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义抟风,志雄四方
——赏学于小夕咏母校潍坊一中五律诗
刘连茂
本期《知音诗友》首创诗词微信诗刊中,刊发了一位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校女研究生于小夕的一首咏母校潍坊一中的五律诗。
母校潍坊一中
于小夕
翠袖舞抟风,书香引九鸿。
诗情三径毓,春意五车逢。
看雨连墟野,挑眉至道东。
群儒修上义,贤可四方雄。
诗写的很好,读起来令人肃然起敬。后生可畏,是我们民族的共识。

于小夕同学是我的忘年诗友,最早是她大一时就参入中华诗词学习创作,在一个诗群中表现很积极活跃,后来,她组织创建了《黄鹤诗苑》古诗词群,会集一批有大量青年诗人参加的诗群,一直担任群主(社长)。我参加群不久,那时我的手机内在有限,删除了很多群以保持正常工作。当我打算无奈删除她创建的这个群时,出于一般礼貌,说明要删除的原因。这位学生群主,诚意挽留,对我说,请您支持我们,哪怕不发信息,能看到,给予指导。我知道他们的群并不缺少一个成员,对我这样期望,又是一个有大量青年的诗词文化群。我决定留下来。删除了战友群。并截图给小夕同学看,她很感动。就这样,我一直留在群内。现在要加入他们诗群的人很多,已经成立二群。后来我们成立了《知音诗友》群,我请于小夕同学参加,并按要求用实名。我们经常看到在群内转发她的诗社的微刊。于小夕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在的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按一般的排列,在全国排名前50名。从培养的人才看,很多是居于我国科研前列名次应该在在提前。现在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不管是文科理科,热爱国学的中华诗词文化的并不多,级组织诗词文化团体,并有作为,更是难能可贵,可谓凤毛麟角。我关注《黄鹤诗苑》,办得很兴旺,常态保持满群,495人以上。经常开展同题创作和专题创作和竞赛活动。老中青诗人都有,青年诗人格外活跃。于小夕带头创作,诗词写的意境清新,词句清雅,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可以说各种体裁几乎都可以如意创作,可以看到新一代中华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风采。
赏析这首诗,可以看出这位青年学生的思境诗力。

饮水思源,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这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鲲鹏,北溟有鱼也,韶山,革命圣地也。热爱祖国,具体也表现热爱家乡,热爱母校。好儿女自然四海为家,然而英雄无一不立地而生。热爱母校,是所有有作为的学士名人的共同情感。选择这个诗题,是作者思想素质的一个表现。很典型的是,作者的母校可不是一般的学校。这里的个性,很有代表性。潍坊一中,是近代中国地方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潍县县立中学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1913年创办,是教育兴国的产物。历经旧中国的沧桑和新时代的升华。值得提出的,有好几任校长是县长兼任,可见这所学校历史上在本地的地位。现在,是国家级示范中学,曾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并与美加新等国联合开发。中外合作办学高中课程项目班,被确定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生源基地。潍坊是我国文史资源丰厚,文化先进地区,近代现代教育兴盛,丰富了文史的内涵。这所学校成立以来,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可谓名人辈出的学校。于小夕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学校,是一位爱国的进步青年。诗题选择,已经先胜。

首联“翠袖舞抟风,书香引九鸿。”起的实而厚,兴远而高。翠袖,是似人比喻,学校是美丽的绿色校园,又如一个超然的仙子。抟风,典故名,典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抟风”。唐·王勃《滕王阁序》有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毛主席有词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九鸿意思是九方,中央与八方的总称。诗意为这所美丽的文明学校,如鲲鹏那样扶摇羊角,乘风而起,名播东西中,同时引来八方学子。
颔联“诗情三径毓,春意五车逢。”三径,一般指园林小路,也有指隐者之地,这里是指校园山幽静小路。五车,为典故,《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表示学者知识渊博,”表象看,美好的学校可以用诗情和春意来形容,同时,其内涵为这里也是国学教育的基地,是有学富五车老师和是有很多书籍的富学富之地。
颈联“看雨连墟野,挑眉至道东”。墟,这里是指远处朴素村落,并非指荒废和荒凉的地方,的作者的视角很旷放,在雨中可以看到和校园之外的广阔地区,可谓苍茫,挑眉,这里指放眼,道东,是个泛指的模糊概念,可以看到,作者具有远大的理想,并不囿于本所学校的院墙。这里的起跑线和出发的本营。
尾联:“群儒修上义,贤可四方雄。”这是本诗的结尾,字面不难理解,也因为有开头的起句,首尾呼应。群儒,并非是遇腐的书呆子,是指师生群体,重点是学生。修,是学习和造就之意。上义,是指道义,正确的思想和知识,是真理。古人有“形而上者为之道”。贤,是德才兼备的士人,人们经常将圣贤联起来。旧时称孔子为圣人,他的七十二学生,为贤人,弟子则有三千。这是旧观观点。新时代的贤人,是立场报国的志士仁人,是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英雄。潍坊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走出学校,达至四方。刘邦感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毛泽东兴咏:“高地英雄下夕烟。”潍坊一中人才四方为雄,新时代之造就也!

读了这首青年学生的诗,着实让我们对国家充满信心,对青年一代充满希望。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一首
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毛主席感汉自己步入老年,但对青年一代充满信心。青年人是朝阳,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人生之王。期望于小夕和她的诗友们,在国家事业,在诗词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都有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