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到今年已经34年了,很少和别人提起此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也到了花甲之年。闲来无事写写逸闻趣事,打发一下时间。笔耕不但给自己带来快乐,还会让你翻开记忆的画卷,同时大脑会得到充分的锻炼,避免年纪大了得老年痴呆症。
那是1987年元旦后的一个大雪天,我负责的酊水、油膏、兽药仓库暖气片漏水,水暖工维修到晚上七点多才修好。我锁好库房门后,推着自行车走出公司大门,往北走50米路西路边沟旁,有个黑影一拱一拱的,黑灯瞎火的也没有路灯看不太清楚,我走近一看是个穿着黑棉大衣的老太太。我想是不是让什么车给撞倒了!我查看前后左右啥也没有。就我一个人在现场,曾经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救不救人呢?救吧!害怕讹上我!不救吧!零下30度的天气,用不上半个小时就得冻僵了,还会冻死人。
那是一条南北路,冬天的夜晚行人少,再说,老太太趴在路边沟旁不动,走路的人也不会发现。在我做思想斗争时候!看见老太太踉踉跄跄的爬起来了,没站稳,噗通一下又摔倒了,那一刻我把思想顾虑这事给忘了,一把手把老太太从路边沟拽起来扶她站住。我问大娘你是怎么摔倒的?大娘半天也不说话!估计是摔到脑袋了,大脑出现空白了,摔蒙了吧!啥也想不起来了。我扶着她站着足足有三五分钟也没有人经过。此时老太太长出了一口气说,喃喃自语说这是在哪啊?我说这是药材公司大门北侧,路西是邮局。我问她要去哪?怎么摔倒的?她哆哆嗦嗦的说不清楚。我猜想她在路边沟雪里,趴着至少有10至20分钟了!我再三追问,老太太说走路不小心自己摔倒的,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这时我才把悬着的心放下了。我问她你家在哪住,我送你回家,他想了一会说:她家在小二楼东侧挨着哪家。药材公司在一道街路北,小二楼在北三道街路东,附近在没有小二楼了。

八十年代基本都是平房,谁家能住小二楼那是凤毛麟角,小二楼就像鹤立鸡群一样醒目。于是我把老太太抱上自行车,左手把着车把,右手扶着老太太的腰,小心翼翼地把老太太推到小二楼门前,敲了几下门出来一个人,我说你认识这个老太太吗?那个人说,这不是我们东院的老关太太吗?我就把老太太搀扶到她家,记得他家一进房门东侧是一个锅台,有个人正热气腾腾的煮饺子呢!我说这是你家的老人吗?哪人说是他妈,我把老太太怎么摔倒的,我怎么给她推回来的,简单说了一下,我趁着她们忙乎给老太太脱大衣,扶着上炕的功夫,我打个招呼就走了。

第二天上班我跟同事赵亚忠说,昨天晚上我提心吊胆的做了一件好事,救了一个老太太,我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当天中午赵亚忠去他老丈母娘家吃饭,他老丈母娘说:昨天晚上老关太太在你们单位门口摔倒了,被一个小伙子给救了,小伙子给她送到家就走了,她家想感谢也不知道是谁!如果不是那个小伙子把老关太太救了,还不得把老关太太冻死啊!赵亚忠说:我知道是谁救的!是我们单位的小蒋。

原来老关太太和赵亚忠的老丈母娘,都在我们单位路南的二百货商店门前摆摊卖水果,那天晚上老关太太是去二百门口水果摊换他老头回家吃饭,还没等到水果摊呢,就摔倒晕过了……。

事后老关太太的儿子买了两条大庆烟答谢我,我说啥也不要,他说:还给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我说感谢信就不用给公司了,小事一桩不值得一提。老关太太儿子执意要送感谢信让公司表扬我。我说这样吧!烟我收下,感谢信就别送了。否则,烟我也不要了……。
我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淬炼了四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师教导队的教学班长。入团、入党、两次连嘉奖、两次中队嘉奖、荣立三等功、学雷锋积极分子、学习标兵等。不是我在刻意在炫耀自己如何优秀。我是想表达见义勇为的行为和优良作风,是在部队受教育的结果。我骨子里的善良,是受父母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记得七八十年代,到我们屯子要饭的人特别多,那天都能有十几个人,给要饭的人送粮食就是我的活,我可愿意给别人送东西了,那时我家有个习惯,做点啥好吃的,东家送一碗,西家送一碗。那时我十来岁,就知道辽宁有个建平县,建昌县,大人们都管那边来要饭的人叫西边外。要饭的人背着好几个白布口袋,五谷杂粮给啥要啥。只要有到我家要饭的,我妈准说:成子给要饭的送点米去,我就屁颠屁颠的用二大碗盛米给要饭的人,我从来不用小碗盛,记得我家粮食有好几麻袋,感觉都是。
每天来要饭的人到我家,我就爱问你家是哪的?咋出来要饭了等等。有的说:我是辽宁什么什么地方的!河北什么什么地方的!有的要饭的还要水喝,我就用葫芦瓢盛水给他喝,有的赶上饭口还在我家吃饭。我父母心眼特别好,是个热心肠,非常纯朴善良。
我妈五十多岁就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哮喘病就加重,可是我妈高寿活到八十四岁才去世,记得我妈七十多岁时,我找个摇卦的,给我妈摇卦,摇卦的师傅说:你妈不在卦上还摇啥卦啊!我说还健在呢?就是身体不太好。摇卦师傅说,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你妈心眼好,行善积德,做好事,积福积寿了。
常言道: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