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等待救助的老人 》
(1)
老俩口都已迈过九十岁
分屋而眠
夜半,听到那屋
老婆掉床的动静
老头颤颤巍巍挪动过来
老婆斜趴在水泥地上
眼睛呆滞 额头洇出血来
无奈,没有力气搬动
也不方便电话求助
老头随手取了枕头
塞在老婆头下
自己铺一条床单也躺下来
陪同老婆 等待天亮
(2)
独子早已得癌去世
老伴儿又刚刚离去
老头为自己准备了
上百片安宁
藏掖在枕头下面
(3)
刚下过一场雪
树枝被雪压得低垂下来
老头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
他与丧葬服务公司签订合约
交付了足额定金并承诺公司方
事后会得到遗产馈赠
2021.11.26
🔸🔸🔸🔸🔸🔸🔸🔸🔸
🌹【吉特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1. 诗歌语言质朴,直接,充满生活的真实感。诗句简短,每一句都凝聚了深厚的情感和信息量,体现了诗人的语言驾驭能力。
通过具体的细节,如“老俩口都已迈过九十岁”,“分屋而眠”,“斜趴在水泥地上”,“眼睛呆滞 额头洇出血来”等,诗人准确传达了老人的年迈体弱、孤独无助的处境。
2. 诗歌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展现了老人的困境和内心的无奈。老人面对妻子掉床、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只能陪伴她等待天亮;儿子早逝,老伴也离去,自己只能独自面对生命的终结。这些情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老年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老人提前为自己准备安眠药、与丧葬公司签约的情节,进一步凸显了老人的孤独和无助。这些行为都透露出老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使诗歌的主题更加厚重和深刻。
3. 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伤、压抑的氛围。通过对老人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对老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诗歌成功地传达了老人的孤独、无奈和对生命的深深感慨。
尽管如此,诗歌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温情。老人陪伴受伤的妻子等待天亮、提前为自己准备后事的场景,都展现了老人对生活的爱和执着。这种温情使得诗歌在沉重的主题下仍具有一定的希望和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非常成功地描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诗人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老人的世界,让人在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无奈的同时,也反思我们如何对待老年人和生命本身。
🔸🔸🔸🔸🔸🔸🔸🔸🔸

🔸🔸🔸🔸🔸🔸🔸🔸🔸

🔸🔸🔸🔸🔸🔸🔸🔸🔸

🔸🔸🔸🔸🔸🔸🔸🔸🔸
