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落处
作者 :铁裕
诵读:羽燕
野外,晚风习习。我席地而坐,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只见它在山野背后缓缓地悠晃着,然后渐自西沉下去。而天边的几朵白云,向着天宇漾开,变成斑斓、绚丽的晚霞。落日是悲壮的,它带来希望之美,也赋于美之悲壮。
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我想起了公元前399年的一天早晨发生的事情。那天,我感到黄昏就是彼岸,是一个凄美而沉重的伏笔;那天是一个生命走到尽头前,最悲壮而又最惬意的结局;那天,此岸、彼岸连结起来,便是离殇。

寒风正在叹红尘,上苍无意去回忆人生的过往;
谁在为谁谱着曲,烟云散尽之后西边依旧昏黄;
一个人自我毁灭,在孤独阐述着夜的内涵清凉;
落日恬静而清明,裸露出一个伟大灵魂的光芒。
许多爱智慧的人聚集在雅典法院的监狱门前,等候着看望一代哲人苏格拉底。人们喜欢他,尊敬他。是苏格拉底拨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看到了智慧,真理之光。
也许,人们在心里祈祷神灵庇护苏格拉底。因为落日之后,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可能会永远消逝,世界将为之空寂、荒凉。
谁来为他们讲述生命和死亡的真谛,至善至美的意义?
谁来为他们讲述肉体与灵魂的内涵,什么是真正善良?
谁来为他们讲述人世间有许多东西,是如何诞生消亡?
谁来为他们讲述灵魂是否真的不朽,死后是否有天堂?

人们想安慰他,可安慰一个比自己有智慧的思想家,不是太可笑了吗?人们企盼苏格拉底改变主意,但这又不符合他耿直的性格。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不断地用激烈的语言来刺激雅典这只纯种马。人们用企盼的目光望着他,希望他不要再说下去,因为那样不会有好下场。
他仿佛在告诫人们:
心量狭小,自然就会有更多的烦恼;
心量广大,智慧也就会丰盈而深邃;
恶是犁头,而善是泥则可供养万物;
人生于世,就是苦苦历练修行一场。
苏格拉底放弃了减刑和逃亡的机会,但他抓住最后的时间,向人们解答了许多哲学问题。他要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世间的绝唱。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苏格拉底这轮闪烁着瑰丽光环的夕阳,不像一些胆小鬼那样祈求活命、丧失节气;也不像一些平庸者,在弥留之际,牵挂的是妻儿老小、田地、财富。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生命,写就了一首悲壮而凄美的哲学史诗。他似乎在告诉人们:心若不动,风将奈何我什么?你若不伤,岁月终将无恙。生命的长短,并非用数字来测量,而是不朽的思想。
他走了,落日为它画上一个圆圆的句号。而在夕阳落处,却在闪烁着一道智慧之光。
在夕阳落处,我仿佛看到一个古希腊老人在以生命、热血、智慧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也许,那就是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不朽的灵魂,是苏格拉底丰富的思想。
只因苏格拉底之死,我总喜欢在黄昏下沉思。总希望看到夕阳落处,因为荒野里有生命的灵光在闪现,有僵硬的尸体在腐烂;有落日的辉煌与悲壮,有逝水的歌吟与叹息;有智者的思想在闪光、发亮,有庸人的奢望在破灭、迭宕。

我穿过时空的隧道,领略了一轮轮夕阳落山后,一盏盏智慧的灯塔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壮丽景象。
那是引导人类走出愚昧、无知的灯塔;
那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灯塔;
那是引导人类走出迷茫、愚昧的灯塔;
那是引导人类学会感悟、思想的灯塔。
我也曾经对着日出日落凝思过,也曾思索过它上升时的欢乐与没落时的悲怆。但我看到,那是生命的轮回,那是智慧的辉煌。
我们每个人都有日坠之时,都得回归自然。可是,在这物欲横流无的今天,有多少人是否思索,在有生之时,摒弃世俗的喧嚣、铜臭的侵蚀、权贵的引诱,以冷峻、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检点自己的灵魂,完成人生的功课呢?
夕阳落处,不应是悲伤与叹息,不应是野草与坟墓。而是一道充满哲理、正气的奇异风光。
-----作者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以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主播简介-----
羽燕: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多个网络平台主播,爱好舞蹈、古琴、朗诵。用心诵读文字,用爱聆听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