就是众生,但是要修行,才可以成佛。众生不修,就不能成佛;佛若原来不修行,也不能成佛。
佛是人修行成的,可是要怎么样修行呢?你要先觉悟;不是要人家觉悟,要你自己先觉悟、先明白了。所谓“觉者,佛也;迷者是众生”,你觉悟了,就是众生中的佛;你若是在迷的时候,就变成是不觉悟佛性中的一个众生了。所以相差就是一个“迷”、一个“觉”。这个“觉”,也就是真明白了、觉悟了。觉悟,就是真正明白了。
一一宣化上人讲《妙法莲华经》
妙岭(义工):
《楞严经》说:“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妙岭(义工):
1248。上段表佛智深广,唯佛能知。二乘贤圣,皆不能测,何况凡夫。故应舍尽执情,唯当仰信。今幸具信慧,能闻此法,切莫错过今时。‘海’者喻也。如来智慧,深广无涯,犹如大海,故云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者,如《法华经方便品》曰:‘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又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可见佛所成就无漏、甚深、不可思议之微妙法,究竟诸法实相,唯佛能知也。‘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者,如《法华方便品》云:‘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大乘无量寿经解》(黄念祖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